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发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4(3):464-466
对26例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40岁以上发病率占65%;再手术与首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者为1个月,最长者达24年;再次手术时发现胆总管结石15例,占再手术者的57.69%。作者还讨论了胆囊存留、结石残留与复发的关系、再手术术式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因胆道疾患住院手术的病人日渐增多,已占普通外科手术之首位。但因胆道系统解剖复杂,胆道结石的形成机制尚未彻底明隙,部分术式还有争议。使一些病例易发生术后并发症或需再次手术,现就这一问题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3.
程全兴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6,7(3):181-182
胆道外科疾病随着人们饮食状态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而居第二位。由于胆道解剖的变异诸多,肝胆胰的生理功能复杂,胆道疾病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密切,导致有时诊断治疗较为困难。且并发病多,再次手术率高,严重影响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我院近年来共行胆道手术336例,其中28例是再次手术,占12%。 相似文献
4.
胆道再次手术1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0年12月至1995年12月间手术治疗胆道良性疾病1924例,其中再次手术186例(9.67%),男79例,女117例。本组资料显示:胆道残留及再生结石、胆管狭窄是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在首次手术前充分了解胆道疾病的性质及范围,术中对肝内外胆管进行全面细致的探查,选择合理术式,重点处理好肝胆管结石,在胆肠吻合术中避免吻合口狭窄,减少术后并发症,是降低胆道再手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胆道再次手术10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降低胆道再手术率,分析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分析1996--2006年收治的100例多次胆道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5%的胆道再手术原因是结石复发或残留,括约肌狭窄、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胆道损伤后狭窄和胆肠吻合口狭窄占26%,胆道系统肿瘤占5%。结论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仍是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率的关键是手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初次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6.
7.
8.
总结分析了30例老年人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认为过份强调高龄因素,延误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欠妥是导致首次手术的主要原因,认真做好老年患者的首次胆道手术是预防和减少再次手术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徐忠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9,13(2):293-293
<正> 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住院手术胆道疾病948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又经开腹手术30例。现对30例再手术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84岁,平均60岁。再次手术时间:最早术后15天,最晚6年。近期再手术8例,远期再手术22例。本组大部分病例为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另有3例为胆囊造瘘术后,1例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1例为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例为右肝管横断伤;2例为胆总管探查术后反复大出血;2例为胆囊管残留过长并结石;另有2例分别于首次胆总管探查术后3个月和6个月诊断为壶腹部癌和胰头癌。本组病例均在再手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时间约术后6个月~15年,均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规范操作及合理选择术式,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应重视,可以采取术前CT、MRCP,术中胆管造影,既可降低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非手术条件下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情况,探讨通过导管引流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35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用导管抽吸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4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株(68.29%),其中大肠埃希菌14株(34.15%),肺炎克雷伯菌8株(18.51%);革兰阳性球菌12株(29.27%),其中肠球菌8株(19.51%);真菌属1株(2.44%)。结论:胆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导管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0-03胆道术后胰腺炎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行非手术治疗,无死亡。平均住院(34±11)d,最长86d,4例患者病情反复,其中1例患者,病情迁延,并发电解质紊乱、再喂养综合症。结论胆道术后胰腺炎,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易反复,贵在预防,重在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时间为1~3个月,供肝冷缺血时间平均为8.5h,热缺血时间为3min;其中1例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其中肝动脉供血不足、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术后病毒感染及排斥反应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胆道系统疾病始终是选择肝脏移植治疗的诸多病种中的一个重要适应证,其在病例选择及适应证方面主要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易恶变的胆道疾病、胆道恶性肿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病变,且这些疾病各有其适应证.胆道系统疾病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时机包括:当肝脏移植为疾病治疗的唯一手段或唯一有效手段时;肝脏移植为疾病外科治疗的方法之一时.虽然国内外目前尚无一个统一标准用于胆道疾病行肝脏移植术前的评估,但首先应是明确诊断;其次要确定胆道疾病患者目前是否急需行肝脏移植以及急需的程度;再者要患者家属了解肝脏移植的整个过程,知道其存在的危险、移植的价值以及术后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本文通过笔者的经验和实例分析胆道系统疾病肝脏移植手术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胆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10年3月施行的17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4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肝移植术后各种类型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2例发生胆道并发症,患病率为18.6%。其中单纯类型21例,复合类型11例。总计发生胆漏10例(31.25%),胆管吻合口狭窄7例(21.88%),非吻合口胆管狭窄12例(37.50%),胆道结石11例(34.37%),胆道感染10例(31.25%),胆道出血2例(6.25%)。大部分临床类型之间均存在着明显关联性,以胆道结石与胆道感染的关联最为密切(列联系数C=0.478,P<0.01)。早期胆道并发症中所占比例最多者为胆漏者(52.90%),晚期胆道并发症中所占比例最多者为胆道结石/胆泥(46.70%)及胆道感染(46.70%)。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动脉阻力指数(RI)的降低、急慢性排斥反应、T管留置、无肝期延长、术前高总胆红素血症及其所致的Child Pugh评分和MELD评分升高均可能与不同类型并发症相关,而改良的胆道缝合方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升高可能是某些类型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不同类型之间大多存在明显关联性,胆漏大都发生在早期,胆道结石及感染则大多发生在晚期,胆管狭窄则在早期、晚期均可能发生,许多因素可能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相关联,严密监测肝动脉血流、改进手术技巧、缩短无肝期、弃用T管、保护胆道血供、规范的抗排斥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