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戊酸雌二醇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应用宫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戊酸雌二醇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49例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47例,2例患者因肌性粘连而行2次宫腔镜手术后成功。术中未发生子宫穿孔、宫颈裂伤等并发症。11例月经过少者10例月经量恢复正常,1例较前有所增加;35例闭经患者中33例月经恢复正常;17例周期性腹痛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5例,明显减轻2例;28例要求生育的不孕患者中18例于术后1年内成功受孕,7例于术后1~2年成功受孕。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戊酸雌二醇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效果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后同时放置节育环,对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26例行人工流产自愿放置节育环患者,连续用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时间,月经量的多少,有无腹痛,彩超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有无宫腔积血,对月经量减少者做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是否粘连及粘连程度。结果术后月经复潮时间为35~40 d,月经量增多3例,月经量减少1例。对月经量减少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发现,为轻度粘连,发生率3.8%,中度粘连和重度粘连均未发生。结论人工流产后放置节育环对宫腔粘连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月经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3例月经量少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所有患者的诊治过程,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后病情好转,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后5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痊愈41例,显效15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91.8%。结论临床上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诊治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对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7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疗效观察。结果72例患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均在宫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成形完好49例,宫腔成形基本满意23例。术后患者月经改变情况:恢复正常月经量51例(70.83%),较术前明显增多但未恢复正常经量12例(16.67%),经量较术前稍微增多9例(12.5%)。结论宫腔镜是诊疗宫腔粘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复宫腔镜检查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Foley球囊+常规周期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反复宫腔镜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宫腔形态以及月经恢复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术后宫腔形态中再次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同时研究组月经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的预防治疗过程当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反复宫腔镜检查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宫腔再次粘连,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宫腔形态的正常恢复,也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进而促进月经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口服雌激素和宫内放置节育器以防止再粘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在镜下进行粘连分离或电切分离宫内粘连,术后予抗生素治疗2d,人工周期及放置IUD治疗3月。结果 63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7例(90.45%)月经恢复正常,6例(9.55%)月经量少。结论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最准确、最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球囊放置术联合宫内IUD放置术,对预防宫腔再次粘连及子宫内膜生长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46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宫腔镜粘连电切及宫腔重建后,宫内节育器放置组术中放置金属圆环1枚,观察组:术中宫腔留置球囊3天后取出球囊同时放置金属网环1枚。两组均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雌孕激素,放置1个月后均行宫腔镜检查+换环术,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取环术。结果23例观察组组术后恢复月经量21例,1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再次粘连6例,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再次粘连3例。23例观察术后恢复月经量15例,1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再次粘连13例,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再次粘连8例。两组比较术后月经恢复率,术后再次宫腔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粘连电切术后联合放置球囊术及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及恢复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并能较好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上环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术后均以人工周期治疗3月再取环,比较两组取环后月经和半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恢复率、月经量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半年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更优于传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上环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球囊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在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经宫腔镜确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在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使用宫内节育器(IUD),观察组采用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及术后3月宫腔再次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及月经量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再次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导尿管并加用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宫腔再次粘连,提高月经改善率。  相似文献   

10.
邹莉 《中国医药科学》2011,(23):184+186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采用宫腔镜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4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手术。结果 34例宫腔粘连患者中轻度10例,中度15例,重度9例;所有患者经宫腔镜下行IUA分离手术,仅一次手术达到宫腔形态恢复良好的患者共31例(91.2%),手术后1~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月经量少、闭经以及腹痛等都得以改善,其中治愈24例(70.6%),有效8例(23.5%),无效2例(5.9%),总有效率达94.1%。结论对宫腔粘连采用宫腔镜诊治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2种抗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 47例宫腔镜下宫腔Ⅱ度、Ⅲ度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球囊导尿管组(实验组,26例)和宫内节育环组(对照组,21例),术后2个月宫腔镜下观察两组宫腔内粘连及月经量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成功率88.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成功率76.2%。实验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Ⅱ度、Ⅲ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留置球囊导尿管能显著减少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有利于月经量恢复,较之传统术后留置宫内节育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宫腔粘连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放置"O"型宫内避孕环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宫腔粘连,预防宫腔再粘连及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效果。方法 25例均有宫腔操作史致宫腔粘连,月经过少甚至闭经(经检查均为子宫性闭经患者,其中17例并不育)。25例均行宫腔镜检查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d。手术结束时根据宫深放置相应型号的"O"型宫内避孕环,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6mg/d,连用3个月后加用黄体酮撤血;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动态复查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月经量,月经恢复正常后3~6个月有生育要求者取出宫内避孕环,无生育要求者可继续放置;必要时同时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结果 25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胃肠道副反应,复查肝功正常;12例患者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未见粘连带。有效率达100.00%,月经恢复率96.0%,17例不育患者术后至今有9例妊娠。结论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内避孕环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对治疗宫腔粘连及内膜损伤及预防宫腔再粘连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在宫腔粘连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58例,并在镜下用微型剪进行分离,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治疗。结果31例Ⅰ、Ⅱ度宫腔粘连分离至宫腔完全恢复正常,21例Ⅲ度宫腔粘连中18例可暴露出患侧输卵管开口,6例Ⅳ、Ⅴ度宫腔粘连中宫腔形状分离至基本正常,但无法暴露输卵管开口。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43例月经恢复正常,12例经量较术前明显增多,但仍未正常,3例月经量仍较少。38例痛经者18例术后得到缓解,20例消失。术后妊娠率44%(14/32)。结论 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微型剪切除宫腔粘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宫腔镜下微型剪切除宫腔粘连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宫腔轻度粘连4例、中度粘连8例、重度粘连7例,19例患者一次手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者89.5%(17/19),术后一月临床症状(闭经、月经量过少、腹痛)改善率100%。结论 宫腔镜检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宫腔镜下微型剪切除宫腔粘连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经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诊断收治的宫腔粘连中、重度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经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后放置COOK球囊支架,对照组术后3~7 d后取出COOK球囊支架,待月经干净3 d进行二次宫腔镜探查术;观察组3~7 d后于平宫颈外口将球囊导管端平宫颈口剪短,并使COOK球囊支架继续放置至下次月经干净3 d后进行二次宫腔镜探查取出球囊。观察宫腔重建情况、经期月经状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宫腔重建有效率、月经期及月经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改善患者宫腔形态,再粘连发生减少,月经期及月经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分析宫腔镜下诊治68例宫腔粘连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接受宫腔镜手术的宫腔粘连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发现,患者在妊娠期接受的手术操作越频繁,就越有可能出现严重宫腔粘连(P〈0.05)。89.71%(61/68)的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紊乱或闭经等月经异常现象。手术3个月后采用宫腔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82%(57/68),术前患者宫腔粘连的程度越轻,术后恢复效果越好(P〈0.05),术前患者的宫腔粘连程度较为严重,术后再次发病的概率为26.32%(5/19)。结论宫腔镜下诊治宫腔粘连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丁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64+16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治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经宫腔镜治疗后,治愈62例,改善11例,无效7例,重度患者有效率为83.87%,中度有效率为92.86%,轻度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91.25%。术后妊娠51例,妊娠时间为3~29个月,总妊娠率为63.75%。手术时间为40~110min,平均50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下诊治宫腔粘连,诊断准确,手术安全性高,极大地提高了宫腔粘连的治愈率,是诊治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电切术后综合分析,探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防止再次粘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粘连以月经异常为主要表现,占87.5%(42/48)。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发生重度粘连的机会越大(P<0.05)。术后门诊随访48例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为79.1%(38/48)。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重,治疗效果越差(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术后通过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球囊以及给予人工周期能有效防止再次宫腔粘连,如何防止重度宫腔粘连者再次粘连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球囊组76例,术后宫腔内置入球囊导尿管,5d后更换宫内节育器;上环组76例,术后宫腔直接放置节育环。观察术后宫腔恢复、月经改善及妊娠情况。结果球囊组宫腔恢复及月经改善情况优于上环组(P〈0.05),两组妊娠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重度粘连术后宫腔持续放置球囊,并更换宫内节育环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术后宫腔粘连,促进月经恢复正常,但不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基于综合疗法研究球囊放置次数对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作用。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择期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和密切护理,对照组于术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8d,观察组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4d后经宫腔镜探查再次放置,并给予宫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入和人工周期综合疗法。随访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月经周期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月经周期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疗法联合二次球囊放置次数可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并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