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背景:肝癌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促进微小转移灶的侵袭转移并引起线粒体损伤。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正常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的相关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双向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20例肝癌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前与灌注后15min肝正常组织的全细胞蛋白质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串联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相同条件下对各组全细胞和线粒体蛋白样品分别进行3次双向电泳,筛选在3次电泳中均存在的差异点进行分析,在全细胞蛋白质图谱中共鉴定出5个差异蛋白,在线粒体蛋白质图谱中未鉴定出明显的差异蛋白。结果可见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缺血再灌注15min即可使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等细胞保护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同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风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影响,但线粒体蛋白表达基本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芍药苷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肝功能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芍药苷组(PF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6只。I-R组、PF组和NS组采用肝脏缺血60min进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F组于模型制备前7d通过尾静脉连续注射芍药苷30mg/(kg·d),共7d;NS组于模型制备前7d通过尾静脉连续注射0.9%Nacl注射液30mg/(kg·d),共7d。于再灌注6h后经心脏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AI);制备肝细胞单细胞悬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提取肝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三态呼吸速率和四态呼吸速率(氧浓度降低值/实际时间),计算呼吸控制率(三态呼吸速率/四态呼吸速率)和磷氧比。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PF组大鼠AI、ALT、AST和四态呼吸速率水平明显升高,三态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Ψm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PF组大鼠AI、ALT、AST和四态呼吸速率水平明显降低,三态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Ψ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适宜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20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min和20min作预处理。测谷丙转胺酶(ALT)、谷草转胺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min缺血预处理组ALT、AST、LDH明显降低,还原型GSH明显增加,而AI则明显下降,光镜下肝组织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10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还原型GSH以增强抗氧自由基能力而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保护肝脏;而20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是心脏疾病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MQC)是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和适应能力的关键过程。MQC系统参与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以及自噬环节,保护心肌细胞免受I/R损伤的影响。目前,MQC成为心脏I/R损伤的新型靶向治疗策略。本文通过概述MQC与心脏I/R损伤之间的联系及近期研究机制进展,旨在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骨骼肌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对不同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RCR(呼吸控制率)的测定水平评估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夹闭大白鼠右髂总动脉,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并对不同缺血时期及再灌注或右股静脉静注NSMA(3—硝基—N—甲基水杨配胺)再灌注后的腓肠肌提取线粒体进行RCR测定。结果 2,3,5,6组与对照组相比RCR下降(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4组与对照组比RCR无明显变化(P>0.05),7组与对照比RCR下降(P&;lt;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各用药均比相对应组线粒体RCR明显担高。结论 在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活性显著降低,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下降;研究提示NSMA可能影响呼吸链电子传递,使氧自由基产生减少,从而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o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50min,无肝期14min左右。80只大鼠,配成40对,配对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IP组),每组20对。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4℃肝素生理盐水灌注,后获取供肝并放入4℃生理盐水中保存;IP组获取供肝前先夹闭门静脉及肝动脉,使供肝缺血10 min,再松开血管夹,恢复供肝血供10min,然后以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灌注、获取及保存供肝。各组受体的一半(n=10)用于肝移植术后采集标本:另一半(n=10)用于观察肝移植术后生存期。结果IP组大鼠肝移植术后一周生存率、胆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血清AST、ALT、LDH、肝组织细胞凋亡及TNF-α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降低移植肝组织中TNF-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L/R)损伤后肠黏膜的蛋白质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肠保护机制.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L/R组和IPo组.IL/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再开放60min,IPo组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行三个循环灌注30 s/,阻断30 s,余同IL/R组.再灌注结束即刻在距回肠末端5 cm处取20 cm小肠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研究发现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6个在IPo组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9个通过鉴定及功能分析,其中醛糖还原酶、醛脱氢酶与抗氧化应激和抑制凋亡相关.结论 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IPo与IL/R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IPo的肠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醛糖还原酶和醛脱氢酶的表达,从而抑制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丽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10):43-45,39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再灌注的同时也出现了心肌细胞不可逆的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坏死和凋亡是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的主要死亡形式,二者的共同作用造成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和心功能的下降。心肌细胞凋亡主要由两大途径介导:细胞膜受体介导的外源性途径,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途径。本文就目前有关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大鼠肝窦内皮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对照组(Control组),进腹后行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③二氮嗪组(Dia组),在行肝I/R前10min,静注Diazoxide (5 mg·kg~(-1));④5-HD Dia组,在行肝I/R之前20min静注5-HD(10mg·kg~(-1)),10min后静注Diazoxide(5 mg·kg~(-1))。再灌注90min时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水平和肝脏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光镜HE染色和透射电镜(TEM)超微结构检查;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ontrol组的血清ALT和HA水平,肝组织E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肝组织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Dia组的ALT、HA及ET含量都降低(P<0.05)。肝组织中NO的含量升高。5-HD完全抵消了Dia的作用。HE染色和TEM检查提示Dia组较明显地减轻损伤,而5-HD Dia组则与Control组相似。Dia组肝窦内皮细胞膜ICAM-1表达比例明显减少,且染色较淡,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HD可以抵消Diazoxide减少ICAM-1表达的效应。结论: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的预处理对后继的肝脏I/RI中肝窦内皮的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的相关蛋白变化.[方法]将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n=4):正常心肌对照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心肌组(R组).C组正常灌注160min,不阻断左冠状动脉;R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min,开放再灌注120min.分别取备组左心室心肌进行二维凝肢电泳,利用ImageMaster 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R组和C组对比,有17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表达增强的有7个蛋白,表达降低的有4个蛋白,表达不匹配(仅在R组出现)的有6个蛋白点.[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正常组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对照观察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方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获取损伤和正常脊髓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荧光图谱,观察差异蛋白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建立缺血再灌注24 h与正常脊髓蛋白质组的匹配差异图谱,鉴定差异蛋白。结果成功建立损伤和正常的双向电泳荧光图谱和肽质量指纹图谱,比较再灌注损伤24 h组与正常组可检测到46个蛋白差异点,鉴定出10个差异蛋白。结论损伤24 h组较其他组变化明显,与正常脊髓的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成功建立肾脏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研究缺血后处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大鼠左肾动静脉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10),缺血后处理组(IPo,n=10),假手术组(S,n=10)。检测血肌酐浓度(Cr)、尿素氮(BUN),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肾组织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组血清肌酐水平为(63.83±17.26)μmol/L,血清尿素氮水平为(11.56±2.75)mmol/L。I/R组分别达到(175.94±64.53)μmol/L、(42.85±14.67)mmol/L,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分别为(91.51±35.67)μmol/L、(15.91±4.12)mmol/L,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肾组织中SOD含量为(91.3±2.9)U/mgport,I/R组为(55.3±1.6)U/mg-port,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SOD含量为(71.6±2.7)U/mgport,SOD活性较I/R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肾小球、肾小管未发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I/R组病理形态与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IPo组病理形态较I/R组明显减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肾起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了肾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生理情况下它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均在线粒体巾进行,支持细胞的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情况下则转而促进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角色转变的开关就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nn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随着“线粒体医学”的不断发展,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更加深入,抑制MPTP的开放被认为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有前途的靶位。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压氧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康一凡,高建章,方以群材料和方法家兔用3%戊巴比妥钠(lml/kg体重)腹腔麻醉。右后肢股三角处去毛、消毒,铺巾。分离股血管鞘,游离出股动、静脉,用微血管夹钳夹股动、静脉,用橡皮止血带环扎股动、静脉以阻断侧枝血循,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最佳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临时性阻断肝门法建立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不同时间窗的HBO治疗后,观察家兔在苏醒时间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差异,并于术后第12天取活体肝脏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12h组的苏醒时间明显较快,ALT、SOD两项指标亦优于其它各组(P〈0.05);电镜结果HBO12h组、HBO24h组、HBO72h组、对照线的肝细胞凋亡数分别为:偶见/片、2个/片、5个/片、10个凋亡细骨包/片;细胞水肿程度以12h组最轻,对照组最重。结论HBO对肝I/R的治疗最佳时间以12h以内为最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取尽早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大鼠肝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缺血再灌注组(I/R)、阿托伐他汀钙处理组(AT+I/R),每组7只。各组于再灌注90 min后经肝上下腔静脉取血,用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取肝匀浆低温离心后采用试剂盒测定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变化;同时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AT+I/R组较I/R组:ALT分别为(928.43±96.17)、(1234.89±327.17)IU/L;AST分别为(1 222.91±249.85)、(1635.74±481.86)IU/L;MDA分别为(2.35±0.57)、(3.29±1.23)nmol/mg;MPO分别为(2.33±0.71)、(3.18±0.82)IU/mg;NO分别为(89.27±8.27)、(102.32±11.81)μmol/mg;iINOS分别为(0.25±0.14)、(0.45±0.21)U/mg,AT+I/R组明显降低(P<0.05),而SOD(20.86±2.49)、(14.58±2.04)IU/mg;cNOS(0.69±0.17)、(0.56±0.13)U/mg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保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机制为激活了抗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抗炎作用和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亚砷酸钠预处理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SA)预处理对大鼠常温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分析SA预处理诱导大鼠肝脏合成热休克蛋白(HSP),复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A组缺血前18小时以6mg/kg静注SA,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乳本脱氢酶(LDH)、肝组织ATP及能荷(EC)、血浆内皮素(ET)和肝组织学变化及生存率。结果:SA预处理可诱导大鼠肝脏合成HS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