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地性的心理护理,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6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和观察,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充分认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提供适合乳腺癌患者的最佳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准确有效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乳腺癌患者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苏晓宁 《中国校医》2014,28(7):552-553
目的通过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测定患者感受来自家庭及社会支持的程度,测量患者的压力水平及压力源。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害怕,严重者会出现绝望。结论治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心理活动极为复杂,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4.
笔者对我科2007-01/2008-12收治的16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8~72(平均44.5)岁.TNM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108例,Ⅲ期32例.术后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132例,浸润性小叶癌26例,导管内癌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3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根据每个患者的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除偏执症状外,患者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维度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均有上升趋势,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之中。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精神心理障碍、社会环境、家在因素以及小儿的行为、情绪等因素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病中的作用。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国外在精神心理障碍、行为因素引致肥胖症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以儿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群体心理行为综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宋英明  邹维  张立 《中国校医》2012,26(4):257-258
目的针对乳腺癌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确定影响因素,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刚入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开座谈会、个别咨询和综合调查。结果刚入院的乳腺癌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的为79.5%,入院10 d后明显好转,除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性外,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40岁的患者心理障碍明显高于<40岁的患者。病人间的心灵沟通、医护人员的情绪疏导、家属爱的感召、患者自身治疗疾病信心的建立以及社会的理解包容5项因子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大肠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1∶1配对设计,对167对研究对象采用团体心理社会应激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生活事件L值、积极情绪体验PE值、积极应对PC值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生活事件、情绪体验、应对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和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应激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的设计方法,应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随机调查广东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901名护士,并按职业应激得分的高低分为4组。结果不同职业应激分组个体在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A型行为及心理控制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个体职业应激得分的增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得分下降,而A型行为、心理控制源得分及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增加。职业应激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不佳呈正相关。结论个体职业应激受应对方式、社会支持、A型行为、心理控制源的影响。建议通过开展护士人格教育、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及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应激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术后2周,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心理干预,并于术后2周、3、6个月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和HAMD减分率.结果 研究组42例,对照组46例,干预前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1.90%(26例)和58.70%(2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抑郁发生率下降到16.67%(7例),对照组下降到52.17%(24例),研究组发生抑郁的风险仅为对照组的0.183(95% CI:0.068~0.497,P<0.01).两组患者6个月后HAMD分均下降,但研究组HAMD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的诊治.方法 2007-2010年收治5例副乳腺癌,其中1例合并乳腺癌,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副乳腺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均给予化疗及放疗,1例行内分泌治疗.4例随访2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1例现正在行术后CAP方案序贯化疗.结论 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国内外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7-2007年国内外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31篇,其中,国内15篇,国外16篇。良性乳腺病史(AORs=1.95,95% CI:1.59~2.38)、乳腺癌家族史(AORs=1.58,95% CI:1.35~1.85)、绝经年龄〉50岁(ORs=1.39,95% CI:1.22~1.57)和口服避孕药(AORs=2.12,95% CI:1.24~3.62)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足月妊娠数≥1胎(AORs=0.63,95% CI:0.60~0.68)和母乳喂养(ORs=0.76,95% CI:0.64~0.90)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控制人群乳腺癌的发生,应从降低良性乳腺疾病、提倡母乳喂养和注意高危人群筛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2003年1月~2005年4月入院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时段入院的外伤患者。利用SPSS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为:月经经期不规则、行经期长、流产史、青霉素过敏史等,月经初潮晚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结论月经经期不规则、行经期长、流产史及青霉素过敏史等是乳腺癌危险因素,而月经初潮晚对乳腺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中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收集近10年来国内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关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找出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人群暴露率,估计目前和预测未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估计暴露率的变化,预测未来5年乳腺癌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22篇。前5位乳腺癌危险因素及OR值(95%CI)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3.39(2.97~3.86)、生活精神刺激2.36(2.09~2.67)、哺乳1.95(1.54~2.47)、肿瘤家族史1.84(1.63~2.08)、月经周期1.65(1.44~1.89);获得较大PARP的因素依次为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其目前PARP分别为15.47%、15.17%、13.76%,若这些因素5年或10年后的暴露率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PARP分别下降至12.77%、11.32%、12.52%和9.90%、8.74%、9.69%;随着暴露率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将发生改变,其中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是良性乳腺疾病、哺乳、生活精神刺激,如暴露率下降20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发病率将分别降低3.09%、2.75%、3.03%和6.19%、5.50%、6.07%。结论:控制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应从降低良性乳腺疾病、避免生活精神刺激和提倡母乳喂养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武汉市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一年及以上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FACT-B量表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较好。患癌前体育锻炼,目前的婚姻状况、工作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济因素等为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出发,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础上,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  收集2006-2007年开滦研究队列女性人群体检数据和hsCRP及NE检测结果等基线信息。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基线hsCRP水平及NE水平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队列共纳入18 866例女性,末次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共收集新发乳腺癌183例。其中,hsCRP < 1 mg/L组、1~3 mg/L组和>3 mg/L组新发乳腺癌9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29/10万、1 211/10万和1 4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P=0.002)。Cox分析显示:hsCRP>3 mg/L组乳腺癌发病风险是hsCRP < 1 mg/L组的1.71(95%CI:1.18~2.47,P=0.0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水平(< 3.70×109/L和≥ 3.70×109/L)差异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各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42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变组织中BRCA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RCA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36/4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4%(22/42),乳腺癌中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的BRCA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BRCA1阳性表达率(P<0.05),BRCA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中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与Ⅱ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无关(P值均>0.05).结论 BRCA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成为临床对乳腺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刘长高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02-120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标本组织学检测,绘制出ROI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计算病灶动态强化参数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8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经MRI扫描,发现80例患者(81处病灶)TIC曲线呈廓清型。(2)80例患者的DCE—MRI扫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呈正相关(r=0.935,P〈0.05);(3)乳腺癌癌组织部分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为34.74±12.0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8.36±3.16(t=6.47,P〈0.05);(4)80例乳腺癌DCE-MRI扫描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38±0.40,增强峰值PH为(619.22±123.53)HU,与MVD呈正相关(r=0.72,P〈0.05;r=0.66,P〈0.05);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6.10±10.13)t/s,与MVD呈负相关(r=-0.53,P〈0.05)。结论DCE—MRI参数能间接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的萤耍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地区女性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病理确诊的488例乳腺癌病例和482例对照进行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大、活产数多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首胎活产年龄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有流产史和无母乳喂养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亦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较为一致。结论月经、生殖因素在江苏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乳腺自我检查(BSE)对女性乳腺癌检出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6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拟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8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7篇文献)被纳入荟萃分析。实施BSE者(干预组)随访5年、〉5年、〉10年间乳房肿块活检率分别为1.27%、2.47%、2.50%,明显高于未进行BSE者(对照组)(均P〈0.05),后者各随访时间段乳房肿块活检率分别为0.73%、1.59%、1.62%;就乳腺癌确诊率和病死率而言,各个随访时间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SE对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及降低该病病死率似乎没有帮助,但能够增加女性乳房肿块的活检率,因此乳腺癌早期发现工作中完全摒弃BSE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