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血库管理和临床输血管理,已成为影响安全输血的主要因素。当今国际输血界已将“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列为影响输血安全的主要因素,工作重点由血液安全向输血全安、由血站管理向基层血库管理与由血液机构向医院转移。虽然,几年来我市的采供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朝着安全、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向稳步前进。保证了全市临床用血需求,但在基层血库(输血科)和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上的步伐和力度还参差不齐,有的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条款内容知之不多,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底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显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囿于输血科自身科室的质量管理,而是应该建立全院性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还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而负责这一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血液制品是一种特殊医疗用品,输血是治疗某些疾病和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多地出现用血紧张,临床用血短缺成为某些地方的常态。作为综合性医院,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安全,使每次输血治疗尽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将血液效用达到最大化是输血科的责任。2012年8月1日实行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  相似文献   

4.
正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树立正确、全面的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临床用血工作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1〕。我院2013年参加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医院加强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全面输血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泰安地区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的现状和临床用血的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促进临床有效安全的输血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0年县级医院输血科督导检查表和《输血技术规范》编制检查表,对27家医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输血科设置、贮血设备、开展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和输血不良反应管理不合格的达77%以上,临床合理用血率仅为37.87%,手术不合理用血的现象高于非手术科室。结论:本地区二级以上的输血科(血库)和临床输血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临床输血治疗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亟待医院加强输血科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安全用血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近5年临床用血情况的回顾性调查,获得临床用血现状及变化走势等其相关数据,为促进合理、安全、有效用血以及实施血液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8一Ol—Ol一2012~12-31进行输血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每年按不同血液品种统计用血量。结果:随着住院人数以及手术人数的增加,2011年以前的用血量均以大于20%的速度增加,每年的无偿献血采血量以将近30%的速度增加,临床仍然多次出现“季节性血源紧张”,与全国的用血现状相符。2012年我院临床输血科在独立建制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按照《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同年底出台了一系列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方案以及自体输血的实施方案,有效进行血液保护,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血,在住出院人数和手术台次分别较上一年增加18.55%和19.8%的情况下,红细胞用量较上年减少10.5%,血浆用量减少49.3%,血小板用量增加35.5%,冷沉淀用量增加11.4%,输血人次减少28.9%。结论:加强专科建设,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自体输血管理,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加强血液保护,有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7.
输血科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组成部分.为加强输血科建设,我院输血科以等级医院检查为契机,严格按照省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规范输血科建设:健全管理机构,严格准人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加强血源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加强质量管理,增强防范风险意识;加强输血前检验,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实施,医院输血科的设置与功能具有了详细的指标要求。"办法"第11条指出,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标准"指出:输血科需要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输血科人员具备输血、检验、  相似文献   

9.
正输血治疗是临床抢救生命的一种特殊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包括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由此,201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在实施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真正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及对临床用血管理更为严格。而"输血治疗"的病历,则是实施临床输血的原始记录,可为输血医疗事故或纠纷提供是非认定,是输血过程的法律依据。因此,必须强化医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渝西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对《重庆市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标准(试行)》的执行情况,探讨如何加强输血科建设和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根据该要求,对我地区21家医院输血科设置、人员配置、房屋建筑、设备和规章制度等方面情况进行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结果:21家医院均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临床输血工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结论:我区各医院对输血科建设的认识落后,管理层应尽早出台适合我市二级及以下级别医疗机构的血库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细则,加强对输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大督查力度,推动我市输血科及血库建设全面发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家"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等颁布,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多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医疗机构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专项检查评估,合理用血水平显著提高;输血安全有效作为医疗质量重要内容,涉及到医院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实验室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发,我国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成分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普遍认可,医院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面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不合理用血和过度用血等情况〔1〕。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临床用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各级用血机构专业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成分血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输血是医疗救治体系中极其特殊又无可替代的一种方式,既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同时输血治疗又存在免疫性、传染性等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均进一步强调了临床输血全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通过输血全过程管理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用血[1]。本文通过对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及其功能模块的总结诠释,配合全自动血库系统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输血管理持续改进中临床用血量及规范性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16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来为其制定管理办法,而实验组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管理办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血指标、复诊率和输血文书规范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人均用血量(0.63±0.018)U、手术人均用血量(0.74±0.052)U及各成分血用量(0.37±0.027)U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0.87±0.034)U、(0.91±0.063)U、(0.46±0.033)U,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复诊率(31.88%)输血文书不合格率(6.25%)和明显低于对照组(66.75%)、(3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管理过程中,根据临床用血情况为其制定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可以有效解决输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输血科肩负临床输血工作,是临床参与临床急救及危重患者救治的重点科室。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提高血液使用效能,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进行剖析,特别是通过对临床输血流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把握临床用血指征,规范临床用血疗效评估,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把安全输血提高到重要地位。1输血科要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2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医院用血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2年输血科输血管理系统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共有3326例住院患者输异体血,异体用血总量11798U,用血最多的科室是外科,其次是ICU,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和血浆,其次是冷沉淀。结论:随着自体输血有序开展,异体用血总量显著下降。输血科一方面严格掌控输血指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手术科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进一步加强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正>输血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肿瘤及血液学进展以及重大手术增多,近20年血液及血液成分需求大幅增长。然而,输血可能导致急慢性并发症以及相关传染病传播等潜在危险,使临床用血安全及科学合理用血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监督管理临床用血,国家卫生部颁布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推行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制度,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笔者围绕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运作  相似文献   

18.
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发挥的作用。方法:2007年上半年用血完全按照临床医生要求给予。2008年上半年用血严格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2007年上半年与2008年上半年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不合理用血有所下降,输血趋于科学合理,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科学用血知识得到了提高。结论: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明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临床输血病历管理与临床输血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工作管理中,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办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9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9月住院患者输血病历为2650例,检查了输血病历2321例,占总输血病历的87.6%,合格输血病历2109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0.9%,不合格输血病历212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1%。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检查,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风险意识有所增加,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起到了防范临床用血管理不善及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正>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传播疾病、不良反应等,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危及到生命。为了更好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输血安全,做好血源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