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并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35495名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和卡方趋势检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结节检出率、结节大小、结节数目之间的差异。结果35495名人员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33.87%,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8%、41.7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检出年龄早于男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单发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多发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单发结节检出率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结节反之;小结节、中等结节和大结节的检出率男性分别为77.49%、18.19%、4.32%;女性分别为72.57%、21.59%、5.84%;检出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甲状腺癌检出率为4万。结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已是我国健康体检人群常见及多发的病症之一,我们应加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随着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检查的普及,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率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武汉某医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3 124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甲状腺检查。结果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2.22%,其中,男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9.10%,低于女性的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年龄组、30~39岁年龄组、40~49岁年龄组、50~59岁年龄组、60岁及以上年龄组研究对象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1.07%,36.80%,42.65%,47.20%及57.50%,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对象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研究对象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均高于男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中,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癌34例(1.09%),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率较高,因该病患者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故极易被忽视,应将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以期尽早发现病灶并进行干预。此外,女性应尽早关注甲状腺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弥漫性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术前超声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2例患者60个不同性质结节中超声检出甲状腺内微小钙化12个,其中甲状腺良性疾病微小钙化率为8.9%,恶性肿瘤微小钙化率为53.3%,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微小钙化主要发生为乳头状癌。结论:超声甲状腺结节内微小钙化灶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728例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病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杭州市20岁以上,在我院作甲状腺物理和超声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2728人,分析其甲状腺检出率情况,并比较物理和超声检查甲状腺的检出率。结果受检人群物理检查出甲状腺结节82例,检出率3℅,其中男性检出17人(1℅),女性检出65人(6%);超声检查检出490例,检出率17.96%,其中男性检出237人(14.29%),女性检出253人(23.67%);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01),且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01)。超声检查较物理检查可有效提高检出率(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TN)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甲状腺彩超检查的重点人群及是否应将其列为常规体检项目。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3664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等检测。其中8596例体检者同时进行甲状腺外科触诊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测发现TN的236例体检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体检人群TN检出率为47.43%。外科触诊检出TN的体检者经甲状腺超声均检出TN。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大,外科检出率逐渐升高,直径1cm以上的TN外科检出率>50%。TN如不伴甲状腺增大对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胺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胺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无影响。甲状腺超声检查异常的各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检出TN的体检者比较,检出TN的体检者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在体检人群中的检出率不低,但多数为良性结节,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重点人群和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荐做甲状腺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城市地区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旨在了解城市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状况,为相关的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2 639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体检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对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情况、甲状腺结节大小和数量超声检查情况、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患者和正常体检者的甲状腺各径线测定值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女性体检者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率高于男性,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增高的趋势(P<0.05);男性和女性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者的结节大小和结节数量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组和正常体检者的甲状腺左叶和甲状腺右叶的左右径、前后径以及甲状腺峡部的前后径存在着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初步筛选有一定的价值,城市居民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长,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中应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筛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3月,我院健康体检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500例健康体检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甲状腺结节者246例,占比49.2%;其良性221例,恶性25例;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者纵横比≧1、微钙化内部低回声、实性内部结构、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良性病变者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检出率高于恶性,P<0.05,恶性结节的血流峰值、阻力指数均高于存在血流信号的良性结节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体检中采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可作为健康体检中的常规项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6952例健康体检者的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可疑病例建立健康档案,综合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6952例中,发现异常2544例,其中甲状腺实质性占位1281例(84例可疑恶性病例有5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1例为腺泡性腺瘤,另有29例在追踪观察中),甲状腺囊性占位112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大123例(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7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52例),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匀15例(临床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应用于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甲状腺疾病,并且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市农村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情况;探讨甲状腺结节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评估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对丽水市莲都区638例既往无甲状腺疾病史的健康农民进行超声普查;并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38例受检者中有245例患甲状腺结节疾病,患病率为38.4%。其中,女147例,患病率为46.1%,男98例,患病率为30.2%。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发现甲状腺癌12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结节有各自不同的声像图特点和血供表现。结论:浙江省丽水市农村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相对较高,今后应将甲状腺超声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对甲状腺结节做出一定程度上的鉴别诊断,对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聂天姝 《现代保健》2011,(14):125-12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If缶床应用。方法选择115例于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析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共139个甲状腺结节病灶,良性病变93个,恶性病变46例。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中,低等回声占87.0%,钙化率占82.6%,有晕环占67.4%,形态多不规则(76.1%),且边界模糊(73.9%);而Adler分级Ⅱ级与Ⅲ级占67.4%,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的26.9%(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应用于临床可为甲状腺癌的预防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以我院近5年健康体检人群140127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恶性肿瘤的检出与年龄、性别、地域等关系以及症状和实验室阳性结果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结果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133%(186例)。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036%(51例)、肝癌0.017%(24例)、肾癌0.014%(20例)、结直肠癌0.013%(18例)和胃癌0.011%(16例)。186例恶性肿瘤中无症状者158例,占84.9%。超声对肝、肾、甲状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灵敏度优于肿瘤标志物(TM);将胸片、TM、症状和胸部低剂量CT相结合,可提高肺癌检出率。2008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高达0.083%,明显高于其他年度(χ2=11.792,P〈0.05)及当年度肺癌检出率(χ2=8.538,P〈0.05)。结论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体检发现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无症状,而超声、胸片、TM和CT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充分发挥总检医生和检后随访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检测仪器热断层扫描(thermaltexturemaps,TTM)对甲状腺疾病或功能异常者的早期筛查价值。方法:将TTM扫描的甲状腺阳性结果与彩超、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按自愿原则进行随访复查,检验TTM阳性结果与彩超、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TTM扫描阳性结果与彩超和(或)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的比较符合率i〉68.56%。8例经TTM扫描的甲状腺阳性体检者,当年彩超和(或)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无异常,但经后期随访,诊断出6例甲状腺结节、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TTM扫描可以在疾病尚未发生、病灶尚未形成前,通过细胞代谢热的变化,在亚临床期预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乳腺物理检查经验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统计女性乳腺体检异常病例1785例,分析乳腺物理检查中容易忽视的异常表现,并与乳腺超声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对照。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31例,其中双侧乳腺癌2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癌1例。望诊异常41例中乳腺癌9例,望诊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的发现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P〈0.05)。触诊异常2089个病灶中乳腺癌34个,其中小结节6例(直径≤1.0cm),部分乳腺癌发生部位特殊或没有典型的恶性征象。乳腺超声、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病灶的漏报率分别为16.1%和19.4%。结论健康体检中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经验是:仔细望诊;触诊范围全面、方法准确;警惕双侧乳腺癌、软性、不可触及或微小乳腺癌;避免过度信赖仪器检查;加强重点病例的追访。  相似文献   

14.
王瑞 《职业与健康》2014,(2):234-236
目的了解医院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保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4月对天津市某医院1473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临床常规项目(20余项)和加检项目检查(35岁以上人员加检血糖、血脂、血流变、。肾功能,男性加检泌尿系B超,女性加检妇科检查、妇科B超、乳房检查、宫颈图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异常总检出率为79.4%,其中男性检出率79.9%,女性检出率78.8%。检出率较高的前3种疾病依次为总胆固醇偏高占22.06%,高血压占14.80%,甘油三酯偏高占9.44%;男性检出率最高的是高血压,女性是高胆固醇。除了血脂异常和高血压,49岁以下人群脂肪肝检出率最高,50岁以上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最高。结论代谢疾病是危害该院职工健康的主要问题,男性和中年职工是患病的高危人群。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疾病的根本途径,因此,做好健康检查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小乳腺癌患者(114个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资料特征,比较二者分别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超声检查小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6.18%,特异性为64.10%,假阴性率为4.52%;钼靶X线检查小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2.25%,特异性为90.37%,假阴性率为8.97%,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对微小钙化的显示优于超声(P〈0.05),钼靶X线对多灶性小乳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结论: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发现和诊断小乳腺癌上均具有重要价值,两者结合可进一考据高小乳腺痛的枪出率和论断台白缝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泉州地区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情况,分析恶性肿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使健康体检对恶性肿瘤的筛查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方法对2006至2010年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检出情况、发病率排序、高发年龄等进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年平均每年受检人数12323例,共发现恶性肿瘤患者177例,平均年检出率为2.87‰,恶性肿瘤发病排序前5位依次为肝癌(42.93%)、肺癌(20.90%)、食道癌(9.03%)、子宫颈癌(8.47%)、胃癌(6.78%)。高发年龄60—69岁。结论做好年度健康体检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筛查工作是当前健康体检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市2012年度婚检与孕前优生保健状况并进行分析,为提高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在我市婚姻民政登记中心的2281对新婚登记的新婚夫妇和2485例孕前优生保健妇女,按性别、年龄等对其优生保健状况及孕前全程检查率和TORCH进行分析。结果婚前总的体检率为91.71%(4184/4562),其中女性体检率为95.35%(2175/2281),高于男性88.08%(2009/2281)(P<0.05);男性生殖系统阳性率结果为7.27%(146/2281),高于女性4.46%(97/228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0岁体检率为94.87%(573/604),高于<30岁体检率91.23%(3611/3958),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体检结果阳性率为5.81%(243/4184),婚前体检疾病阳性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殖系统45.70%(111/243)、内科44.03%(107/243)、乙肝5.76%(14/243)和其他4.53%(11/243);全程体检率为38.10%(947/2458),其中≥30岁孕前全程体检率为44.06%(319/724),高于<30岁体检率35.66%(628/176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总体检正常率为84.35%(2096/2485),且≥30岁和<30岁两组体检正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ORCH各项指标比较,各种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婚前和孕前体检是优生优育重要环节,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和干预,提高生殖健康,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8.
常规体检中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就诊原因对于肿瘤特征和治疗的影响,评价常规体检中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北京医院泌尿外科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就诊原因与肿瘤相关特征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432例,其中因下尿路症状就诊的有43.5%(188/432),43.1%(186/432)因体检异常就诊,13.4%(58/432)因其他原因发现前列腺癌。2005-2008年问54.2%(115/212)的患者是由于体检异常得到诊断,较往年增加;33.5%(69/212)的患者是下尿路症状就诊而得到诊断,较往年下降。因体检异常而发现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早期前列腺癌的比例更高,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在老年男性体检中进行以前列腺特异抗原和直肠指诊为主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提高根治性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全程数字信息化健康管理运营模式(简称全程信息模式),来提高健康管理中心的质量、效率、效益与整体运营水平。方法从2009年1月开始,实施与医院现有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各诊室、各检查仪器,健康风险评估软件之间高度集成的,以采集信息、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为主要内容的全程信息模式,选取2008年4—1月1001人次和2009年4—7月1296人次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该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全程信息模式后,体检登记时间从(250.00±7.71)min/100人次降到(7.77±0.91)min/100人次;填写检查单时间从(137.00-±10.59)min/100人次降到(26.00±2.91)min/100人次;整理体检报告时间从(702.00±11.71)min/100人次降到(300.00±12.61)min/100人次。从登记、填写检查单、整理体检报告总体的时间由(1068.00±9.22)min/100人次降到(327.00±21.03)min/100人次,节约三分之二的人力资源。检查结果完整性与准确性由67.0%提高到95.2%;体检人数新增率从17.8%提高到29.4%。全程信息模式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与实施全程信息模式,对提高健康管理质量、效率、效益及整体运营水平是十分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