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伴发肝损害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100例伴发肝损害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补液、利尿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生化检测肝、肾功能,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变化、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迅速下降,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疗效.方法 4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和对症治疗对照组,观察疗效及热程、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甘草酸二铵可明显改善全身征象及充血外渗体征、明显缩短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及多尿期、使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对血小板、尿素氮及转氨酶复常及促进尿蛋白转阴等疗效显著(P<0.05).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宓余强  汤新国 《天津医药》1999,27(7):422-42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起病急、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我院应用安福隆(α-2b干扰索)进行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45例HFRS为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年龄16~67岁,平均32.5岁。男39例,女6例。入院时均处于发热期,临床分型为中型。 2、治疗方法45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井随机分为3组。Ⅰ组:15例,于发病4~6日(发热…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理损害目前倾向于病毒是发病的直接致病因素,免疫应答及一些炎性介质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因此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24例 HFRS 病人采用了病毒唑、干扰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度体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探索HFRS重度体克的治疗,我们对18例应用了纳洛酮,并以常规治疗的2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磊  陈光 《黑龙江医药》2002,15(4):303-304
目前,胃肠功能衰竭对其它脏器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危急重症理论认为:胃肠功能衰竭往往并发或加重多脏器功能衰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肾损害及全身小血管中毒性症变为其基本病理特征。近年来,我区患此病人数有所上升,该病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时由于胃肠道广泛出血、水肿及渗出性病变常伴有严重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消化系统症状、恶心、频吐、腹胀、腹痛,伴和/或不伴有大便干燥和/或腹泻。因此,积极治疗消化道并发症,减轻胃肠粘膜屏障的破坏以及肠道内细菌和内毒  相似文献   

7.
8.
9.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直接致病作用和病毒复制,以及免疫反映造成肾脏,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我院自1991年1-11月,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观察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肾损害为特点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为探索其有效病因的治疗,我们采用a一干扰素对16例HFRS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l资料与方法1.l病例选择32例HFRS均是我院1996~1998年住院病人,病日3-sd,均符合199o年全国第二次出血热会议的诊断标准.随机分组,治疗组男13例,女3例,年龄20wt8岁,平均为33.6岁,病情轻度3例,中度8例,重度5例.对照组:男12例,女4例,年龄19~50岁,平均为35.2岁;病情轻度4例,中度9例,重度3例.1.2治疗方法治疗组a一干扰素(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00万u肌…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清  冯莉芳  袁光辉 《天津医药》2000,28(8):471-472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BBDTT VP SUPER SYSTEM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HFRS213例不同病期的血糖水平。结果:HFRS患者血糖升高率达69.01%,血糖水平自发热期即开始增高,至低血压期达高峰(P〈0.01),持续至恢复期仍未完全恢复正常(P〈0.01)。血糖升高与病情轻重、预后均有关,重、危重型患者血糖值高于轻、中型患者(  相似文献   

12.
血清新喋呤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HFRS患者(轻症组14例,重症组8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喋呤含量,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小板(Pt)计数;另取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病程各期(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新喋呤含量分别为(102.84±98.53)μmol/L,(186.12±115.27)μmol/L,(45.10±30.44)μmol/L,(19.42±17.38)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4.68)μmol/L,新喋呤的变化曲线与BUN、ALT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发热期,轻、重2组间血清新喋呤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186.47±118.39)μmol/L]显著高于轻症组([55.04±37.00)μmol/L]。结论:HFRS急性期血清新喋呤显著增高,且与病情轻重相关,是T细胞-巨噬细胞轴激活的标志,提示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其早期出现对特异性抗体尚未出现的HFRS患者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FRS患者抗体IgM,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患者抗体IgG,套式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病毒RNA,同时对PCR产物M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6例发病1周以内的患者的血清样本中,IgM阳性比例为9/16,IgG阳性比例为9/16,2者均阳性者为7例,IgM或IgG最早出现在发病后第4天。16例患者中RT-PCR阳性表达有11例,其中在发病≤5d的患者样本中,RT-PCR阳性比例达到11/12,基因分型均为SEO型。结论:相对于血清学检测,利用RT-PCR进行HFRS患者的病毒核酸检测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患者治疗中干扰素联合维拉帕米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7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研究组联用干扰素与维拉帕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更低,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更高(P<0.05)。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患者治疗中干扰素联合维拉帕米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结构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莉莉  倪大石 《江苏医药》1996,22(12):815-817
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及免疫印迹法分别动态检查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和核蛋白(NP)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尿融台细胞中的表达及尿液中的排出情况,分析其与病情和肾功能的相互关系。发现HFRS患者从入院起至病程两周末PBMC中均有MP和NP表达,尿液中亦有MP和NP排出,随着病情的好转,其表达逐渐减少,而MP之表达强度与病情及肾损较重呈平行关系。75%患者尿液中发现融合细胞,而融合细胞越多,肾损越重。83.3%融合细胞中可检出MP,但NP均为阴性。这些结果表明MP与HFRSV的致病作用相关,这也是HFRSV直接致病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唐永明  张斌 《江苏医药》1997,23(12):833-835
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及单克隆抗体夹心法ELISA,同步检测了3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4(IL-2、IL-4)水平。发现HFRS病程中各T细胞亚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DS阳性T细胞在各病期均有升高。IL-4水平升高仅见于发热期.而IL-2的升高主要在低血压期和少尿期。病程中有CD4/CD8比值的下降甚至倒置。这种比值的变化与IL-2和IL-4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揭示,在HFRS发病机理中存在Thl型和Th2型免疫反应等多种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根据记录数据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发病时期是春季,发热、肾脏损伤、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典型病患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但部分非典型和轻型病患可能出现跨过某一期的现象,重症患者会出现前三期之间的重叠。治疗过程中须参考病患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病情较为严重,为降低病死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应尽早确诊,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所收治HFRS并发胃肠功能衰竭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HFRS患者中64例出现胃肠功能衰竭 ,占41.1% ,临床表现为腹胀45例 ,胃肠粘膜出血44例 ,肠鸣音消失、肠麻痹53例 ,胃肠功能衰竭于第3病日即可出现 ,少尿期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低血压休克期 ,且胃肠功能衰竭发生时间越早 ,预后越差。结论HFRS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临床应采取以防治消化道出血、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输血或成分输血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若干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坚  包荫堂 《江苏医药》1994,20(6):295-297
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研究。发现患者从发热期至多尿初期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T-Ⅱ)均高于正常,P物质(SP)则低于正常,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除极期外其它各期亦见减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从发热后期至多尿期均显著下降,至恢复初期多数重型患者仍未达到正常。上述结果提示体液因子的失衡是造成内脏缺血和急性肾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魏酸哌嗪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急性肾衰竭患者28例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魏酸哌嗪,200 mg ti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肾功能、血浆内皮素(ET)、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无死亡病例,且全部治愈;对照组死亡1例,但2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4,P>0.05;χ2=3.36,P>0.05)。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恢复正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血浆ET-1、循环内皮细胞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哌嗪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