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11,(10):22-22
1.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桂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另一种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代表着外感热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病邪逐渐由表入里,病位逐渐由浅入深,病情逐渐自轻而重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1.清代医家吴塘在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温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以三焦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将卫气营血的变化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1.外感病系指感受外邪而以急性发热为主症的疾病。在中医古籍中.外感病有伤寒、中风、湿温、热病、温病等诸多名称,后世医家将外感病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1.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提出的。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者为纲,来分析归纳伤寒病的发展变化的一种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5.
6.
1.阳主气,阴主血,两者相依而不相离。气虚无以化生则血少,气寒无以温煦则血凝,气少无以统血则亡血,气滞无以推动则血瘀;血虚无以载气则气少,血少无以濡养则气化火生燥,血脱气无依附则亡阳。故气病需察血,血病宜审气,气血多同病。  相似文献   

7.
1.清代医家吴塘在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温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以三焦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将卫气营血的变化列入其中。即温病始于上焦,病在肺与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病在脾与胃: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病在肝与肾。三焦辨证补充了卫气营血辨证的不足,又是脏腑辨证在外感热病方面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1.督脉行于背部的正中,怠督一身阳经之经气,故称“阳脉之海”。可调节阳经的气血,充养脑髓。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9,(11):22-22
1.脾胃为仓廪之官.主纳饮食。化水谷.司中气。气虚表现为倦怠无力、行动气短、懒言、嗜卧。气滞则表现为脘腹胀满。  相似文献   

10.
11.
12.
1.痰与饮的区别在于。饮清稀而痰稠浊。脾胃素虚。中阳不足,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倦七情等因素。使饮食之湿停而不消,化而为饮。  相似文献   

13.
14.
边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7,14(3):22-22
1、中医的辨证是指医生把经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加以分辨区别.进行归纳、综合.从而在致病原因、疾病性质、病变部位、病理机制、疾病发展趋势等方面作出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肝为风木之脏,既能储藏有形之血,以血为体,又能疏泄无形之气,以气为用。2.肝血虚可表现为面黄唇淡,爪甲不华,目眩,脱发,手足麻木,筋惕肉,消瘦,舌质淡,脉细等。  相似文献   

16.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9,(10):22-22
1.心与小肠为表里,心移热于小肠可见小便淋浊,或涩或痛,舌尖红,苔黄,脉数。  相似文献   

17.
18.
1.人体的经络联络脏腑与周身各处,具有运行气血的作用。 2.人体外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所属脏腑.脏腑疾病也往往在所属经络的循行部位出现相应症状。  相似文献   

19.
1.奇经八脉,是指在十二经脉之外"别道而行"的8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 2.奇经八脉的走向和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人体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除带脉环腰一周、冲脉有一分支向下行走外,其余诸脉都是从下肢或少腹部向上行走。  相似文献   

20.
1.津液能起到滋润濡养作用,流行于体内滋养脏腑,输注于孔窍濡养眼耳口鼻,流注于关节使之柔润滑利,渗于骨空填精补髓、养骨充脑。津液为病可概括为津液不足与津液不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