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 对50例患有消化性溃疡并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引起消化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季节、性别、烟酒史及职业类别等都是影响消化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P〈0.05);而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部位上,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影响消化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出血因素的研究,对于预防消化道出血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姚远  张桂云 《首都医药》1998,5(10):44-44
为了解消化溃疡出血、穿孔前诊断,治疗状况,探讨诊断及有效药物正规治疗与消化性溃疡出血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分析了1992年至1996年,我院35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前诊断及出血穿孔前半月服药状况。发现出血前未诊断及未服用有效药物正规治疗是出血穿孔发生的重要原因.推断:在出血穿孔前若能得以诊断并服用有效药物正规治疗即可预防出血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炳元 《药品评价》2008,5(2):64-67
没有精确的大样本临床统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或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引起,其发生率大约30%左右;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大约50%左右,其原因或诱因与消化性溃疡相同。余下的病因可能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极少见的病因包括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和胃癌等。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元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379-2380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或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引起,其发生率大约30%左右;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大约50%左右,其原因或诱因与消化性溃疡相同.  相似文献   

5.
儿童消化性溃疡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岚  邓佳  向梅 《成都医药》2004,30(3):147-148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断。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110例1~14岁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检则幽门螺杆茵72例。结果:小儿消化性溃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l;十二指肠溃疡占71%,胃溃疡占24.6%,复合性溃疡占5%;幽门螺杆茵感染总阳性率80.5%;溃疡病有遗传倾向的占21、8%(24/110例),误、漏诊34例。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小儿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检出率高,误诊少;小儿消化性溃疡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出血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老年消化性溃疡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20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12例,非老年组93例。年龄在60岁以上(包括6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为非老年组。通过临床检查及化验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以及诱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的临床特征有头晕、全身乏力、呕吐、休克,非老年组的特征为腹部疼痛及出血。老年组诱发危险因素来自于服用一些心脑血管的药物及嗜酒;而非老年患者的诱发因素为患者的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等所致。结论减少老年人服用各种降压药、降血糖药等对于预防消化性溃疡出血疾病的产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凝血酶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2年的20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行口服凝血酶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成功率90%.结论:口服凝血酶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设备比较短缺的基层医院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马武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52-25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汇总。结果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年龄〉60岁、冬春季、体力劳动者、有吸烟或(及)饮酒均为高发因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探讨消化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可以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消化道出血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男女之比为3.7:1,十二指肠溃疡占86%,胃溃疡占14%,胃镜是确诊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首选检查.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以少量及中等量出血为主.对消化道出血患儿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较佳,合并大出血者可采用介入冶疗.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胆胰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呕血、黑便,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引起头晕、脉搏和血压下降,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是指胃肠黏膜层的局部损坏,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约5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1]。本文对于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辅助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损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风湿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NSAIDs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恶心,严重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或穿孔。胃肠损伤发生的原因是由于NSAIDs抑制了环氧酶(COX)系统而阻断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因此干扰了正常黏膜保护机制导致局部受损。NSAIDs致胃肠道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高龄、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史。预防NSAIDs所致胃肠损伤的措施有:应用预防溃疡的药物,选择新一代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根据患者情况应用抗幽门螺杆菌疗法,依据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袁岚  邓佳  向梅 《现代临床医学》2004,30(3):147-148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断.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110例1~14岁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检测幽门螺杆菌72例.结果:小儿消化性溃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十二指肠溃疡占71%,胃溃疡占24.6%,复合性溃疡占5%;幽门螺杆菌感染总阳性率80.5%;溃疡病有遗传倾向的占21.8%(24/110例),误、漏诊34例.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小儿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检出率高,误诊少;小儿消化性溃疡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2000~2010年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33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性溃疡71例,胃癌21例,急性黏膜病变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例,其他14例。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肿瘤占相当比例且对生命威胁性最大。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发病者多,出现并发症的也多。说明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除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外,还应注意伴发病的治疗及预防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再次出血分为出血组20例和未出血组10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出血的风险因素。结果再出血组在年龄、性别、出血方式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尿素氮、血红蛋白、血小板、幽门螺杆菌(HP)感染、腹痛、内镜下活动出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药物的使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活动性出血和血红蛋白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再次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感染、活动性出血和血红蛋白是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与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患者早期出现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常伴疼痛-进食-缓解等规律,而溃疡面出血后腹痛突然消失,然而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并非所有的消化性溃疡都会出现典型的上腹疼痛的规律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或轻度上腹不适感,到后期出现排出黑色柏油样大便、呕吐鲜血、咖啡样物、严重贫血或不明原因晕倒后才被发现,称无痛性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在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科治疗中,应用抑酸药物是常用的方法,奥曲肽被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被证实有良好的效果,但很少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191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对比。结果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中青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②老年组的并发症、伴发病、再出血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③两组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病程长,并发症、伴发病多,出血难控制,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胃泌素是胃窦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与胃体壁细胞表面的胃泌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胃酸的分泌,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近年来慢性肾衰病人终末期因消化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胃泌素作为在消化性溃疡起重要作用的激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我们观察了慢性肾功不全伴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肾功不全不伴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内胃泌素含量变化,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年来经胃镜检查的53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资料显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和贲门黏膜撕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消化性溃疡占各年龄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位。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和贲门黏膜撕裂为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枳术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相当于中医学的痞满、胃痛等症,是以胃酸和胃蛋白酶为基本因素,对上消化道粘膜的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多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临床上习称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