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动态变化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杂志》2002,10(2):127-129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动态变化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化与自主神经关系.对象研究组高血压病人100例,男性9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3±7(60~90)岁.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病人100例,男性9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2±8(60~90)岁.方法动态血压测定24 h血压,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以24小时平均血压(MAP)为自变量,24 h平均R-R 间期标准差(SD)为应变量,研究组的HRV与血压改变为正相关,SD=0.09MAP+24.75,PNN50=0.10MAP+8.34;对照组的HRV与血压改变为负相关,SD=-0.32MAP+68.87,PNN50=-0.047MAP+21.65.结论老年人中血压正常者其自主神经与血压的关系仍符合正常生理状态.高血压病人的这种自主神经反射机制发生故障,所以表现出一种相反的趋势血压越高,HRV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晨峰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HRV时域参数SDNN≤50 ms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 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 HRV 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 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 HRV 时域参数 SDNN≤50 ms 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 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 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资料证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呈显著相关性,但确切机理尚不清楚。[刘国仗,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5):323]心率变异性(HRV)可反映心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活动紧张性和均衡性变化,它的降低是自主神经...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1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前、后测血压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并与63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EH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EH组治疗前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各项参数均减低,差异显著(P<0.05);(3)HE患者经治疗后HRV各项参数,特别是SDNN、SDANN、LF、HF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降压治疗可以改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等监测,分析昼夜血压变化、血压负荷、血压类型及心率变异功率频谱指标。结果 (1 )左心室肥厚组2 4hSBP、2 4hPP、SBP负荷值尤其夜间SBP负荷值均较非左心室肥厚组偏高,两组差异显著;而DBP及DBP负荷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 )左心室肥厚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而非左心室肥厚组以杓型血压为主。(3 )两组HRV功率频谱改变比较,左心室肥厚组HRV昼夜节律性减弱甚至消失;而非左心室肥厚组HRV呈昼夜节律变化。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自主神经损害明显,在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尽可能减少血压负荷,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及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心率变异与动态血压变异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心率变异与动态血压变异的关系,观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对高血压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监测仪则同时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率与血压变化,并设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以下简称LVH组)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明显减低,与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ABPVs)呈正相关,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龄及血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自健康体检中心入选610例受试者。根据年龄及血压水平,受试者被分为≥60岁高血压组155例、≥60岁正常血压组142例、60岁高血压组162例及60岁正常血压组151例。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采用Century 3000 Holter分析系统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 h心电监测并分析心率变异参数及心率震荡参数。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的节段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 MSSD)、相邻心动周期差50 ms的次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 NN50)、极低频成分(VL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及震荡斜率(TS)明显降低,低频/高频比值(LF/HF)及震荡初始(TO)明显增高(P0.05)。60岁正常血压组SDNN、SDANN、r MSSD、p NN50、VLF、LF、HF及TS明显高于、LF/HF及TO明显低于≥60岁正常血压组及60岁高血压组(P0.05)。年龄及血压水平分别对心率变异的频域、时域参数及心率震荡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析因分析显示,年龄与血压水平对SDNN、SDANN、r MSSD、VLF、LF、HF、LF/HF、TO及TS的影响有协同作用(P均0.05)。结论年龄及血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变化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对46例老年EH患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功率谱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老年EH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9DBP),SBP和DBP之负荷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SBP,DBP负荷值均>30%,老年EH组昼夜血压有显差异,白天比夜间明显或高,老年EH组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高频指标显下降(P<0.01)。结论 老年EH昼夜血压有明显差异,且迷走神经活性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PCR)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EH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的HRV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的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 SD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分别为100.30 ms±22.32 ms与116.32 ms±20.21 ms低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的两个相邻R-R间期相差≥50 s的心跳数所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为(4.3±2.8)%小于杓型组的(5.4±5.0)%(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减少促进老年EH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进展。BPCR异常是老老年EH患者CAN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在老老年EH的防治中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控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106例老年EH患者根据RI-IR水平分为:A组60例,RHR〈80次/min;B组46例,RHR〉80次/min。对入选患者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对比分析HRV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TI低于A组,而动态血压各参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HR与HRV指标SDNN、SDANN及TI呈负相关,而与DBP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RHR增快是老年EH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与HRV降低、血压增高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3.
<正> 机体的血压与其他生理参数一样并非固定不变,无论是在正常人或血压异常的患者,血压均呈现明显波动性:睡眠和清醒,白昼和夜间,休息和活动的更替,血压也呈节律性的波动,这种血压的变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在循环调节方面,自律神经系统高位于内分泌系统,交感神经在直接控制心血管的同时也通过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血压和心率变异性(HRV)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16次/分、8次/分的均匀呼吸调节,同步记录呼吸、心电、血压波形,测量记录每次呼吸调节后即刻血压、心率。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峰的影响;并用常规方法和校正方法(校正呼吸峰移位)分析对HRV、BPV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的影响。结果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使血压降低(P0.001),心率减慢(P0.001),HRV和BPV的呼吸峰左移(P0.001);按常规方法分析,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时HRV和BPV的HF减小,LF和LF/HF增大(除BPV的HF改变外,P均0.001);校正呼吸峰移位影响后,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时HRV和BPV的HF增大,LF和LF/HF减小(P均0.001)。结论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其机制为减慢呼吸频率增加了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有助交感-迷走平衡移向迷走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9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9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空腹血糖(FBG)等生物化学指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测量,计算机自动计算各指标。比较三组一般情况、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bA1c、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血脂、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高血压组(P0.05)。三组SBP、DBP、SSD、dSSD、nSSD、sCV、d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于高血压组(P0.05),三组DSD、dDSD、nD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与SDNN、SDANN、rMSSD、SDNNIndex、PNN50呈负相关。结论与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明显,随访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有助于评估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繁荣  赵坚 《高血压杂志》1996,4(4):264-266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孔繁荣赵坚熊亚晴仲肇舒(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心内科,南京210024)RelationshipbetweentheHeartRateVariabilityandtheCircadianVariationBloo...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 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 2 2 9例健康查体者 (非高血压者 )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 ;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 ;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 2 4h血压变异性增加 ,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高 ,未发现血压变异性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9.
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以分析其对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单纯高血压及3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及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HRV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HRV减少(P〈0.05~〈0.01);而BPV增大(dSBPSD、dSBPCV、24SBPSD.P〈0.05~〈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病变,进而造成心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改善其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曹悦鞍龙南展刘桂芳臧贵明张宝和石湘芸为进一步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在除外心率因素的情况下,其日间变动与血压昼夜变异的关系,我们于1995年初至1996年6月对比分析了54例老年高血压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