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新兵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新兵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优化军事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72名健康男性新兵,随机分为现行军体训练组、有氧耐力组、无氧耐力组,进行连续8周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末进行5 min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肾素活性(RA)及神经肽Y(NPY)检测。结果训练前各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训练8周末,现行训练组HFn(52±11)较训练前(59±12)显著降低(P<0.05),但LFn(43±12)、LF/HF(0.87±0.35)均较训练前(36±11)、(0.67±0.32)〕有显著增加(P<0.05);有氧耐力组HFn(62±11)均较训练前(53±14)显著增加(P<0.05),但LFn(36±8)、LF/HF(0.64±0.28)与训练前(39±12)、(0.77±0.33)相比呈下降趋势;无氧耐力组HRV无显著变化。训练8周末与静态时比较,无氧耐力组CPT中HR增加值〔(6.46±6.79)b.min-1〕显著低于现行训练组〔(24.00±22.64)b.min-1〕和有氧耐力组〔(17.11±15.22)b.min-1〕的增加值(P<0.05)。现行训练组的NE〔(152.17±31.51)pg.mL-1)〕显著高于有氧耐力组〔(109.31±18.77)pg.mL-1〕和无氧耐力组〔(104.92±19.36)pg.mL-1)〕(P<0.01)。现行训练组RA〔(4.33±2.08)pg.mL-1)〕显著高于有氧耐力组〔(1.97±1.79)pg.mL-1)〕和无氧耐力组〔(2.74±1.06)pg.mL-1)〕(P<0.01)。结论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能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负荷强度,现行军体训练接近极限强度,其对机体有潜在危害,故应进行规范的有氧、无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模拟急进高原自主神经相关生化指标与急性高原反应(AMS)之间关系。方法选择43名经8周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的新兵,其中现行训练组15名,有氧耐力组15名,无氧耐力组13名。在低压氧舱模拟急进高原4500 m 24 h。在进舱24 h时,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肾素活性(PRA)及神经肽Y(NPY),并与训练8周末进行对比,记录AMS评分。结果 (1)模拟急进4500 m高原24 h 3组血浆NE浓度均较训练8周末下降,有氧、无氧耐力组下降幅度小于现行训练组(P0.05);现行训练组、有氧耐力组血浆EPI浓度较训练8周末增加(P0.01)。(2)模拟急进4500 m高原24 h现行训练组、无氧耐力组PRA均较训练8周末下降,且现行训练组下降幅度大于有氧、无氧耐力组(P0.01)。(3)3组训练8周末和模拟急进高原24 h血浆NP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MS症状评分与训练8周末NE、PRA、NPY浓度及模拟急进高原前后NE、PRA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05)。(5)AMS发病率为100%,现行训练组AMS症状评分高于无氧耐力组(P0.05);3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现行训练组、有氧耐力组AMS与SCL-90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现行训练组和有氧耐力组ANS功能在模拟高原1 d内受抑制程度较重,不利于机体对高原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而无氧耐力训练ANS功能受抑制较轻,在急进高原环境应激时具有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许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939-4942
[目的]研究旨在观察停训对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以及氧化酶与无氧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月龄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6只)与力量耐力训练组(ST,28只),通过6周跳跃性力量耐力训练后,对ST组中的12只大鼠停训6周,分别对骨骼肌中酶的含量和超微结构进行采集. [结果]通过6周的停训之后,Gn、LDH、SDH以及ATPase含量均明显降低,线粒体体积减小,数量减少. [结论]停训可明显降低机体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氧耐力训练对壬基酚(NP)染毒大鼠心血管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0、11、44、176mg/kgNP染毒训练和未训练组,每组9只.采用腹腔注射方式染毒,染毒剂量为5 ml/kg,连续染毒8周.训练组进行无负重有氧耐力游泳,每天游泳1次,每次90 min,每周6次.测定血浆心钠素(ANP)含量.结果 与未训练对照组比较,0、11 mg/kg NP染毒训练组大鼠ANP水平较高,44、176 mg/kg NP染毒训练组和44、176mg/kg NP染毒未训练组大鼠ANP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剂量未训练组比较,0、11、44、176mg/kg NP染毒训练组大鼠ANP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无论是训练组还是未训练组,大鼠ANP水平均随NP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有氧耐力训练对NP染毒大鼠ANP水平的降低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8周力量训练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将郑州市某中学24名单纯性肥胖男生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RC)和力量训练组(ST),每组12人.RC组维持正常生活习惯,ST组进行为期8周的力量训练.训练方式为自由负重练习,每周2次,每次持续60 min,2次间歇≥48 h.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结果 实验前,2组受试者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后,组内比较,ST组舒张压[实验前(77±5)mm-Hg,实验后(72±4)mmHg]、BPV总功率(TP)[实验前(40.3±6.4) mmHg2,实验后(32.8±5.5) mmHg2]和BPV标准化低频功率(LFn)[实验前(28.6±3.7)%,实验后(19.4±3.9)%]降低(P值均<0.05),安静心率、收缩压、HRV各指标以及BRS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组所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后,组间比较,ST组舒张压[ST组(72±4) mmHg,RC组(78±4) mmHg]、BPV TP[ST组(32.8±5.5) mmHg2,RC组(42.1±5.9) mmHg2]和BPV LFn[ST组(19.4±3.9)%,RC组(25.2±5.5)%]低于RC组(P值均<0.05).结论 8周力量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肥胖男性青少年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体质量指数(BMI),低有氧适能大学生参与承诺约束训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指导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对山东理工大学54名身体质量指数>24 kg/m2的大学生进行有计划并在承诺约束下的有氧运动和抗阻力量训练.在训练前和训练4,8,12周后,分别测试力量、BMI及有氧适能指标,采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 训练8周或12周后,男、女生BMI、Vo2max及台阶试验指数与训练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训练12周后,男、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精力、对生活的兴趣与满足、愉快(或忧郁)的心境、松弛与焦虑(紧张)等因子得分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与主观幸福感的对健康的忧虑与担心因子呈正相关,与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忧郁)的心境、松弛与焦虑(紧张)等因子呈负相关;Vo2max及台阶试验指数分别与对健康的忧虑与担心之外的其他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高BMI的降低和低有氧适能的提高能增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均接受12周相同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同时进行运动训练.另选择3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6min步行距离试验评估运动耐量.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A)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E)、E/A参数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运动训练组患者E、A、E/A参数均有所改善,6min步行距离均有增加,运动训练组E、A、E/A参数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运动训练组较常规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1);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脉冲穴位刺激干预下有氧训练对肥胖症患者体脂和血脂含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中青年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有氧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有氧训练基础上辅以电磁脉冲穴位刺激进行治疗。于入选时及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体脂含量和血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而研究组血脂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体脂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6周治疗,在脉冲穴位刺激治疗干预下有氧训练对改善肥胖症患者的血脂指标较单一有氧训练组效果更明显,而对体脂改善效果2组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干预治疗的时间周期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心肌肥大心脏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时,心脏毛细血管的变化,揭示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病理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对照组不训练;有氧训练组每天训练75min;过度训练组大鼠尾部负重(体重的5%),每天训练180min。每周5d,共12周。取材后电镜观察。结果有氧训练后,大鼠心脏的毛细血管发生管腔扩大、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线粒啼数目增加、内皮细胞生长活跃等适应性变化。过度训练组大鼠出现心肌毛细血管不规则,壁管皱褶和内壁的指状突起较多;内皮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结构紊乱;胞质内含的吞饮小泡数目增加、体积较大;细胞核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核膜皱褶明显;基底膜明显增厚且模糊不清等病理性变化。结论运动训练可使心脏的毛细血管发生适应性改变和病理性损害,运动强度适合时以适应性变化为主,强度过大则以病理性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产后6周复查的女性355例,按投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182例,一对一指导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173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两组均于产后6个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一般情况和妊娠期、产后6周、产后6个月的下尿路症状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6个月随访,训练组10例未能坚持,4例失访;对照组6例失访.训练组及对照组产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1.3%(19/168)和21.0%(35/167),夜尿次数分别为(1.3±0.3)次和(2.2±0.4)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负荷条件下大鼠骨骼肌肌浆网钙转运能力的变化,为武警官兵科学训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在笼内自由活动;有氧运动组(n=8),在跑台上每天定时进行递增速度运动,运动强度为64%~76%VO2max;无氧运动组(n=8),在跑台上每天定时进行高速间歇运动,强度80%VO2max。上述各组4周后处死取样,采用高速离心机提取骨骼肌肌浆网,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钙转运能力的变化。结果有氧运动组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最大摄取量和最大释放量分别为(57.17±4.62)和(33.54±4.97)nmol/mgprot,均明显高于无氧运动组〔(33.18±3.90)、(16.17±2.89)nmol/mgprot,P0.05〕和正常对照组〔(34.67±4.25)、(24.81±3.75)nmol/mgprot,P0.05〕,3组间骨骼肌肌浆网Ca2+最大摄取速度和最大释放速度的差异也呈同上趋势(P0.05)。结论有氧运动更有利于提升骨骼肌肌浆网对Ca2+的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12.
车晓宁 《职业与健康》2014,(13):1782-1784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衰老的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运动组(A组、B组、C组),A组给予0.5h的游泳训练,B组给予1h的游泳训练,C组给予2h的游泳训练,12周后取大脑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建模6周后,造模组的SOD、GSH—Px、T—AOC水平分别为(38.52±7.63)U/ml、(2.14±0.52)U/ml、(3.13±0.94)10^3U/g,都低于空白对照组,与老龄化组相当,MDA高于空白对照组;经过12周的有氧运动,A、B和C组的SOD、GSH—Px、T-AOC水平均高于衰老对照组,MDA低于衰老对照组。结论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提高衰老大脑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大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有效降低MDA的含量,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Accu-Check Performa血糖仪观察动脉、静脉、手指毛细血管血糖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全麻下手术患者15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66例,年龄范围16~85岁;胰腺手术44例,胆道手术69例,胃肠手术16例,肺手术21例。150例均取右颈内静脉血、桡动脉或股动脉血和手指毛细血管血检查血糖。为避免单一消毒溶液对手指毛细血管血糖结果的影响,15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75例。A组为动脉、静脉、手指采血前以75%酒精溶液消毒皮肤;B组为动脉、静脉、手指采血前以1%活力碘溶液消毒皮肤。手指采血前均以干棉棒吸干消毒溶液。以Accu-Check Performa血糖仪检测血糖,三者同时进行检测。结果:A、B 2组手指毛细血管血糖值均较同组静脉和动脉血糖值显著升高(P<0.001),而动脉血糖值又较静脉血糖值显著升高(P<0.001)。结论:150例临床观察表示,动脉、静脉、手指毛细血管血糖结果差异明显。临床工作中为准确观察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应用同一方法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下肢动脉疾病的疗效。方法老年代谢综合征伴下肢动脉疾病118例,分为对照组60例和健康管理组58例,于入组当时和研究结束后分别测量血压、踝臂指数(ABI)、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进行健康问卷。对照组由专人监督用药;健康管理组由专人制定全面的健康管理计划,并监督实施。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观察前后比较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均显著下降,健康管理组的收缩压[(141±10)、(146±11)]mmHg(1mmHg=0.133kPa)(t=2.581,P=0.011)和空腹血糖[(5.32±1.33)、(5.92±1.61)]mmol/L(t=2.231,P=0.028)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健康管理组的三酰甘油[(5.51±0.51)、(5.11±0.49)]mmol/L(t=4.307,P=0.000)和ABI(0.77±0.17)、(0.84±0.19)(t=2.091,P=0.039),较干预前也有显著改善。其他指标干预前后和两组间无显著性变化。SF-36量表中的8个方面评分,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健康管理组在因生理功能角色受限(72.2±12.4)、(65.2±20.1)(t=2.268,P=0.025)、情绪角色受限(73.9±18.0)、(65.6±21.1)(t=2.295,P=0.023)和心理健康(63.9±13.3)、(58.3±12.5)(t=2.358,P=0.020)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管理可以改善老年代谢综合征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度先兆子痫孕妇不同发病孕龄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468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发病孕龄将其分为 A组(n=75,孕龄<28孕周,平均为26.01孕周),B组(n=99,孕龄为28~31+6孕周,平均为30.62孕周),C组(n=84,孕龄为32~33+6孕周,平均为33.05孕周),D 组(n=210,孕龄≥34孕周,平均为37.70孕周)。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4组孕妇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生儿结局。结果4组不同发病孕龄的重度先兆子痫孕妇发病时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364,0.1297,0.7228;P=0.4229,0.9424,0.5388),而发病孕龄、分娩孕龄及保守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6.3566,238.1611,207.1046;P=0.000)。4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7.3120,1.3473,0.4655,2.4863,2.5766,2.0771,4.3874,2.2610,20.6570;P>0.05)。A组和 B 组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显著高于 C 组和D组,前二者分别和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C组和D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先兆子痫孕妇发病孕龄与其保守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关系,而与围生儿结局有较密切关系,可以选择孕龄为32孕周作为判断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EOSP)的临界值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1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35岁,孕龄为26-34孕周。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 A 组(n=26,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丹参治疗),B组(n=28,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 组(n=30,采用硫酸镁+丹参治疗), D组(n=32,以硫酸镁为主的综合治疗)。4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体质量指数、孕次、产次、视网膜病变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河北省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4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率、水肿消退率、平均动脉压(MAP)、24 h 尿蛋白定量、产后出血量、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及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apoB]、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 D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7;P〈0.05),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85,0.3849;P=0.50)。A 组患者的水肿消退率显著高于B,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00,4.3467;P〈0.05),与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8,P〉0.05)。本研究结果亦显示,A组患者的 MAP及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较D组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7,4.962;P〈0.05),但 A 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和 B组、C组、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97,1.0769,1.5185;P〉0.05)。A 组患者的 PT、APTT、Fg、DD水平与B组、C 组、D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t=5.2556,3.3639,4.8820;P〈0.05。APTT:t=2.3112,2.8467,3.6866;P〈0.05。Fg:t=5.6714,3.7992,20.8247;P〈0.05。DD:t=4.2668,9.7201,7.0460;P〈0.05)。此外,A 组患者 TG、TC、apo-B水平下降,而 HDL 及 apo-A 水平增加,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14,2.8891,2.5326,1.7170,4.2828,t=2.2076;P〈0.05)。治疗后 A组、B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720,2.8769;P〈0.05)。C组和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9,1.4603;P〉0.05)。治疗后 A组分别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6,1.9408,1.8047;P〉0.05)。同时,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4,P〈0.05),但与 B组和 C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1819;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较单一用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p65 DNA疫苗免疫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变化,分析该疫苗是否具高度免疫性。方法将4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实验组):注射pp65 DNA疫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8+;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FN-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L-2。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组小鼠T细胞亚群CD4+、CD8+、CD3+及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HCMV pp65 DNA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一定的细胞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瘦素、白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有氧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40例平时缺乏运动的MS患者,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运动干预组及非诺贝特组,运动干预组进行无氧阈心率水平运动,5次/周,30min/次;非诺贝特组口服非诺贝特胶囊200mg/d。各组干预12周,干预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IL-18、CRP、sICAM-1水平。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MS患者血清瘦素[(26.04±9.07)rig/mlVS(8.32±2.94)ng/ml,t=12.72,P〈0.01]、IL-18[(308.27±50.39)pg/mlVS(230.60±29.15)pg/ml,t=6.41,P〈0.01]、CRP[(2.65±0.57)ng/ml vs(1.26±0.23)ng/ml,t=9.69,P〈0.01]、sICAM-1[(331.89±60.08)ng/mlVS(246.43±39.32)ng/ml,t=5.98,P〈0.01]及HOMA—IR(4.38±2.06vs2.12±0.50,t=4.81,P〈0.01)等指标职显高于健康人。经12周运动干预后,MS患者瘦素[(26.38±10.85)ng/mlvs(19.63±6.27)ng/ml,t=2.22,P〈0.05]、IL-18[(309.40±49.77)pg/mlvs(291.80±39.21)pg/ml,t=2.33,P〈0.05]、CRP[(2.73±0.72)ng/mlvs(2.28±0.38)rig/ml,t=3.41,P〈0.01]及sICAM-1[(333.85±55.97)ng/ml V8(306.24±50.55)ng/ml,t=3.16,P〈0.01]水平及HOMA—IR(4.53±2.39V82.89±0.69,t=2.87,P〈0.01)明显下降。结论有氧运动是MS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运动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脂肪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有氧运动对习惯久坐大学生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科学体育干预性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湖北民族大学在校生69名,分成运动A组、运动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人(男生12名,女生11名)。运动组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其中A组每周运动1~2次,B组每周运动≥3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系统性的体育运动。分别在试验前、试验后对3组受试者微血管反应、经皮氧分压(TcpO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内皮素-1(ET-1)进行测试。  结果  试验后,微血管反应性呈现出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P=0.00),其中运动B组大于对照组及运动A组(P<0.01),运动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皮氧分压不具有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53);NO(F=6.32),NOS(F=7.91)具有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其中运动B组大于对照组及运动A组(P<0.01),运动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氧运动影响身体微血管反应及内源性NO水平,持续12周、每周≥3次的有氧运动能通过促进内源性NO的生成提高久坐大学生微血管反应性,但每周1~2次的有氧运动对微血管反应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frequency of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in reducing the increase in arterial stiffness during acute hyperglycemia,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unknow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frequency on arterial stiffness in a hyperglycemic stat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females. Twenty healthy elderly peopl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two-times-a-week (T2, n = 10) and four-times-a-week (T4, n = 10) exercise group. All participants exercised for 35 min per session, which consisted of jogging exercises with a heart rate intensity of 65%. Brachial-ankle (ba), and heart-brachial (hb)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were measured before, 4 and 8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before the oral ingestion of 75-g of glucose; and 30, 60, and 90 min after ingestion. The baPWV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 0.05), but only increased 8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2 group. hbPWV was unchanged before, 4 and 8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frequent aerobic exercise suppresses the increase in arterial stiffness following glucose intak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ercise programs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