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治与救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对自身和社会危害性大,病情较重,诊断困难,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主要为重性精神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救助。  相似文献   

2.
张饰虹  季日格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55-1956
目的:探讨维、汉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按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两组,用自制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与汉族组在入院直接原因(智能障碍、脏臭流浪)、用药(氯丙嗪)、有无合并用药及出院方式方面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维、汉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差异,在实施救助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更好的对此类患者进行保护,降低流浪发生几率。方法:此次实验研究总计100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为流浪精神病患者(实验组),另外50例为非流浪精神病患者(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干预措施。结果:相对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而言,流浪患者无论是在合并躯体性疾病,还是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上,均存在明显劣势,P0.05。结论:社会以及家庭都应更为重视流浪精神病患者,并强化对其的药物治疗以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郗小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97-3098
目的:分析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以指导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1日~2006年4月1日入院的197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自编情况调查表调查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特点,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与普通精神病患者相比,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存在资料缺乏、交流困难、合并躯体疾病多、个人卫生差、安全隐患大的特点。结论:应根据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0例收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遭受生活事件较多,病情较严重,入院时表现以行为障碍为主,入院直接原因以裸走、伤人、毁物、自伤和扰乱交通治安较多,总体疗效较差,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秦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29+2554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点和现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利于流浪精神病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归纳其特点。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病史不清,生活自理能力差,常伴有躯体疾病,抵触情绪强烈,治疗依从性差。结论:根据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早控制精神症状及躯体疾病,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流浪者精神分裂症100例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有关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临床研究并不多,近年在我院收治的流浪的精神障碍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最高,而且合并躯体疾病者比普通者多[1,2].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100例流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非流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城市流浪者精神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海口地区流浪精神病227例临床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永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221-1222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6年以来收治的227名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227例患者,男性占59.00%,青壮年多,单身占95.60%,有肇事行为的占73.56%。病情重、诊断难,症状以阴性症状多,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差,对自身及社会危害大。结论精神病复发、家庭监护不利、社会支持缺乏和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是导致精神病人流浪的危险因素和原因。应制定相关法律,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和完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加强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钟远惠  林杰  李冠男  王昭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18-2219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0例住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障碍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多见,且伴有明显的行为异常,往往合併有躯体疾病,病情较为复杂.讨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需充分认识并采取综合措施救治.  相似文献   

10.
张饰虹  赵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52-325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现状,为完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制调查表对2004年9月20日~2008年12月31日以救助入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一般特征、疾病分类及救助结果。结果.救助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待分类精神障碍占97.49%;滞留在院亦逐年增多。结论:我市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工作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入院出院方式。方法:对2007-2010年由宜昌市社会救助站、"110"警察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遭受生活事件较多,肇事率较高,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入院时表现以行为障碍及阳性症状为主,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患者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闪应雪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330-2330,2342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住院管理新模式.方法:对2005年7月~2009年3月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住院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是弱势人群中的弱势,需要用心去关爱,需要全社会去关爱.全民参保救助流浪精神病患者带来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流浪救助与慢性精神病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流浪救助与一般慢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02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和7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年龄较低,以来自外省及本省农村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为主,已婚率较高,而离婚率较低。病程短,住院时间短,入院时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低下,诊断以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与少年期精神障碍为主。治疗上主要以单用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而疗效以好转和无效者居多。伴发躯体疾病主要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传染性疾病、骨折较多,而在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方面则较少。结论: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他们是一特殊的精神障碍群体,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流浪精神分裂症和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的差异。方法:对2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0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用自编《流浪精神病人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以外省及邻近市县、未婚、无业者居多,精神病复发、110警察送入、毁物伤人、言行紊乱显著性高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P<0.01);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方式以救助站和自动出院为主。结论: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有明显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做好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利于为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7年收治的102例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总结出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点.结果:1病史不清、病情复杂多变:患有精神病的同时,大部分伴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智力障碍、严重躯体疾病、传染病、怀孕、冻伤、外伤等;2治疗依从性差:患者受精神症状控制难以配合检查、治疗,又无家属陪伴左右协助沟通;陌生环境也容易产生紧张、不合作等不良情绪;3生活不知料理,卫生习惯极差:蓬头垢面、衣着脏乱、不知洗漱、拣食垃圾、抓抢食品、睡觉不知上床随处而睡,随地大小便等.结论:根据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在治疗的几个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护理,能够提高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早控制精神症状及躯体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帮助她们早日康复,过上正常化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女性救助精神病患者护理难点及护理应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女性救助精神病患者护理难点,进一步研究女性救助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129例女性流浪救助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年来救助的女性流浪救助患者(129人)占同期住院精神病患者(5 535人)的比例为2.3%.占同期所有流浪精神病患者(215人)的比例为60%.所有女性流浪救助患者均受到良好的治疗与护理.结论:女性救助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流浪在街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加强对该类群体的救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躯体疾病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将102例流浪精神病与同期住院的102例一般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与一般精神病患者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较多,以皮肤感染、创伤、贫血、黄疸为主;精神症状以思维紊乱、行为异常为主,合作性较差(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比一般精神病患者护理和管理难度大,需在入院处置、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18.
孟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39+2747
目的:对昆明地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管理治疗状况和肇事肇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疾病分类治疗并对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估。结果: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为83.6%,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最多,旅途性精神病肇事肇祸率最高。高风险患者占54.8%。结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多,危险等级高,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救助站送入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现状。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1年内新疆静宁医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34例进行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流浪在街头,病史不详,患传染病机率高,文化程度低者居多,由救助站送回者居多。留在医院的病人影响医院床位周转率,增加了社会的负担。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给诊治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窦忠运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29-1431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入院状况,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 235例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数量、性别、民族、诊断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具有区域、民族、性别、诊断等特点,且呈现季节性高峰等。结论:加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是社会、政府、医疗机构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