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Landsat ETM+遥感图像监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遥感资料在江滩钉螺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江滩钉螺孳生地的环境因素遥感替代指标,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及普通克立格研究其与活螺分布的关系.结果:分析显示从Landsat ETM 图像中提取的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环境因素的遥感替代指标均处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多元逐步回归结合普通克立格空间分析发现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地活螺密度与孳生地的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χ1)、地表湿度(χ2)及温度(χ3)有关,且存在:Y=2.481 3.219χ1-9.143χ2-0.26χ3 残差预测,其中Y为活螺密度的平方根;该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52.结论:通过遥感资料提取钉螺孳生地的环境因素指标可用于预测江滩钉螺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遥感图像在山区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图像探测钉螺孳生地。方法 收集四川省普格县地形图、TM遥感图像,现场调查钉螺孳生地,选择已知地物类型的区域建立训练样本,对TM卫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验证分类结果。结果 所有地物被分成钉螺孳生地、河流、居住区、阴影区和其他地物等5类,钉螺孳生地主要分布在田地、坡地等有植被覆盖的环境。钉螺孳生地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别为79.82%和85.58%,分类总精度达到80.22%。结论 TM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能将山区钉螺孳生地有效地区分出来,有利于对钉螺孳生地进行监测,为山区钉螺的控制及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江宁县气候因素在钉螺分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求钉螺分布与环境气候因素的关系 .方法 收集江宁县 1990 / 1999螺情及同期的气温、降雨量、日照时间等气候环境资料 ,以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 .结果 影响不同流行区钉螺分布的环境因素不同 ,其中江滩型钉螺密度与1月份平均气温正相关 (r=0 .6 6 4 ,P<0 .0 5 ) ,山区型钉螺密度和 3及 10月份日照时间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710和- 0 .70 3,P均 <0 .0 5 ) ;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 ,江滩型钉螺密度与 1和 2月份的气温存在 Y=- 1.75 2 +0 .392 t1 +0 .2 74 t2 的关系 (其中 t1 ,t2 分别代表 1,2月份的平均气温 ,Y代表钉螺密度 ) ,山区型钉螺密度与 3月份日照时间存在 Y=0 .70 7- 0 .0 0 375 s3关系 (s3为三月份日照 ) .结论 山区型钉螺分布受日照影响较大 ,过强日照不利于钉螺的生长繁殖 ;而江滩型钉螺分布受气温影响较大 ,过低气温亦不利于钉螺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陈前  田斌  张正球  唐明亮  吴锋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10-1312
目的观察异地江滩钉螺迁入仪征新涨滩后的生存、繁殖和螺口消长动态变化,为江滩现场螺情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鄂、赣、皖和仪征本地江滩钉螺,在室内作适应性饲养数天并作雌雄配对后放入现场滩地特制的螺笼内饲养,定期观察其钉螺的生存、繁殖和螺口消长变化。结果鄂、赣、皖3地江滩钉螺迁入新涨滩地后的越冬死亡率为15.96%~21.74%,年生存率在21.33%~30.38%之间;三地钉螺与本地对照生殖腺发育正常,呈现明显的季节和周期变化特征;产卵高峰期在3~5月间,其中鄂、赣、皖三地钉螺比本地对照的产卵高峰有所推迟(约15d左右),而产卵数、螺卵孵化率和年增殖倍数与本地对照钉螺间均无显著差异(χ2=0.11820、0.62540和1.38699,P均〉0.05);同时在长江汛期实验滩地水域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6次(68只)。结论鄂、赣、皖三地钉螺迁移至仪征新涨滩地后均能生存和繁殖并受着外来钉螺随漂浮物侵袭滩地的威胁,但在短期内不会构成滩地螺情的迅速蔓延。提示今后加强新涨滩地的螺情监测,防止外来钉螺侵袭并对现有密度较高的有螺滩地,强化灭螺措施确保灭螺质量依然是关键,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 :调查孳生地种类 ,捕捞幼虫计数密度 ,户外诱捕成蚊计算刺叮率 (只 /人工小时 )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 ,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 ,最高密度依次达 96 0条 /勺、 90 0条 /勺、 5 0 0条 /勺和 93条 /勺 ,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 ,分别为 186只 /人工小时、 112只 /人工小时、 18只 /人工小时和10只 /人工小时 ,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 ,仅为 16 .3%。结论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 ,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南岸 ,境内长江全长5 5 .5km ,两岸遍布钉螺 ,全县 1 7个乡镇、1 2 5个村流行血吸虫病 ,至 2 0 0 1年底尚有钉螺面积 3 0 2 4 .84万 ,其中江滩 1 2 8.5 8万 ,洲滩 2 2 60 .63万 ,湖滩 5 82 .0 1万 ,内陆 5 3 .62万 ,三滩钉螺面积占现有钉螺面积的 98.2 3 %。为进一步摸清全县螺情 ,制定出科学的、能适应现阶段形势的防治对策 ,2 0 0 2年春季 ,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螺情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全县 1 7个乡镇 90个村开展了钉螺普查。对历史非流行村 ,以村为单位组织专业队伍自查和群众报查 ;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近十年广西新发现的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及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查到残存钉螺年份长短将广西原血吸虫病钉螺孳生地分成三类,针对不同螺区分类,对原螺区及毗邻地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案。结合血清学方法及粪便检查方法,抽样检查当地居地、原血吸虫病人及流动人口的监测检查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考核。结果近十年来,广西发现5处残存螺点,分别位于玉林、靖西、宜州、横县等地,其中隶属南宁市辖区的横县发现残存钉螺2处。广西未发现本地血吸虫病人,流动人口监测过程中发现输入性病例23例,病人分别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除2例为女性外,其余均为男性。职业则以干部、商人、民工(农民)、学生及武警新兵为主。结论广西虽然保持阻断传播标准的成果,但由于不断新发现残存钉螺及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广西仍然面临血吸虫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20年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和巩固防治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portionate to population size, PPS)选取武汉市9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的90个流行村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重点村,收集上述各个监测重点村2020年的螺情、野粪、人群及家畜查治病等资料,评估监测重点村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20年监测区域内复现钉螺面积31.266 8 hm2,未发现新发钉螺面积,无阳性钉螺。监测期间内,以监测后期(9—10月,汛期后)的活螺平均密度最高,为0.017 6只/0.1 m2,高于监测初期(4—6月,汛期前)的0.012 5只/0.1 m2和监测中期(7—8月,汛期)的0.000 8只/0.1 m2。监测期间在3个重点环境中共采集5份野粪,包括牛粪3份和羊粪2份,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90个监测重点村的居民和家畜的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90%(184/20 520)、0%(0/198)。风险评估结果显示90个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钉螺体内酚氧化酶的活性及观察丙烯基硫脲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①酶组织化学法检测钉螺体内酚氧化酶:采自芜湖江滩的钉螺成螺(包括雄螺和雌螺),解剖后,软体组织置含50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37℃孵育,于第0、5、30 min,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螺体内的分布并记录。②丙烯基硫脲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解剖后的钉螺成螺软体组织,在置入邻苯二酚缓冲液的第0、5、10 min后与丙烯基硫脲作用5 min,最后置入邻苯二酚缓冲液中,观察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结果:酶组织化学法显示,钉螺的肝脏部位出现酚氧化酶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生成的最终产物黑色素。经丙烯基硫脲作用后,酚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停止生成黑色素。结论:雌雄钉螺体内均存在酚氧化酶,而且在肝脏部位可能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丙烯基硫脲对酚氧化酶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龙岩城区蚊类季节消长与孳生状况,配合创卫,指导城区开展灭蚊活动。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进行成蚊季节消长密度监测;按照创建省级灭蚊先进城市现场考核办法,开展灭蚊前后不同孳生地蚊类孳生状况调查。结果6~9月份为蚊密度高峰期;灭蚊前后居民住宅和单位内外环境各种积水处蚊幼蛹阳性率分别为29.32%、1.67%,大中型水体蚊幼蛹均未检出,特殊场所蚊密度分别为0.24、0.11。灭蚊前花圃种植园地和居民住宅积水处蚊幼蛹阳性率分别为77.42%、29.20%;旧轮胎露天存放处的平均人诱蚊密度为1.11只,超过省级灭蚊标准。结论开展群众性灭蚊活动时间选择在春夏之交的4~5月份较为适宜。当年度开展的灭蚊活动成效显著,灭蚊后有关指标达到省级灭蚊标准。蚊类孳生地分布与以往不同,建筑工地已不在是主要的孳生地。居民住宅积水处、花圃种植园地和旧轮胎露天存放处作为蚊类主要孳生地是今后开展群众性灭蚊活动的重点治理场所。  相似文献   

11.
Spatial analysis of snail distribution in Jiangning count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ncomelenia snails in Jiangning County. Methods: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Spatial Scan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density of alive-snails in habitats and its rate infected by the 5. japonicum. Results : Although areas of snail habitats and density of the alive-snails in marshland in 2000 a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mountain areas in Jiangning County, the numbers of habitats in mountain are more than that in marshland and they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The snail habitats were classified into 4 in marshlands and 3 classes in mountain areas respectively in cluster analysis. Although they are mainly the one with low density of alive and infected snails, we should alert that there are also some habitats with high snail density and infection rat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ia.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Scan Statistics detected 2 significant spatial aggregations for alive-snail in marshland and 4 in mountain areas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江宁县1991/1999血吸虫病流行与螺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张治英  徐德忠  孙志东  周云  周晓农 《医学争鸣》2002,23(11):1023-1025
目的:分析1991/1999江宁县血吸虫病流行及钉螺分布状况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江宁县1991/1999血吸虫患者群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然而周期钉螺面积变化呈徘徊态势,江滩是江宁县钉螺的主要分布区域,占总钉螺分布面积的95%,江滩型钉螺密度明显于大山地型(P<0.01),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山地地区(P<0.05),在一定时期(1991/1998),该县血吸虫病的流与有螺面积,钉螺密度变化密化相关(r分别为:0.776,0.896,P均<0.05)。结论:江滩地区仍是血防工作的重点地区,其螺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7—2021年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历史钉螺调查资料,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数据信息,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和分析钉螺新发现和复现环境形成的原因。结果 2017—2021年,全省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840.41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新发现钉螺559.14 hm2(占66.53%),山丘型地区为281.27 hm2(占33.47%);复现钉螺1 176.87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复现钉螺669.39 hm2(占56.88%),山丘型地区为507.48 hm2(占43.12%)。池州、安庆、芜湖3个市新发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9.35%,复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8.82%。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面积最多为2021年,分别为611.52 hm2和976.84 hm2。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主要分布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65.54%和84.30%;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类型均以滩地为主,分别占65.54%和52.12%。钉螺复现环境中,复现时间间距最长为50年以上。洪涝灾害、钉螺随水系漂移扩散等自然因素是造成新发现钉螺环境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新发现钉螺面积71.44%和21.75%,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水利设施建设、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可导致局部环境新发现钉螺。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占总复现钉螺面积72.29%,历史残留钉螺、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生态保护区禁止灭螺、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也是造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复现和新发现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及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易引起钉螺复现和新发现。为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防止钉螺扩散蔓延,应加强洪涝灾害后钉螺分布调查和历史有螺环境的常规监测,做好工程建设、苗木移栽等有螺土的处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南京市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钉螺分布特征和钉螺控制效果,为制定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南京市螺情与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南京市钉螺面积共计1 511.42 hm2,较2011年钉螺面积下降了37.47%,现有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湖滩地区,占94.88%。在不同类型中江湖滩地区的钉螺分布在边角滩、矮圩内滩和江滩其他环境;内陆地区的钉螺则主要分布在通江河道;山丘地区的钉螺主要分布在溪沟和草滩及渗水滩。2011—2018年活螺密度维持在0.07~0.15只/0.11 m2水平,逐年的钉螺分布面积与有螺环境药物灭螺覆盖率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7)。2018年市级开展灭螺效果评估,结果为钉螺校正死亡率90.53%,活螺密度下降率93.75%。结论 药物灭螺仍是控制钉螺密度的有效手段,但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强调药物精准灭螺与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好血吸虫病防制与长江保护的关系,提高成效,促进血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区水库常年灌溉对血吸虫病传播潜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山区水库灌区引水灌溉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为控制血吸虫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泾县陈村水库总干渠自流灌溉区,选择一处引水干渠和一条灌溉斗渠为螺情观察点,每月进行系统抽样查螺,观察钉螺含血吸虫情况;并收集气象、水文资料和结合已有的基础理论,推算感染性钉螺被毛蚴攻击感染的季节以及感染性钉螺生存时期。结果干渠分别在6、7月份,斗渠分别在7、10月份发现感染性钉螺;6月份舍尾蚴之钉螺,其被血吸虫毛蚴攻击感染最近时间在上年9月份。7月中旬舍尾蚴之钉螺其被毛蚴攻击最近时间在当年5月份,10月中旬舍子胞蚴之钉螺其被攻击时间在当年8月份及此后。理论上在干渠坡滩,6~11月份有感染性钉螺存在,在斗渠感染性钉螺可常年存在。干渠虽常年有水,但淹滩主要在4、5月份及上年8、9月份,而斗渠较浅且常年有水。结论在总干渠自流灌溉区,干渠内感染性钉螺的形成及人畜感染的发生与水位变化有关;而在小型灌溉渠中,血吸虫传播可在大多数季节实现。  相似文献   

16.
1980~1990年间,上海县消灭血吸虫病后,对钉螺及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专业队伍查螺和群众报螺方法分别发现6处钉螺点;对18911名中小学生跟踪检查未发现新感染病例,对2499名青年进行血清环卵试验检查,阳性率为0.49%。通过发挥农村三级保健网实施监测方案,清除了残存螺点,模清了历史病人的转归,探索监测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巩固了本地区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武汉市现有螺点和历史螺点的各项螺情指标,探索螺情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武汉市863个历史及现有螺点的螺情数据资料,建立螺情资料空间数据库。使用Arcmap10.2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块,对2017年螺情监测的活螺密度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热点分析。结果 武汉市现有钉螺环境分布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中心在武汉市西南面东荆河区域(蔡甸区、汉南区);现有螺点和历史螺点植被类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历史螺点现在环境类型和历史环境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现有螺点的现在环境类型与历史环境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螺分布具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z= 14.386 223,P<0.001),钉螺分布呈聚集模式。钉螺分布热点在武汉市西南角东荆河区域(蔡甸区、汉南区)以及长江沿线散在分布。冷点集中在滠水近长江段东面区域(黄陂区)以及府河沿线。结论 植被类型和环境类型改变可能对现有螺点钉螺密度减少、消除,转化为历史螺点的过程有影响;武汉市钉螺分布具有地域聚集性且热点分布于东荆河流域以及长江沿线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指导消除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金湖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疫情资料、自评资料和工作资料进行审核。随机抽取3个镇各1个村进行现场评估。采用血清学方法(DDIA),每村人群查病不少于1 000人,阳性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1粪3检)检查。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1粪3检)每村查畜100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抽样村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钉螺调查,每村查螺框数不少于2 000框。对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监测队伍、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疫情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结果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1998—2016年,累计DDIA检查73 555人次,阳性814人次,阳性率1.11%;粪检11 394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阳性率0.01%。家畜查病2 150头,未发现病畜。累计查螺36 287.60 hm2,发现钉螺面积70.87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18 hm2。解剖钉螺8 560只,未发现阳性。现场评估DDIA检测3 016人,阳性率2.82%。病原学检查85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家畜查病290头,未发现病畜。查螺面积34.71 hm2,未发现钉螺。专业人员螺类鉴别、钉螺解剖、血清学实验和病原学实验等4项技能测试合格率均为100%,临床医生理论知识考试正确率为97.78%。资料评估得分为92.5分。结论金湖县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达到了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今后应完善监测工作体系,加强螺情、病情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