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尸体肾移植术29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87- 0 5 /2 0 0 1- 0 9共作尸肾移植 2 91(男178,女 113)例 ;年龄 16~ 6 5岁 .受者 ABO血型为 A型者 96例 ,B型 12 5例 ,O型 38例 ,AB型 32例 .术前 2 83例行血液透析 ,9例行腹膜透析 .受者原发病 :2 36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7例为糖尿病肾病 ,4 3例为高血压肾病 ,4例为多囊肾 ,1例为过敏性紫癜 .供者年龄 19~ 4 2岁 ,取肾采用原位准注 ,整块摘取 ,Coffin液冷藏 ,供肾热缺血时间 4~ 10 min,冷缺血时间 3~ 8h.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1%~ 10 % ,ABO血型相同2 6 3例 ,不同血型 2 8例 :O→ A6例 ,O→ B5例 ,B→ AB6…  相似文献   

2.
3.
翟秀宇  孙玲  王伟刚  王钢 《吉林医学》2007,28(13):1485-1486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压(CVP)动态监测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术后5d内)的临床作用。方法:2006年128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64)持续动态监测CVP,根据CVP的变化指导术后输液速度及剂量;B组(n=64)根据常规方案来进行输液。对比两组低血容量及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结果:移植术后5天内,A组低血容量发生率为11%(7/64),B组为25%(16/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左心衰的发病率A、B两组分别为3%(2/64)和13%(8/64)。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低血容量及急性左心衰均缓解。结论:CVP监测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确定输液速度及剂量、调节液体出入平衡及预防低血容量和急性左心衰等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其振 《海南医学》2022,(6):787-789
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法,近年来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为促进术后移植肾的功能恢复,需要密切关注围术期的管理,尤其是液体治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优化血流动力学的管理,从而改善移植肾的功能与预后.然而目前对于确切有效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仍然有待商榷,因此本文...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以来,我院对80倒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中颈内静脉置管对术中及术后的液体及静脉置管的管理,取得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人80例,均为尿毒症终末期施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的术后病人。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17~63岁。置管侧别:右侧78例,左侧2例。二、物品准备:深静脉穿刺单腔导管针一套,缝合包和消毒包各一个。并备好要输注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和三通,排尽空气备用。三、操作方法:病人平卧,肩部垫枕,头低20°~30°,头转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以胸…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肾移植病人术后发生激素性糖尿病。应用环孢素以来,糖皮质激素在肾移植术后应用的剂量与常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强的松)比较,其用量已明显减少,但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却明显增加。本文就环孢素引起移植术后糖尿病及机理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102例次尸体肾移植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庚显  巴凤海 《吉林医学》1990,11(4):217-219
本文报告95例病人102例次尸体肾移植手术采用两管法间隔交错连续硬膜外麻醉,小量分次用适当较高浓度的不同局麻药,配合肾移植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恰当掌握输液量和速度,有心衰者也使血压接近麻醉前水平,促进了移植肾功能尽早恢复;无麻醉死亡和并发症。随访至今已存活9年以上者两例。  相似文献   

8.
董佳 《大家健康》2016,(1):65-66
正中心静脉压(CVP)监测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1])。近年来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临床上也应用广泛,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减少赌管的发生~([2])。我科室从2014年7月开始将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应用在密闭式压力传感器上监测CVP。本文观察了从2014  相似文献   

9.
<正>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5%—65%。我院从1989年4月至1995年1月行尸体肾移植术28例,其中7例术后少尿无尿,不同程度的出现ARF,经过血液透析等治疗,7例ARF均尿量增多,肾功能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是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为 2 5 %~ 72 % [1-3 ] 。我院 1995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共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5 6例 ,其中 7例术后早期发生ATN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3~ 6 3岁 ,平均 39岁。其中发生ATN者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34~ 4 9岁 ,平均 38岁。1.2 方法 供肾获取采用原位灌注法或离体灌注法 ,灌洗液为HC -A或Collin’s液 ,灌注液高度 80~ 10 0cm ,量 30 0~4 0 0ml,并保存于 0~ 4℃…  相似文献   

11.
夏冰  杨太成  朱云松  聂海波  冼江  王捷 《广东医学》2004,25(12):1388-1390
目的 观察肾移植患者在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形成素 (angiogenin ,ANG)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2 4例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为肾移植组 ,2 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 ,取二者的血清 ,其中肾移植组分术前 1天、术后 1天、1周、2周、3周、4周和 2个月各取血 1次 ,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浓度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 (Cr)和尿素氮 (BUN)浓度。结果 术前肾移植组血清ANG浓度 (317 6± 89 7)ng/ml与正常组 (2 92 7± 73 5 )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1天即开始升高 (36 9 8± 10 3 2 )ng/ml,P <0 0 5。术后 3周为最高 (5 0 4 8± 15 3 1)ng/ml,P <0 0 0 1。其后开始回落 ,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组 (P >0 0 5 )和术前 (P >0 0 5 )水平 (315 3± 92 8)ng/ml。术后患者血清Cr和BUN浓度均有明显降低 ,但与升高的血清ANG水平无关 (P >0 0 5 )。结论 肾移植患者血清ANG水平在术后迅速升高 ,持续约 2个月。这可能是一种保护性修复机制 ,有助于血管吻合、抗感染和切口愈合 ,但与术后肾功能恢复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王安静  方利  田敏 《重庆医学》2006,35(16):1452-1452,145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静脉留置针用稀释肝素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试验1组用3ml肝素盐水(50u/ml)封管,试验2组用3ml肝素盐水(25u/ml)封管,对照组用3ml肝素盐水(125u/ml)封管,对堵管、局部渗漏的发生率、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结果 3组肝素封管液堵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间PT及TT值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静脉留置针使用3ml肝素盐水(每毫升含肝素25u)封管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年龄大于50岁肾移植患者及同期95例年龄小于35岁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高龄组肾移植1、3年人/肾存活率(85.5%/81=7%和76.4%/72.7%)与青年组无显著差异,高龄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青年组,而急性排斥发生率少于青年组。结论:针对高龄患者的特点,积极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高龄患者肾移植可以取得同青年人一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在肾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肾移植术后病人分为2组。托拉塞米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1±10)岁,围手术期应用托拉塞米100mg+氯化钠注射液500mL,iv,qd;呋塞米组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9±9)岁,围手术期中应用呋塞米400mg·d-1+NS500mL,iv,qd。2组均治疗7d为一个疗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每日尿钾、钠及血钾、钠的含量,血压、血肌酐和24h尿量变化情况。监测2组环孢素全血谷值血药浓度。结果 手术后托拉塞米组24h尿钠含量、血钠和血肌酐与呋塞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托拉塞米组血钾的含量和24h尿量高于呋塞米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呋塞米组24h尿钾含量高于托拉塞米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2组血压和环孢素全血谷值血药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托拉塞米组为8%(2/26),呋塞米组为69%(18/26),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托拉塞米具有排钠又相对保钾的作用,在增加病人尿量的同时不影响环孢素全血谷值血药浓度,减少了肾移植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比呋塞米更加适合肾移植围手术期利尿药物。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Optimal intraoperative fluid management guided by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a traditional intravascular volume status indicator, has improved transplanted graft function dur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KT). 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 and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 – dynamic preload indexes – are robust predictors of fluid responsiveness.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PPV and CVP against SVV in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terms of cost-effectiveness after a standardised empiric volume challenge in KT patients.Methods:36 patients undergoing living-donor KT were analysed. PPV, SVV, CVP and cardiac index (CI)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fluid loading with a hydroxyethyl starch solution (7 mL/kg of ideal body weight).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responders (n = 12) or non-responders (n = 24) to fluid loading when CI increases were ≥10% or <10%, respectively. The ability of PPV, SVV and CVP to predict fluid responsiveness was assessed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Results:SVV and CVP measured before fluid loading were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CI caused by fluid expansion (r = 0.33, P = 0.049 and r = −0.37, P = 0.026) in contrast to PPV (r = 0.14, P = 0.429). The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SVV and CVP predicted response to volume loading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 0.781 and 0.727, respectively; P < 0.05).Conclusion: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ur study, SVV and CVP exhibited similar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and could inform fluid management during KT as compared with PPV.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03-106
目的探讨肾移植与骨髓移植患者感染的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因感染入住我院的79例肾移植与66例骨髓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比较肾移植与骨髓移植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及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肾移植患者的病原菌(下称肾移植组)以大肠埃希菌、真菌、解脲支原体为主,骨髓移植患者的病原菌(下称骨髓移植组)以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肾移植与骨髓移植患者标本中分离的真菌与解脲支原体对相应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分离的细菌菌株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骨髓移植组的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与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肾移植组的革兰阳性菌(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移植组的革兰阴性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肾移植组的革兰阴性菌(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与骨髓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两组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进行非清髓性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降低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根据ABO/Rh血型相同及HLA氨基酸残基配型相容原则,将同期等待肾移植的96例女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同一供体的骨髓一肾联合移植;对照组接受上述供体的肾移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9+、CD4+CD25+细胞百分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TNF-d浓度。结果: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观察组CD3+.CD4+、CD19+细胞百分比及TNF吨浓度持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60d后CD3+、CD4+.CD19+下降最明显(P〈0.05),之后稳定在一个水平;观察组CD8+降低不明显,但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观察组CD4+CD25+百分比及IL-10浓度持续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D4+CD25+百分比90d时升高最明显(P〈0.05),IL-10浓度30d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体特异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诱导肾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但更深层次的免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Though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ticity (CDC)asSay is widely adopted as a standald histocompatibilitytest before haplantalon in most of the transplantationcenters in our countw, it yields unacceptably high ~ ofhypemeute rejechon (HR) Of the allograft because of itslow sensihvity[']. In some cases, even the new powerful~nosuPPressants fail to suPPress the disastIDus edejection (GR).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validity.Of 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 (PRA) measmnt as a pretranSPlant h…  相似文献   

19.
20.
移植肾早期血管性排斥对晚期排斥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血管性排斥逆转后对晚期排斥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8年5月至2003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首次单纯尸体肾移植病例1062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有无发生血管性排斥情况,分为血管性排斥组(45例)与无血管性排斥组(1017例)。随访至少6个月,比较术后1月以后两组排斥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在受体移植时年龄、性别比例、淋巴毒、冷/热缺血时间、免疫抑制剂方案及随访期问血清肌酐浓度无统计学差异。血管性排斥组排斥逆转后总的排斥发生率为2.22%(1/45),无血管性排斥组为12,59%(128/1017),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完全逆转的早期血管性排斥可以降低其后排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