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召开之际,由韩雅玲院士、周玉杰教授、陈韵岱教授主编、编写时间历时四年、共计4 419千字的学术巨著《王士雯老年心脏病学》(第四版)新书发布会暨老年心血管病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新书发布会的开始,为纪念我国老年心脏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王士雯院士,会议播放了一部长达7min、催人泪下的纪录片。纪录片由北京电视台制作,讲述了《老年心脏病学》一书的成书和不断再  相似文献   

2.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如涵盖范围广、临床病例较为罕见、寄生虫标本少以及同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等,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强寄生虫学教学活力不失为一种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近年来,《探索发现》频道在线提供了关于寄生虫感染病例的纪录片《Monsters Inside Me》(体内恶魔)。该片制作精良、采用病例数量大,与寄生虫学联系紧密,每集大约3 min,非常适合课堂教学引用。但目前国内尚未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作者直接将其引入课堂后发现,其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近年我国非常流行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多方面涉及到与寄生虫学相关的知识点,教学中适当贯穿《舌尖上的中国》中所提及的一些信息,可以拉近书本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加深学生关于寄生虫的印象。总之,作者认为将相关纪录片引入医学寄生虫学课堂教学,这一做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收集亲历者的论文、回忆录、口述史、纪录片等史料,考察糖尿病夏令营在美国诞生的社会背景,梳理其发展简史,丰富糖尿病历史研究,为我国糖尿病夏令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18岁的时候,我希望走一条不同寻常、不落俗套的路。偶然有一日,看到一个纪录片,几句话、几个画面,就勾勒出了一个灰砖绿瓦中的白衣天使。我承认我在一刹那被击中了某根神经,所以我报考了协和医学院。但实际上,直到交志愿表的前一个月,我都没有真正想过有朝一日自己成为医生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5.
公共卫生事件的跟踪调查新闻、纪录片、公益广告和公益歌曲等微生物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可形象生动地展示知识点。采用与此相关的视频导入学习任务可有效驱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适用范围、实施过程要素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介绍了"视频导入式-任务驱动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被人们发现,距今已近一个世纪了。虽已时隔日久,但那就像一个传奇故事一般,广为人们津津乐道。在很多文章或纪录片当中,胰岛素被描述得像是一位大英雄,它在药物界横空出世,从死亡的边缘将万千糖尿病患者拯救了回来。糖尿病人(尤其是1型患者)对于胰岛素,其实往往怀着一种复杂的情结,或许多少带着点儿爱恨交织的味道。一方面厌烦、或者惧怕每天打胰岛素,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靠它来维护健康和生  相似文献   

7.
正创造性的活动可以缓解压力,增强交际能力以及有效延缓认知能力的下降。最近一部名为《绘画让我记得更多》的纪录片总结出一个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认为艺术创作对认知功能有影响。电影证实了画画跟绘图是如何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记忆力以及帮助患者重新与世界接轨。老年痴呆症患者不是唯一的受益者。研究也显示抑郁症、焦虑症或癌症患者也能通过绘画表达自身。绘画与健康老年人改善记忆力、推理能力跟恢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到了广东人热衷的煲汤,不管是什么食材,只要合理搭配,在他们那里都可以煲出美味的汤.夏季出汗多,糖尿病患者适当喝汤不仅有助于补充水分,还有助于补充一些营养物质,甚至一些药膳汤品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有一些辅助治疗的功效.煲汤对于一些北方人来说有些陌生,要想煲出营养好汤,有一些注意事项.而煲汤对南方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他们还是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成见(也称"污名化")是阻碍1型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医疗保障的顽固壁垒。这篇述评描述了目前中国存在的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成见现象。在中国,社会成见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歧视和对个体的贬低。1型糖尿病患者因社会成见在择偶、升学、就业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迫使很多患者隐瞒他们的疾病。社会成见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耻辱感、恐惧感和负罪感会妨碍他们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的胰岛素泵或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来管理血糖,因为运用这些治疗方法会要求患者在学校或工作单位进行餐前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同时,社会成见也使他们不愿参加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科研活动,或那些可能让他们获益的健康促进活动。目前亟需多方面、多层次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社会成见。这包括:提高公众对于1型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医疗工作者从整体医疗而不是仅从生物医学角度出发来管理1型糖尿病;辅导患者发展积极应对的技能;考虑到中国现实的社会心理环境,扩展1型糖尿病研究的范围。近期,在中国全国播出的一部关于1型糖尿病的纪录片,正是朝向这正确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我们相信,通过协调各相关方的行动,终会给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重要的改善、提高这些身患慢性但可控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新世界》2013,(9):80-80
春天来了,樱桃树结满了鲜艳的果实,树枝都被压弯了。红艳艳的果实吸引了穿梭在密林中的小鸟,它们从四面八方飞来,享受着樱桃的盛宴。很快,樱桃树上的红樱桃就被鸟们啄食一空。假花生树看着樱桃树,叹了口气,你辛辛苦苦结的果实,都被鸟吃光了,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多可惜啊。樱桃树笑笑,能让这些可爱的小鸟填饱肚皮,在春天里飞翔,这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盛夏刚过,山核桃树就迫不及待地开花结果了,它的果实毛茸茸的,一点也不好看,还裹着一层厚厚的外壳。小鸟们飞来了,啄不动,又飞走了。一个迷路的山民,路过山核桃树下,又饿又累的他,看见山核桃树上挂满的果实,忍不住摘下一颗,敲开,尝尝,虽然有点苦涩,但味道还不错。他想,如果摘回去,炒熟了吃,味道一定更好。于是,他解下行囊,摘了满满一袋子,背回了  相似文献   

11.
进入到秋季,秋高气爽,就是人身上开始没有汗了,皮肤变得很清爽,这个时候早晚的温差大了。日照时间短了,阳光也温和了。粮食丰满,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的总量都非常丰富。此时的能量消耗也少了。  相似文献   

12.
50多岁的张阿姨,几年前查出了糖尿病。起初她根本接受不了自己得病的事实。觉得自己活不长了。于是整天闷闷不乐,不愿意跟人沟通了。时间一长,她的女儿着急了,带着张阿姨去了医院,内分泌的大夫建议她看一下心理门诊。到了心理门诊才知道。张阿姨患了老年抑郁症。  相似文献   

13.
老张今年55岁了,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一辈子,马上就快到退休年龄了。两年前,老张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为了调养身体,他慢慢将大部分工作移交给了年轻人,自己更多的时候只是指导一下。为了控制血糖,老张也趁空闲的时候参加一些运动。这次,公司组织羽毛球比赛,老张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但刚刚上场10分钟,老张的肩膀就疼了起来,勉强支撑了半场,他就不得不被替换下来。当天晚上,肩膀疼痛虽然减弱了一些,可是脚掌又起了疱,一夜折腾,基本没有合眼,第二天,血糖蹭蹭地高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读者俱乐部     
《糖尿病新世界》2011,(7):77-78
糖缘俱乐部糖友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姜长文,今年八十五岁了,住在最美丽的边境城市辽宁丹东。我患糖尿病整整二十年了,以前乱吃药,血糖忽高忽低。2006年开始,我订阅了《糖尿病新世界》,从中学习了很多克糖经验和知识,特别是按照"五驾马车"去实践,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锻炼身体主要是打门球。打了二十年的门球,交了很多的朋友。也由于心情好,血糖控制好,身体好了,延缓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品味人生     
《糖尿病新世界》2012,(10):80-80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  相似文献   

16.
“嘶嘶……”,还没进处置室就能听见老李倒抽冷气的声音。今天一大早,老李一瘸一拐地来了医院。老李家的客厅铺了一大块地毯,也不知哪年哪月被谁用过的一根牙签就藏在了里面,而且不巧被昨晚经过的老李给踩上了。因为当时已经半夜了,老李也懒得来医院。胡乱处理了一下就睡下了。结果今早一看,伤口流脓了。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历史上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已开启了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新征程。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历程,阐述了当前江西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工作特色与经验,分析了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新世界》2014,(1):66-67
小张患有1型糖尿病3年了,刚上大学的他根本接受不了自己得病的事实,变得沉默寡言,还喜欢上了吸烟。家里人都非常担心他的身体状况,经常劝他不要吸烟了,他总是不以为然。过了一段时间,家里人带着他去看了心理医生,这才知道他患上了抑郁症。  相似文献   

19.
乡村是一首诗的名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乡里娃,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乡村成为了我们孩提时代最美的乐园。我们常相约一起,玩泥巴,捏泥人,打泥仗;也摘野花,捉泥鳅,荡秋千。一年复一年,玩儿的都是类似的游戏,我们却乐此不疲。不久,混迹村土的我们就知道哪里的水田干了,哪里的田埂倒了,哪里的树开花了,哪里的鸟儿又产了一窝子蛋,哪里的池塘死了一大堆鱼,哪里的菜地又被害虫咬掉了一大片。我们都逐渐爱上了乡村,并把这份爱,  相似文献   

20.
“我想了很多个日夜,不知道要怎么办好。想去北京看眼睛,想调整好血糖,不让它发展下去。可是走不了了,看不清了,听不见了,肾透析了,我想好起来,想活下去!坚持很久了,也努力很久了,想起你说的那一句话,有困难找你们,很温暖,于是鼓起勇气将自己的困难说出来……”2013年11月3日,廖烨给本刊记者写来一封信,描述自己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