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老年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5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 TNFRI)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血清IL-6、IL-10、s TNFRI、TNF-α水平及TNF-α/s TNFRI、IL-6/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CHF患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于炎性方向,而两者的改变能够反映患者心功能的变化,促炎性细胞因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不同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性收录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综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IFNγ,TNFα,IL-1β以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水平改变。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TNFα以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血清IFNγ和Il-6水平下降最为明显(P0.05)。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IL-10和IL-4等抗炎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血清IL-10和IL-4水平上升最为明显(P0.05)。危重亚组患儿血清IFNγ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亚组(P0.05)。哮喘分级和促炎因子TNFα呈负相关(r=-0.589,P0.05)。促炎因子TNFα与IL-6(r=0.599,P0.05),IL-1β与IL-6(r=0.532,P0.05)之间存在正相关。促炎因子TNFα与抗炎因子TGFβ呈负相关(r=-0.662,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IFNγ、IL-6、IL-10和IL-4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与哮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荣波  徐伟丽  曹磊 《山东医药》2009,49(33):67-68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IL-6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60例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中老年人的血清TNF-α、IL-6、sTNFRI、IL-10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健康者相比,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sTNFRI、IL-10水平及TNF-α/sTNFRI、IL-6/IL-10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P<0.05或<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 在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于炎症方向,两者的改变能够反映心功能的变化,促炎症性细胞因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抗抑郁焦虑治疗对慢性胃炎(CG)患者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96例C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G常规治疗,试验组在CG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以及抗炎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4水平改变。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可见对照组患者SAS评分Y值下降较为明显(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X值和Y值、SDS评分X值和Y值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精神状态,进而加重体内促炎/抗炎失衡,通过黛力新干预治疗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体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和TGF-β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选择69例UC患者(UC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根据病理分级分为Ⅰ、Ⅱ、Ⅲ级;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TNF-α、IL-1β、IL-4和IL-13表达.结果 UC组血清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程度和病理分级升高而显著升高(P均<0.05);IL-4和IL-1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病情程度和病理分级升高而显著降低(P均<0.05);UC组的血清TNF-α与IL-4、IL-13,以及IL-13与IL-4、IL-13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 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促炎因子过度表达,且二者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意义及生长抑素的调节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48例,随机分成生长抑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入院时)、治疗后8 h和第2、3、4 d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3 ml,测定TNF-α、IL-6、TGF-β和IL-10,并设对照组。结果:TNF-α和IL-6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高峰在入院时。TGF-β和IL-10入院后8 h以后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第2天达高峰。生长素抑素治疗组TNT-α、IL-6、和TGF-β、IL-10含量治疗后8 h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观察点持续降低(P<0.05,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中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均升高,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生长抑素对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肾调督法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清和脑内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和抗炎性因子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及炎性调节作用。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建立AD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组选取百会、肾俞,电针20 min,1次/d,6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和脑组织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海马区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β表达升高(P0.05,P0.01),抗炎因子IL-4、IL-10、TGF-β1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促炎因子表达下降(P0.05,P0.01),各抗炎因子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益肾调督法电针刺激不仅可下调AD大鼠血清及海马区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β表达,还可上调AD大鼠血清及海马区抑炎因子IL-4、IL-10、TGF-β1表达,调节抗炎、促炎因子的失衡状态,改善AD持续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严重程度、预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度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轻度急性脑出血患者(P0.05)。死亡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且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7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4)给予氯沙坦25~50mg/d和苯那普利组(n=23)给予苯那普利5~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6ml,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浓度.同时抽检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心衰患者中TNF-α、IL-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并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氯沙坦治疗4周后能使TNF-α、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2)苯那普利组TNF-α、IL-6浓度亦显著降低,但氯沙坦组降低IL-6较苯那普利组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心衰4周后能显著降低病人血清中TNF-α、IL-6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致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和健康对照5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IL-6、IL-10、TNF-α和IFN-γ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IL-1、IL-6、IL-10、TNF-α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增加而升高,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86、-0.454、-0.521、-0.514、-0.502,均为P<0.01),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呈正相关(r=0.603、0.45、0.542、0.519、0.438,均为P<0.01);IL-1、IL-6、TNF-α、IFN-γ总和与IL-10的比值:NYHAⅢ级和Ⅳ级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NYHAⅣ级患者高于Ⅲ级和Ⅱ级患者(P<0.05),NYHA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P<0.05),但NYHAⅡ级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IL-1、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均增高,但抗炎因子增加相对不足,炎症反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加重,与心功能状态有相关性,与病因无显著相关性,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86例,按照心功能分级水平不同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门诊参加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TNF-α、IL-8、IL-10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本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TNF-α、IL-8、LVEDd水平均升高(F=64.937,86.287,261.158,均P0.05),IL-10、LVEF水平均降低(F=13.706,257.457,均P0.05),其中以Ⅲ组患者的TNF-α、IL-8、LVEDd水平最高,IL-10、LVEF水平均为最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TNF-α、IL-8水平均与LVEF值呈负相关关系(r=-0.369,-0.321,P0.05),IL-10与LVEF值呈正相关关系(r=0.435,P0.05);TNF-α、IL-8水平均与LVEDd值呈正相关关系(r=0.382,0.226,P0.05),IL-10与LVEDd值呈负相关关系(r=-0.191,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TNF-α、IL-8、IL-10水平和心功能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可以一起促进心力衰竭的进展并导致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UC小鼠模型,病理学鉴定结肠炎症组织及正常组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炎症组织中TNF-α、IL-6和IL-4的mRNA水平。临床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2例UC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4的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结肠炎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UC动物模型中,结肠炎症组织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UC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UC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4的表达失衡与UC的病情进展相关,对UC的诊断和临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中sFas、TNF-α、IL-6、hs-CRP水平.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30%者较>30%者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5),sFas与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呈显著负相(r=0.425,P<0.01),(r=-0.309,P<0.05).hs-CRP水平在心功能Ⅳ级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TNF-α水平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或0.05),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血浆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干预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干预组血浆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NF-a、IL-6等细胞因子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保护心肌作用;但阿托伐他汀可能影响Fas/FasL系统活性而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放免法检测53例老年CHF患者(培哚普利组28例,常规治疗组25例)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 老年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TNF—α、IL—6水平在心功能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水平在心功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P<0.05).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老年CHF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均有明显降低,但培哚普利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老年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从而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西药常规治疗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8周.观察血浆NT-proBNP水平、心功能分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血浆NT-proBNP,血清TNF-α和l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心功能分级、LVEF和NT-proBNP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脏复苏后犬血清及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对致室颤犬行心肺复苏,6只恢复心跳入复苏组,6只不致颤为对照组.测室颤前、心脏复跳0、1、2、4、6 h血清TNF-α、IL-6、IL-10浓度及其6 h在心肌的表达,同时监测心排量等.结果 血清TNF-α从0 h[(5.5±1.3)pg/mL]、IL-6从2 h[(12.4±7.7)pg/mL]开始显著升高(P<0.05),至6 h均达到最高[TNF-α(30.3±14.4)pg/mL;IL-6(26.8±6.5)pg/mL,P均<0.01],IL-10测不到.6 h心肌TNF-α、IL-6、IL-10 mRNA表达增加显著(P<0.01).6 h心排量最低.结论 恢复自主循环2 h内血清TNF-α、IL-6浓度先后升高,IL-10滞后,提示机体启动了全身炎症反应.其中心肌炎症反应是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原因之一,血清TNF-α、IL-6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乌司他丁对调节体内促炎/抗炎系统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64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右美托咪啶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联合治疗组以及D组对照组).监测统计术后第1天和第3天POCD的发生率,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IL-4]水平.结果:诱导麻醉前使用右美托咪啶后可以明显减低丙泊酚的使用量(P0.05).D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ABC三组患者术后1 d和3 d 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P0.05).右美托咪定(r=-0.445,P0.05),乌司他丁(r=-0.426,P0.05)联合治疗(r=-0.721,P0.05)干预与POCD呈负相关.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啶可以通过调节促炎/抗炎系统平衡,有效减少老年结直肠癌患者POCD的发生率,是临床预防POCD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苦瓜蛋白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蛋白核转位的影响,探讨苦瓜蛋白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脂高胆固醇组、高脂高胆固醇苦瓜蛋白组、普食苦瓜蛋白组.12周后眼球采血,ELISA测定血浆中炎性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γ干扰素(IFN-γ)及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壁IκB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IκB表达.结果 ApoE-/-小鼠经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后,血液中炎症因子NF-κB、IL-1β、TNF-α、IL-6、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食组(P<0.01,n=5),但抗炎因子IL-10仍维持较高水平.经苦瓜蛋白干预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并不上升.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苦瓜蛋白显著降低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小鼠动脉血管壁细胞核内NF-κB蛋白水平,阻止其核转位.与普食组比较,高脂高胆固醇组IκB被显著降解(0.19±0.05比0.74 +0.15,P<0.05,n=5),但其经苦瓜蛋白干预后,这种降解作用得到显著的抑制(0.19±0.05比0.36±0.07,P<0.01,n=5).结论 苦瓜蛋白通过减少IκB降解抑制NF-κB蛋白核转位而发挥抑制炎性因子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不同阶段,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1例CHF病人,5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CHF病人血浆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CHF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高(P<0.05~<0.01);心功能Ⅳ级的CHF病人,血浆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的CHF病人IL-10的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TNF-α/IL-10的比值在CHF的不同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CHF程度的加重,这一比值呈进行性增高(P<0.01)。结论: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和抗炎细胞因子分泌相对不足可能是CHF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的动态表达规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乙醇组10只,模型组40只(3、7、14、21 d各10只),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于制模后3、7、14、21 d 4个时间点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光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并评分。结果制模后3 d大鼠结肠出现炎症和溃疡,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7~14 d溃疡和炎症最为严重,21 d溃疡和炎症已经有所修复。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均高于空白组和乙醇组,抗炎因子IL-4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和乙醇组,以7 d和14 d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7、14 d组与3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而IL-4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21 d组与7、14 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下降,而IL-4水平则升高(P0.05)。结论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抗炎因子IL-4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UC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与促炎因子IL-1β、TNF-α、IL-4的动态表达及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