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对医护人员构成极大危险,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人群。在我国,锐器损伤这种工作中常见的职业伤害还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在此领域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自1981年Mc-Cormick等[1]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也就更为迫切。1护士锐器损伤的主…  相似文献   

2.
自 198 1年McC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1] ,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2 ] ,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 ,直至今日 ,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在这领域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 ,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 ,这些都使护士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 ,加强护理人员对血…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 ,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1 ] 。据报道[2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每年至少发生 10 0万次针刺伤 ,其中 ,被刺伤者中护士占 80 % ,致使国外学者对此展开较多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3] ,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引起大多护理人员的重视。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倍增的趋势 ,医院又是这…  相似文献   

4.
护理人员针刺伤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自1981年McCormick等人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对此展开许多研究,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地区,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日趋倍增,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这些使护士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是保持健康的医务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刘伟  刘印  谢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28-2629
锐器伤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威胁巨大,手术室是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发科室之一。手术中污染的锐器是导致参加手术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自1981年MCCo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危害性及防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是医院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而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据报道,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约占80%。本人在新加坡竹脚医院的两年研修期间,对新加坡医院在护士针刺伤防护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感触颇深。现就我国目前护士针刺伤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自1981年国外学者Mc C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1],国内外学者对护理人员针刺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护理学者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的血源性的感染趋势在日益加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CDC)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其中最常…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护士针刺伤后心理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一种与注射、手术等临床操作密切相关的职业伤害。研究表明,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在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1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医务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其中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里状态,笔者就我院临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许多研究表明,护士是医院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发生率为年人均0.89次而手术室护士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是针刺伤的高发科室。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约占80%,并且会对受伤者的心理产生严重而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发生了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刺伤,而对病人的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剧卫生人员的心理压力。本文就93名手术室护士受伤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人员受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危害极大.被血液污染的针及其他锐器刺伤是导致血站采血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我们对针刺伤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印  刘伟  谢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096-1097
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对医护人员构成极人危险.急危重症的抢救及外科医师是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人群。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诊疗工作中发生针刺伤频率及报告情况,探讨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经历及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00名临床护士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率为98%;有13.2%被针刺伤人员每年刺伤均大于1次。针刺伤涉及到的操作主要有处理医疗废物、处置针头或注射器、准备注射的过程中等。有33.7%护士发生针刺伤时会上报,能及时报告的占15.8%,从来不报告的占19.8%。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频率高,报告率低,防护意识淡漠,职业安全制度不健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有创的检查、治疗不断增多,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各种医疗锐器损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针刺伤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其危害大,后果严重,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国内专家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且明显高于国外,在预防措施及发生针刺伤的处理程序上与国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引发的潜在危险常常威胁着护士,其中最常见的和最大的威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为使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其防范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67名护理人员相关资料,统计职业暴露人员的分布、暴露类型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情况。结果职业暴露高危人员主要集中在低年资护理人员,暴露类型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为没有及时丢弃针具和拔针方法不正确。职业暴露后有50名(74.6%)护理人员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结论职业暴露人员主要集中在低年资护士,加强此类高危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是降低职业暴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采血者针刺伤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在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 ,其危害大 ,后果严重 ,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是肝炎的高度流行区 ,且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 ,被血液污染的针刺伤是血站采血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笔者对采血者针刺伤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临床资料本站现有与采血有关的工作人员 36人 ,在血站工作年限 1~ 1 8年。自 1 984年建站以来 ,全站共发生在职人员各类针刺伤 94人次 ,平均每年发生5 .2人次 ,平均每人发生针刺伤 2 .6次 ,最多者 5次 ,最少者 1次 ,针刺伤后发生 HCV感染者 1人(…  相似文献   

16.
李爱  芦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61-2961
目的 探讨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护士针刺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部门以ICU(40.0%)、神经外科(30.0%)为主;95.0%针刺伤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健全针刺伤报告与监测体系,并通过制订相关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倪裕玲  胡跃强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77-1079
分析金华市综合性医院19名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防护对策。19名艾滋病职业暴露护理人员中针刺伤17人、黏膜及皮肤暴露2人;17名针刺伤人员中主要原因为护理操作不规范,2名为患者羊水飞溅到眼睛和足背。职业暴露一旦发生立即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性用药并请专业人员评估。针对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提出严格规范护理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安全培训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等防护对策,以减少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工作中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职业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医务人员被针头刺伤的有关情况。结果:医院各级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存在高度差异,其中护士被针刺伤的人数最多,重套针帽时被针刺伤的构成比最高,后勤人员对被针刺伤的处理最不及时。结论:医院各级人员均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改进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防刺医疗用具。  相似文献   

19.
针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危害极大。被血液污染的针及其他锐器刺伤是导致血站采血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我们对针刺伤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站参与采血的工作人员有26人,自1994年至今共发生针刺伤38人次,平均每年发生4.2人次,平均每人发生针刺伤1.4次,最多者4次,最少者1次。2结果针刺伤者的年龄、性别、工种等分布状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针刺者年龄小于30岁的构成比较高,女性高于男性,这与血站内采血工作女性多有关,外出采血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追踪研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血源性病原体后感染情况,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跟踪研究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感染情况及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共调查某医院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35名医务人员,包括护士26人、医生4人和工勤人员5人。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护士占74.29%,医生占11.43%,工勤人员占14.29%。职业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以针刺伤占多数,仅4人破损皮肤接触,所有人员均在暴露后做过紧急处置。职业暴露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37.93%,梅毒螺旋体占31.03%,艾滋病病毒占17.24%,丙型肝炎病毒占6.90%。经追踪调查6个月,无一例发生暴露后感染。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是护士,以针刺伤为主,所接触的4种血液传播性病原体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