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置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tunnel catheter,CVTC)、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36例,超声引导下行PICC后进行肠外营养,统计PICC穿刺的成功率、完成同步放化疗的患者数,并观察PICC的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高,PICC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例经PICC营养支持下完成同步放化疗,2例治疗中因PICC不良反应改用经胃管营养(1例出现静脉血栓、1例插管部位疼痛),2例因放化疗不良反应未完成治疗。结论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经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有效、安全,可有效协助抗癌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经颈外与锁骨下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80例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83例,分析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4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锁骨下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5例穿刺失败。两组并发症和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管途径,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标准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操作系列技术在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943例患者, 分为研究组(457例)和对照组(486例), 研究组应用标准化PICC操作系列技术完成以肠外营养输注, 对照组选择肘下穿刺在超声引导或直接穿刺, 对比观察PICC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总成功率均为100%, 其中研究组一针成功率(92.6%比72.2%, xˉ=66.229, P<0.001)和导管留置时间[(25.4±2.3)d比(21.6±3.1)d, t=21.271, P<0.001)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比11.52%, xˉ=21.490, P<0.001)。结论建立并执行PICC标准化操作规范是提高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成人家庭肠外营养(HPN)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HPN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通路装置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及中国知网建库至2019年3月关于HPN患者CRBSI发病率的研究,应用Stata 13.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队列研究文献,1 4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PICC的HPN患者CRBSI发病率低于CVC (12.14% VS 37.18%,RR=0.42,95%CI:0.34~0.52)。有6篇文献报道CRBSI日发病率,结果显示PICC的CRBSI发病率低于CVC(12.97% VS 37.21%,RR=0.37,95%CI:0.23~0.6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PICC置管方式组(超声引导、X线检查、未报道组)、报道CRBSI的诊断方法组、不同血管导管使用日数组(报道和未报道组)、报道感染菌群种类组PICC患者CRBSI发病率均低于CV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CVC相比,成人HPN患者选择PICC进行治疗时CRBSI的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输注肠外营养液的导管选择与应用方法,减少置管并发症和降低经济负担。方法:将214例晚期肿瘤输注肠外营养液的患者按预计治疗时间和患者外周血管条件有选择的分为PICC导管组和留置针组,观察两组的导管并发症。结果:PICC导管组置管反应发生率6.9%,留置针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6.5%,比较两组导管并发症处理费用,留置针组显著低于PICC导管组(P〈O.01)。结论:留置针更适用于短期(3周以内)肠外营养液治疗,长期肠外营养液治疗应留置PICC导管,输液护理小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肠外营养新途径(PICC技术)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虽然经周围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arent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技术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直到80年代后才由理论变为临床实践。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很细的(外径0.8mm)导管由肘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现就其操作方法、并发症与中心静脉插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作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C与CVC的置管用时、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结果 CVC组置管操作平均时间(28.67±5.13) min短于PICC组的(45.20±6.89) min (P=0.035);PICC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114.85±10.29)d长于CVC组的(24.78±8.42)d(P=0.033);PICC组与CVC组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优于CVC组的并发症有5项,而CVC组优于PICC组的并发症仅为静脉炎.结论 对于长期营养(>4周)的患者提倡使用PICC,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PICC技术的培训与发展;而CVC具有置管操作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于重症急诊患者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9.
外周静脉营养混合输注法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营养支持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已有多年,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了重要作用。但固目前多数医院尚无输液泵影响了其推广。本实验对25例需要静脉营养的新生儿进行了混合输液法的研究,认为早产儿及足月危重儿均对本方法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有很好的耐受性,无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原发病治愈的同时体重增垂良好,无感染迹象,尤其适合于在没有输液泵的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营养支持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临床实施胃肠外营养支持首先要建立一条行之有效的静脉通道,通常通过中心静脉插管(centralvenuscatheter,CVC)进行。尽管导管的材料及插管的技术在不断改进、提高,但因穿刺技术及置管并发症,使CVC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来,我们应用美国B...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索中心静脉输注工具的管理和对应人群画像。方法基于某大型三甲医院的数据系统,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0月中心静脉输注工具使用情况及对应患者治疗信息(费用、住院日、是否感染),并按照工具使用情况分成4组:仅使用PICC、仅使用CVC、先使用PICC后使用CVC、先使用CVC后使用CPICC。应用R统计语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控制混杂因素的情况下,组3、组4中途换管的病例与组1、组2只有一种输注工具的住院日、费用和院感发生率均有显著区别,组4的住院日中位数最高,组3的费用和院感发生率最高。PICC和CVC使用病例也可以通过人群特征(诊断个数、是否手术、护理级别等因素)的差异进行区分。结论真实世界中临床应用不同输注方式,其患者结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PICC和CVC在非肿瘤治疗领域的使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耗材管理工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脑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脑外科患者因不能主动摄食,可出现蛋白质-热量不良。以往认为脑损伤后胃轻瘫、贲门括约肌松弛、传统鼻饲易引起返流,故有人主张重症脑损伤后用肠外营养(PN)眼1演。本文旨在总结我院脑外术后肠外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在脑外危重患者早期营养支持中以PN和肠内营养(EN)相结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脑外手术患者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2.6岁。脑出血6例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脑肿瘤14例行脑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胃肠均有一定功能,术后不能经口进食,无代谢性疾病。术后24h…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胃肠外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胃肠外营养。方法通过对我科33例应用PICC进行长期静脉营养患者的观察,分析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PICC能满足长期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少。结论PICC为静脉营养支持的良好途径,而专业的护理可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少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治疗肠外瘘的经验。 方法:报告本院从1989年1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各种肠外瘘12例的治疗体会,依托脂肪乳注射液,用周围静脉代替经中心静脉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简化肠内营养配方。强调肠外瘘的局部处理-附有滴水管的双腔负压吸引管持续低负压吸引。 结果:除2例死亡外,8例获得瘘自愈的优良效果,1例行肠外瘘闭合手术治愈,1例好转,等待确定性手术治疗。 结论:通过餐周静脉途径行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需长期进行输液及反复静脉穿刺不耐受需置PICC管患者29例及外院带入PICC置管患者39例。随机分组为A组与B组。对两组患者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A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一般培训;B组34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堵管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导管堵塞人数并对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等。结果 A组患者堵管总人数显著多于B组。堵管原因主要为封管冲管方式错误,血液返流以及机械性堵管;B组经教育及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堵塞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操作指导,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护理意识能够降低导管堵管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优化护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306例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和护理.306例的营养状况全部得到改善,精神状况良好,手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306例使用的材料全为国产,无一例出现与周围静脉营养途径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普外科危重病人苛大手术后病人,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3 ̄15天,平均10天。结果:4例(8%)因外周静脉输注TNA而产生症状,其中6%(3例)为患肢疼痛或穿刺部位血管周围红肿,更换穿刺部位后继续营养支持,2%(1例)因严重血栓性静脉炎终止输注营养液。结论: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进行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短期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肠外营养(PN)相关中心静脉导管(CVC)微生物定植(MC)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60岁)住院病人。病人均禁食,通过CVC接受PN,拔管后进行导管尖端培养。采集病史资料、导管相关资料(放置部位、留置时间和培养结果)和PN相关指标(使用时间、输注液量、每天提供热量和PN液能量密度)。结果:204例老年病人入选本研究。总置管时间为2 983 d。MC发生率为20.6%(42/204),千导管日发生率为14次/千导管日(42/2 983 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和前清蛋白水平、PN液能量密度、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等是PN相关MC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CVC定植微生物为革兰阳性球菌(50.0%),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33.3%)和真菌(6株,14.3%)。机会致病菌占总微生物数的23.8%(共10株)。结论:血清肌酐水平降低以及输注能量密度较高的PN液,易导致老年病人发生MC。  相似文献   

20.
报道42例小儿经中心静脉行TPN的临床应用结果,最低体重1099g,均采用经大隐静脉切开或股静脉穿刺插管,平均TPN持续时间16.8d,5例(11.9%)发生导管有关的感染,拨管和抗生素应用后38h体温降至正常。作者对TPN途径选择和导管感染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