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病症.全球每年死于心力衰竭的患者约为30万人.虽然近年来,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心力衰竭30天死亡率并无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两大原因为心律失常和泵衰竭.前者比例约为30%~50%,但是常难以确定这类因素与血流动力学恶化患者终末期心律失常之间的区别.因此,临床上用不同方法将死亡原因分类.AIRE研究[1]中45%猝死患者在死亡前存在严重的心力衰竭;39%的猝死是由于心律失常.在MADIT-H研究[2]中,心源性死亡的72例患者中,31%的患者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36%超过1小时,33%没有目击者;在该研究的植入式心脏除颤仪组,除颤减少了l小时内发生的死亡和无目击的死亡,提示这些人群主要是终末期心律失常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房性和室性的心律失常均很常见,我们主要讨论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力衰竭仍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各种诱因,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或血压升高等,导致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住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益心舒胶囊组(治疗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稍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明显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对心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0.2g,3次/d,连服3~5d,然后改为0.2g,2次/d,连服3~5d之后,以0.1~0.2g,1次/d,维持4周或长期维持.应用胺碘酮前及用药10d后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0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Ⅰ级以上者占80.0%,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86.6%.用药后有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19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患者住院时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一月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用药情况.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为普遍,并且伴随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P<0.0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发生组比较,BNP显著增高(P<0.05);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预后相关,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易发生心跳骤停,引起死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合并AMI比较少见,发病率仅为1.25%[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时,掩盖AMI的典型症状,造成漏诊和误诊.张胜亮等[2]认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生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时应首先考虑合并AMI.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将AMI患者105例分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58例,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47例,对其临床症状、心律失常、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与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3年内200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明确其类型及发病率与原发病、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结果各种心律失常中房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室早及房早,原发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多见,而心腔内径越大越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腔内径大小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CRT-P或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P或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22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符合CRT-P或CRTD植入适应征,植入CRT-P或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1个月。1例患者术后因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衰,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运动耐量、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LVEDD较术前有所减少。结论 CRT-P或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CRTD可以通过预防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及 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心衰组),随访一年,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7例);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分为猝死组(18例)和生存组(82例)。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早期 DC 值和 QTd 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猝死组患者的 DC 和 QTd 值分别和对照组、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QTd 与 DC 呈负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DC 和 QTd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2例C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QTc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t=5.6767,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LVESV、QTcd显著低于治疗前(t=11.698、2.5248、3.1841,P<0.01或P<0.05),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t=2.578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QTcd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7499,P<0.01).结论 胺碘酮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QTc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可安全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在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中采用碘胺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般干预1.尽管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但不推荐对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筛查,建议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或至少定期测量脉搏,针对高危人群应重点管理无症状心房颤动。2.持续室性心律失常无论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均应给予治疗。★心房颤动1.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和心房颤动患者应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口服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VKA)或新型口服抗凝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而晚钠电流异常增加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分子机制。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在心脏相关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负调控晚钠电流相关基因的表达,现就microRNA与慢性心力衰竭晚钠电流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更优,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c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与心功能的关系代政学李兰荪贾国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32)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律失常心脏功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合并各种心律失常。西京医院自1993年~1995年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  相似文献   

16.
甘草次酸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复杂而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死亡率更高.因此心律失常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胺碘酮用于危重症患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78例危重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记录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心率减慢、期前收缩减少,或心律失常未改变的百分率,密切监测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心力衰竭情况.结果 7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76%.无明显的心力衰竭加重,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危重症患者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时的心律失常与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流行病学[1~5]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并不都是由于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有23%~51%的患者死于猝死。症状轻微的心力衰竭患者更易发生猝死,其发生率为50%;而症状严重且正等待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猝死的发生率仅为25%。令人惊讶的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猝死的危险性高于心血管领域的其他任何疾病,较一般人群高5倍以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血流动力学障碍外,还有与机械功能恶化相一致的各种电活动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随着左心室功能的恶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复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辅助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疗效及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胺碘酮辅助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病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异常导致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进而诱发异常触发活动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机制。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主要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1期复极,对心力衰竭时APD延长具有重要作用;钾通道相互作用蛋白2(KChIP2)是Ito通道上的的重要功能亚单位,对Ito具有关键性调控作用,KChIP2基因敲除大鼠心肌细胞Ito几乎完全消失,心律失常易感性显著增加。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钾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