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时尿激酶溶栓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6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分为两组,A组先用尿激酶5万U注入动静脉导管内封管,30 min后接上透析管路进行透析,再从静脉壶微泵注入尿激酶5万U,维持3 h;B组在血液透析前从透析导管微泵注入尿激酶10万U维持3 h。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效果优于B组。结论 A组方法减少了非透析日暴露透析导管而致导管感染的机会,方便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两种不同的尿激酶应用方式在已发生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借助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在透析期间均有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发生。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次透析开始前,按导管长度将含2.5万U/mL的尿激酶分别从动静脉导管端口注入,溶栓30 min后测试导管通畅性,如不通畅,可重复1~2次再开始血液透析。观察组(31例)透析结束后,采用肝素+尿激酶(生理盐水2 mL+肝素12 500U+尿激酶10万U)按导管标记量封管;对照组(31例)透析结束后,采用常规肝素封管(生理盐水2 mL+肝素12 500 U)。观察两组患者的长期静脉置管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流量可达到(205.8±37.9)mL/min,高于对照组的(185.6±33.2)mL/min,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压、跨膜压、停止透析前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及发生出血的例数均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前尿激酶溶栓、透析后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的方式安全、有效,护理人员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不需住院治疗,再通的成功率高,较透析后单纯肝素封管提升了透析的血流量,缩短了管路再通的时间,避免了因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而导致的拔管,减少了患者的经济支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泵泵入尿激酶治疗长期血透导管堵塞再通的疗效。方法对12例次右颈内静脉置入长期血透导管栓塞的患者,用3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万u以5ml/h微泵泵入长期血透导管维持,持续6h,并对其再通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2例患者在治疗6h后导管恢复通畅,溶栓复通成功率达100%。12例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通管法可使外周静脉置入长期血透导管栓塞后仍可获得再通,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及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对长期置管并发血栓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长期置管并发血栓的29例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30min、滴管、封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6例效果明显,可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结论: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后,能保持充足的血流量,达到透析效果,延长导管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后用尿激酶导管内微泵注射溶栓的效果。方法 56例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4mL各取2mL分别进行单针双腔管两头封管。26例治疗组为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mL各取10mL分别从单针双腔管两头微泵注入,30分钟推注完毕,通过每次透析的血流量和上机前抽吸导管通畅例次,比较它们的溶栓疗效。结果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后导管内微泵缓慢推注尿激酶溶栓与尿激酶封管溶栓比较,透析的血流量和导管的通畅率明显增高。结论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后导管内微泵缓慢注射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短时间尿激酶封管治疗长期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寻找简单、快捷、有效的溶栓方法。方法对23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的112次短时尿激酶封管情况,根据封管时间的长短,将其分为A、B、C三组。结果B、C两组的血流量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血流量差异不明显,静脉压三组问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管时间〈30分钟的33例次中溶栓成功19例次(57.6%),封管时间≥30分钟的79例次中者溶栓成功75例次(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时尿激酶封管简单有效,30~40分钟为最佳封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并发血栓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发血栓20次的原因及护理.结果 5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8例患者并发20次血栓,7例血栓经溶栓治疗后通畅,1例血栓溶栓治疗失败后予重新置入永久性双腔导管.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加强宣教,血液透析置管做到专管专用,血液透析中要严格正规操作.对并发血栓者应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溶栓措施,确保血液透析置管通畅,延长血液透析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靶向溶栓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18例患者于瘘管血栓形成的近心端微泵注射尿激酶25~40万u/小时,平均30万u,观察治疗前后血管波动、血管杂音以及不良反应、血压和肝肾功能.结果 在总共进行的21例次溶栓治疗中,总成功率83.4%(18/21),一次成功率为94.4%(17/18).溶栓成功主要于血栓形成时间和血压关系密切.结论 微泵靶向性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24例,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的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尿激酶管内溶栓及敏感抗菌素封管可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HD)患者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功能不良的作用.方法 对带涤纶环CVC行HD 13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不使用尿激酶封管(非尿激酶组)52例,定期使用尿激酶(尿激酶组)80例,分析尿激酶对患者导管功能不良、血流量、透析充分性、贫血及血浆白蛋白的影响.根据置管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计算出3个月内功能不良发生率.记录患者一般临床指标、血流量,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Kt/V)等.结果 尿激酶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减低(26.3%)显著低于非尿激酶组(32.7%)(x2=32.727,P<0.01),血流量、Kt/V、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尿激酶组(P<0.01).结论 定期使用尿激酶可减少患者导管功能不良、提高血流量、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使患者贫血减轻、白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局部微量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3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经内瘘局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50±26)万U治疗;对照组经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滴注.观察比较2组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内瘘再通率及局部出血、鼻衄、牙龈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便潜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微量泵入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尿激酶用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使用尿激酶持续泵入法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推荐的方法对中心静脉永久性导管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6例临床诊断导管内血栓形成病例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1000单位/ml尿激酶溶液100ml以50ml/小时持续泵入;对照组采用5000单位/ml尿激酶溶液2ml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方法对中心静脉永久导管血栓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溶栓后通畅率93.9%,对照组溶栓后通畅率90.9%,两组溶栓后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成功半月后,治疗组通畅率84.8%,对照组通畅率60.6%,溶栓成功一月后,治疗组通畅率81.8%,对照组通畅率54.5%,两组患者再次形成血栓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不同溶栓治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尿激酶持续泵入法与常规溶栓法比较,其治疗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金茹  黄蔷薇  黄素清 《海峡药学》2012,24(7):182-183
目的 探讨定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普通肝素钠封管,试验组每月尿激酶联合肝素钠封管处理l~2次,其他时间封管同常规组.结果 试验组透析血流量、Kt/V、SRI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尿激酶封管安全,有效,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部微量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3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经内瘘局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50±26)万U治疗;对照组经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滴注。观察比较2组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内瘘再通率及局部出血、鼻衄、牙龈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便潜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微量泵入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尿激酶用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钱丽萍 《哈尔滨医药》2011,31(5):397-397
目的 探讨长期血透双腔导管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17例长期血透双腔导管堵塞的患者应用尿激酶干预的临床观察.结果 17例置管患者在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均有显著效果.结论 采用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法,可延长导管的透析功能,确保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药物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疗效的分析,以探讨简单、安全、有效的溶栓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动静脉内瘘血栓25例次,在彩超引导下注射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局部血栓溶栓治疗。溶栓过程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尿激酶注射液25万U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在5 min内推注完成;第二步: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 000U静推,2 min内完成;第三步:用尿激酶注射液25万U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在30 min内泵推完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成功21例次,失败4例次,成功率84%,无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血栓溶栓前后APTT、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论使用药物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栓溶栓,操作简单,过程安全,有效率高,减轻患者痛苦,为血液透析患者立即开通血管通路,使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张静仪  黄雨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42-43,45
目的对比不同封管溶液在预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探讨定期尿激酶溶液封管在临床使用中的价值。方法将50例最近置入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以下两种封管方案:治疗组每周1次尿激酶溶液(10000/mL)封管(其余透析后使用浓肝素溶液),对照组全部使用浓肝素溶液封管。连续随访6个月。结果对照组平均血流量及Kt/V值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出血方面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浓肝素溶液相比,每周1次尿激酶溶液替代封管可显著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预防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应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每日给予氯吡格雷50、100mg口服,对照组仅用肝素盐水封管,观察6个月治疗期间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情况、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及尿激酶干预次数,并比较3组间凝血功能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氯吡格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个月治疗期间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次数显著降低、尿激酶首次干预的时间推迟、尿激酶干预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高剂量组治疗6月后血小板计数(PLT)出现降低、凝血酶时间(PT)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与治疗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50mg的氯吡格雷能减少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深静脉单针双腔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经验。结果6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时间7~180 d,平均透析时间(50.5±11.5)d。透析时血流量150~250 ml/min,平均血流量(200±45)ml/min。导管使用时间3~92 d,平均使用时间(36.2±6.1)d。在本组60例患者中,误穿动脉1例(1.67%),经处理及时,未发生不良后果。5例(8.33%)导管血栓形成,经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流量达250 ml/min,溶栓后采取纯肝素钠封管。导管皮肤出口处出现渗血4例,均发生于置管术后24 h内;将导管出口处皮肤缝合1针,压迫冷敷导管出口处等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渗血停止。3例出现导管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2周,其中1例无效拔管。1例出现导管脱落,导管留置时间>4周。结论深静脉置管保证了静脉通路,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应掌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原则,使深静脉置管充分发挥其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长期留置导管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肝素钠溶液封管,试验组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替代每周中间1次肝素钠(其他2次使用肝素钠)封管,2组均连续使用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观察期内导管阻塞率、溶栓后再通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透析血流量、KT/V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导管阻塞率为1.38%低于对照组的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用于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较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