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60例)和对照组(直接PCI,60例)。PCI术中根据TIMI血流分级、TIMI计帧法(cTFC)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术后24h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计算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指数(CSI)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分析术后1h2组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总和比值(sumSTR)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组TIM13级血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CSI(1.23±0.33.1.38±0.43,P〈0.05),WMSI(1.52±0.39:1.70±0.38;P〈0.05)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1hsumSTR〉70%比例更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防止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36例;平均年龄(46.2±8.6)岁。随机分成试验组19例,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17例,直接PCI。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分析比较患者PCI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5%vs 18.12%,P<0.05),IRA远端栓塞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15.78%,P<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IRA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发现的11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及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组(A组,55例),对照组(B组,55例)。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TIMI和3级血流的比较,患者在术前、术中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术后A组较B组患者TIMI血流3级明显增高,同时出血风险率上升,但出血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复流获益大于风险,无明显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后PCI患者420例,研究组为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患者32例,对照组为术中未出现无复流患者388例。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先给予硝酸甘油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无效者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术后替罗非班静脉维持,术中2组患者肝素用量8 000~10 000 U。结果研究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术后TIMI血流Ⅲ级95.4%,与对照组TIMI血流Ⅲ级9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发病后第1周cTnI、CK-MB峰值水平及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研究组发生尿潜血阳性4例,经减用肝素后好转。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A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观察组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无复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3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心力衷竭发生率及梗死后心绞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无复流,改善心功能,并不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可缓解症状,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STEMI的首选治疗方法(1)。STEMI在发病的12 h内IRA中存在较大血栓负荷,直接PCI术中易出现无再流现象,并由此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对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2)。本文研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AMI患者,均先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结合心电图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对IRA血流呈TIMIⅠ、Ⅱ级者行PCI。对患者急性期康复情况及心脏事件的发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56例IRA为:前降支35支,右冠状动脉12支,回旋支9支。全部进行了直接PCI,共植入支架66个,成功率100%,IRA前向血流均达TIMIⅢ级,其中12例合并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忠者均植入临时起搏器。PCI后38例胸痛完全缓解,18例大部分缓解,52例可见ST段明显回落,9例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手术后1~3d传导阻滞消失,2例遗留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术后2周安装了心脏永久起搏器,除1例患者手术后第2天死于顽固性心袁合并心室颤动外,其余患者住院期间均恢复良好,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因错过急诊再灌注治疗时机的STEMI患者一周后行择期PCI术,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替罗非班组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至术后36—48h,对照组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d再梗及死亡情况,并观察其出血并发症、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无慢血流及无复流(TIM10—2级)发生,TIMI3级血流100%,对照组TIM10~2级血流发生率13.0%,TIMI3级87.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4.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择期PCI中应用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及死亡,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艳艳  程景林  周姝  张云 《安徽医药》2015,19(12):2403-240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及慢血流时,予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处理,术中出现无血流或慢血流现象时,予以实验组大剂量替罗非班(25μg · kg-1)冠状动脉内推注,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10μg· kg-1)处理,待血流恢复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以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血清肌钙蛋白I完全正常率、术后1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反复心绞痛发作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心功能Killip分级、心肌梗死部位、植入支架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具有可比性。但患者术中冠脉血流TIMI 3级获得率大剂量组(85.42%)较对照组(52.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大剂量组(83.33%)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剂量组优于实验组。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在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及慢血流时,予以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处理,可显著改善上述表现,且并未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周高亮  高潮  冯俊  陈振飞 《安徽医药》2014,(9):1728-173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97例,分为直接PCI组(A组)、PCI+血栓抽吸或替罗非班组(B组)、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组),比较各组术后TIMIⅢ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MBG)、2h内ST段回落率、术后1W周及3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术后TIMIm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FC、MBG、2h内ST段回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期间大出血情况、MACE以及术后1w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3月后三组LVEF、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能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防治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9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术后TIMI血流级别、24 h肌钙蛋白T水平、24 h及30 d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4.2%和83.1%,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5.8%和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24 h肌钙蛋白T(CTn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降低(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改善无复流现象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疗效。方法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对照组单纯PCI治疗。结果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术后即刻血流TIMIⅢ级及TIMI心肌灌注(TMP)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7d及9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MACE的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姜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92-3094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以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予以PCI,以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TIMI)分级≤2级作为无复流判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无复流组患者35例,其余的85例归入正常血流组,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家族史、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酯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钙蛋白-Ⅰ(cTn-Ⅰ)、就诊至治疗时间等因素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明确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急诊PCI患者120例,无复流患者35例,发生率为30.1%.无复流患者与恢复正常血流患者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心绞痛史、以及治疗前的Killip分级、胸痛至治疗前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三酯甘油、Hcy、cTn-Ⅰ、CK-MB、CRP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t=3.427,P<0.05).结论 高龄、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脉开通时间长、入院时心功能分级低、白细胞计数高、CK-MB与cTn-Ⅰ水平高等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CI时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应对处理方法。方法发病在6h以内或12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126名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搜集患者的临床、造影资料。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 ,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患者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抽吸导管及腺苷、替罗非班药物应用的效果。结果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2.7%。无复流组:症状至PCI时间P值〈0.05、病变长度P值〈0.05、血栓负荷P值〈0.05、术前TIMI血流分级P值〈0.05。16例无复流患者术中予以抽吸导管及腺苷、替罗非班药物冠脉内应用。16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6.3%。结论无复流现象是STEMI患者PCI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症状至PCI时间、病变长度、血栓负荷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等因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术中血栓抽吸、腺苷、替罗非班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 STEMI 行直接 PCI 患者168例,将24 h 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2次,需要紧急治疗者定义为电风暴组,其余患者则纳入对照组。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急性 STEMI 患者直接 PCI 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钾、血钠、血镁等方面近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电风暴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 I(TNI)、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右冠状动脉(RCA)比率、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为0级的比例、病死率以及术中持续低血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相关因素通过回归分析显示:CK-MB 值高、TNI 值高、IRA 为 RCA、TIMI 分级为0级、术中持续低血压是急性 STEMI 患者直接 PCI 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电风暴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后,经抽吸导管注入替罗非班至梗死相关血管(IRA),后行支架植入;B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和临床预后.结果 A组术后2hST段回落(STR)7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76.9% vs.35.9%)(P<0.01),IRA远端血流分级高于B组(2.8±0.6 vs.2.1±0.4)(P<0.05),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B组(2.6%vs.12.8%)(P<0.01);A组术后30 d LVEF明显高于B组(0.56±0.12 vs.0.46±0.10)(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经冠脉内替罗非班能促进STEMI急诊PCI术后STR,改善TIMI血流和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48例AMI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12 h行急诊PCI,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开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复流现象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100%,其中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15例,三支病变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无复流患者,7例因血压不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9例行临时起搏器,7例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术;9例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IRA的TIMI血流均恢复至Ⅲ级;住院期间无急性闭塞或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患者.结论AMI行急诊PCI即刻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指引导管和经OTW(over the wire)球囊中心腔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经OTW球囊注射替罗非班组49例和对照组经指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47例。通过对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注射药物后、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酸试验(TIMI)和矫正的TIMI帧数(cTFC)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6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l event,MACE)。结果经OTW球囊注射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患者用药后首次和PCI结束前末次造影结果均显示:OTW组术后梗死的相关动脉(IRA)的TIMI3级和TMPG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了对照组;cTFC的下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d,hs-CRP也明显的下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60d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经OTW球囊注射替罗非班可更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2例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冠脉无复流(non-reflow)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发病在12 h内的174例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对其中82例高血栓负荷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related artery,IRA)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药物+血栓抽吸+介入治疗技术)。结果 82例患者PCI时无复流发生4例,无院内再发心肌梗死、猝死、大出血等。结论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PCI时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防治无复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提高PCI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蒋俊  陈亮  张娟  林松 《江苏医药》2021,47(2):181-184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STEMI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 100例STEMI患者中,18例(无复流组)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与有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患者年龄>70岁和患糖尿病比例更高,症状发作至接受球囊扩张时间更长,Plt、Cys-C和D-D水平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EMI患者有糖尿病病史、症状发作至接受球囊扩张时间长和Cys-C水平高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ys-C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AUC为0.693[95%CI(0.559~0.786),P=0.017],当取1.055 mg/L作为最佳临界值时,其预测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和84%.结论 血清Cys-C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有预测价值,有助于筛选高危的无复流现象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