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折刀位和截石位在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PP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收治的在手术室行PPH手术的痔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摆折刀位进行手术,对照组摆截石位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皮肤受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皮肤压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折刀位是PPH手术理想的体位,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制截石位架在婴幼儿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制截石位架由海绵及皮革包裹可塑性螺纹钢管制作而成,用于摆放婴幼儿截石体位。选取上海市某儿童医院2017年1月—12月30例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为实验组,术中采用自制截石位架摆放截石位; 选取2016年1月—12月30例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为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方法摆放截石位。分别记录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体位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手术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手术体位 摆放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位摆放时间、体位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婴幼儿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手术中应用自制截石位架摆放体位,可减少手术体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改良传统截石位的摆放方法,探讨不同截石位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36例为实验组,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的摆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术中应用传统截石位的摆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与体位有关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例(0.74%)发生皮肤压疮;对照组有9例(6.25%)发生皮肤压疮,5例(3.47%)发生下肢胀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截石位摆放方法有利于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低截石位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野暴露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高低截石位)40例和对照组(常规截石位)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位调整例数和手术医生对术野暴露满意度来比较手术视野暴露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体位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手术体位调整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医生对术野暴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体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低截石位能提高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野暴露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位与截石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肛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截石位摆放,观察组采用侧卧位摆放。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以及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如心率、动脉压、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比截石位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过骨性指标测量指导手术中放置截石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进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放截石位;试验组在测量患者的股骨长度,角尺测量两大腿间、小腿与大腿间、搁脚板与搁脚架之间角度的基础上,根据测量结果指导截石位肢体位置的摆放.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后即时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术后3 d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术后即时,试验组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出现脚麻、活动受限和皮肤受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骨性指标的测量,为截石位的摆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王舰  查园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110-2111
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逐渐取代一些传统剖腹术,愈来愈多的患者更愿意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腹腔镜最常用的体位有:平卧位,平卧头低位,头高臀低截石位、头低臀高截石位等,其中,发生并发症最多的是头低臀高截石位.传统头低臀高截石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易造成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腓总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术后肩背酸痛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观察传统头低臀高截石体位摆放与改良头低臀高截石体位摆放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手术医生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良手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旨在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体位架优势。方法将38例截石位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托腿架,实验组用改良手术托腿架。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监测腘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术后了解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中腘静脉直径显著增大,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减少,与实验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优势在于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改善因体位导致血液回流不畅,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减少腓总神经损伤;同时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确保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刘冬  杜文婷 《全科护理》2014,(23):2142-214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截石位摆放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采用截石位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比较两组病人手术体位舒适度、医生满意度及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舒适度、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改良截石位体位摆放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医生的满意度,有利于病人早日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中凹水平截石位对妇科腔镜手术效果及围术期血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字形分腿体位进行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中凹水平截石位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术期血压、体位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体位架移位、脱落及术中体位调整、重置次数以及举宫器安装耗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体位摆放耗时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体位摆放后各时间节点血压均较体位摆放前明显变化(P<0.05),但研究组体位改变前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术式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位舒适性量表中环境、心理、生理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下肢水肿、疼痛以及肩部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人字形分腿体位,改良中凹水平截石位用于妇科腔镜手术虽摆放时间较长,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降低术后体位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斜仰卧与截石位一体与俯卧位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斜仰卧与截石位一体,摆放体位后直接进行膀胱镜插管和皮肾镜碎石;对照组采用俯卧位,术中先截石位膀胱镜插管后改俯卧位皮肾镜碎石。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体位摆放时间、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清除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与截石位一体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廖翠明 《妇幼护理》2022,2(4):733-735
目的 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方法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7 月接受截石位手术的 70 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下肢舒适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皮肤完整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下肢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妇科截石位手术 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受损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总 满意率(P<0.05)。结论 对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改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减少患者发生肢体神经损伤和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截石位的摆放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2例,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取改良截石位;对照组61例,采取传统截石位。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术中操作影响。结果:试验组不同体位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无1例出现术中体位重新调整,而对照组61例中有19例需要在术中重新调整体位,影响了手术医师的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且有2例因术中重新调整体位而导致患者肌肉损伤。结论:改良截石位既不影响术中医师的操作,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适合所有妇科截石位手术。  相似文献   

14.
探讨优化型截石位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使用改良截石位腿架)和观察组(使用马蹬型气动腿架),各30例。对比两组不同体位摆放所需的时间、手术医生对体位安置的满意度、患者术后舒适度、压疮、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截石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下肢肿胀,观察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型截石位可以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侧牵引、健侧截石位和双腿牵引体位在髋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3年12月髋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改良组38例,对照组采用双腿牵引体位;改良组采用患侧牵引、健侧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在手术过程中C臂X光机位置移动更方便更准确,无效手术时间大大减少,手术过程耗时明显缩短,术中无效透视次数及医患射线摄入次数减少,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牵引、健侧截石位在施行髋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明显减少了无效透视次数、无效手术时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者操作空间增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射线摄入少、手术出血量减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防压疮体位垫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圈和软垫.实验组术中采用防压疮的高分子凝胶体位垫;比较2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皮肤受压状态和对手术耐受性.结果 5项临床指标显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结论 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应用高分子防压疮体位垫,可有效缩短患者摆放体位时间,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患者安全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曾洪华 《全科护理》2013,(31):2915-2915
[目的]探讨改良折刀位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例PPH手术进行改良折刀位的应用。[结果32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折刀位对于PPH手术中术野的暴露清晰、手术病人安全,手术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劳动强度都胜于截石位,并优于传统折刀位。  相似文献   

18.
护理程序在293例肛门手术半折刀俯卧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折刀俯卧住在肛门手术中的护理程序.方法:对293例肛门手术患者采用半折刀俯卧位护理进行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价.结果:采用半折刀俯卧位,与传统截石住手术患者比较,患者能达到体位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术者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对293例半折刀俯卧位肛门手术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改进卧位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在显微镜下操作 ,具有手术部位深 ,术野狭窄 ,手术精细 ,时间长等特点。术中还需要根据术者要求将体位变换各种角度 ,因此 ,体位摆放是否合理及稳定 ,对术野的暴露及手术能否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改进后侧卧位摆放的方法 ,术毕均未出现因体位变换、时间长而致皮肤压伤 ,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体位稳定性加强了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取神经外科侧卧位全麻手术病人 90例 ,其中实验组 4 5例 ,对照组 4 5例 ,平均年龄2 0~ 60岁 ,男性 5 0例 ,女性 4 0例 ,手术时间为 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取平卧分腿位时经剑突入路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平卧分腿位经剑突下入路组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医生对体位满意评分、有无皮肤压红和术后24h切口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皮肤压红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24h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医师对观察组患者体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取平卧分腿位具有安置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