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85例结核病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同时做细菌型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型培养阳性者151例,阳性率为53%,细菌L型阳性率为17.5%,单纯L型阳性率为9.1%;二种菌型感染菌种均以G-杆菌为主,细菌型G-杆菌占73%,L型占88%,其药敏试验细菌型部分菌种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而L型对其不敏感.结论:结核病患者并发医院内细菌感染,其细菌L型也常常存在,所以在治疗结核病时,一定要防止医院内感染,积极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诱发感染细菌型变成L型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CPN)患者尿液作细菌L型培养对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PN患者分别作细菌普通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结果80例CPN患者尿液细菌普通培养阳性8例(占10%),细菌L型培养阳性17例(占21.3%),其中一例既长出细菌型也长出细菌L型.结论细菌普通培养表明对CPN患者尿液中细菌检出率很低,而加做L型培养可提高CPN患者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尿液细菌L型培养的实验探讨(附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L型与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对尿路细菌L型感染的致病性与临床用药治疗的关系,对人体感染的方式及其形成因素报道较少。我们于1990年开展细菌L型培养以来,统计了有临床泌尿系症状的思者96例中段尿细菌L型培养,分析了尿路细菌L型形成因素及临床的关系,并对L型、伴L型、细菌型三者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盂肾炎尿液细菌学检查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pyelonephritis (CPN)患者尿液作细菌L型培养对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CPN患者分别作细菌普通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结果  80例CPN患者尿液细菌普通培养阳性 8例 (占 1 0 % ) ,细菌L型培养阳性 1 7例 (占 2 1 .3 % ) ,其中一例既长出细菌型也长出细菌L型。结论 细菌普通培养表明对CPN患者尿液中细菌检出率很低 ,而加做L型培养可提高CPN患者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Domingue[1]报道在进行L型细菌培养时发现,L型细菌可以在细胞内寄生.将红细胞(RBC)裂解稀释后培养L型细菌可以提高L型细菌的检出率.故本研究采取的标本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16~48岁重症前列腺炎血性前列腺液,以了解细菌L型的阳性率及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医院环境中的细菌L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于抗生素及消毒因子的作用,致使许多细菌细胞壁受到破坏转化为细菌L型,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隐患。本文通过监测医院环境中L型菌污染情况,探讨医院环境中L型菌监测的必要性。方法对医院环境消毒前后细菌原型和L型进行监测和对医院“客观”环境进行模拟消毒试验,诱导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L型菌转变情况。结果对于医院环境消毒前后不同监测对象的细菌污染情况,除使用中的酒精外,增加监测细菌L型对细菌原型菌落总数合格率没有影响;而在消毒污物“较多”和吸水性较强的环境时,则较易形成细菌L型。结论就医院环境细菌L型监测而言,除使用中的酒精需额外进行细菌L型监测外,其他则必要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细菌L型在临床存在相当广泛,对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细菌L 型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就细菌L 型检验的培养技术,生物学特性检验,与支原体区别、临床意义几个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L型检验水平有所帮助。细菌L 型(以下简称L 型)是细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1935年Klieneberge将缺壁的细菌命名为L型细菌以来,经过许多学者研究,证实L型细菌是有许多理化因子诱导变异的结果[2].几乎所有的细菌螺旋体和真菌等都有可能变成L型.发生L型变异后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致病.我们从一患儿脑积液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L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常规血培养的细菌检出率,将血液L型培养与常规培养同步进行,以提高细菌检出率.方法用血液L型培养与常规培养同时进行培养.结果371份血液标本用2种增菌液同步培养结果显示可明显提高细菌检出率,在53株细菌L型中葡萄球菌为39株,占73 6%.66株细菌型中葡萄球菌为54株,占68.2%.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引起败血症的细菌L型和细菌型均以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中细菌L型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中细菌L型感染情况 ,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方法 分别取受检者的前列腺液和阴道分泌物标本按常规作需氧菌、厌氧菌及细菌L型培养。培养所得的细菌L型菌株进行返祖和鉴定。并对其中 5 0例细菌L型培养阳性患者经一年抗菌治疗后复查 ,将复查培养所得的细菌L型除返祖鉴定外再通过涂片、细胞壁染色加以确诊。结果  63 1例患者标本中细菌L型培养阳性 2 78例( 44 .0 % ) ,其中 2 68例经返祖证实与变异前的原始菌混合感染 ;单纯细菌L型培养阳性 10例 ( 3 .6% ) ;2 78株细菌L型经返祖试验及鉴定分别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3 0例 ( 82 .7% )、粪链球菌 2 6例 ( 9.4% )、大肠埃希菌 18例( 6.5 % )、铜绿假单胞菌 4例 ( 1.4% )。经一年抗菌治疗后复查的 5 0例原细菌L型阳性患者中有 5例细菌培养阴性 ,45例单纯细菌L型培养阳性 ,占 90 % ,经涂片、细胞壁染色证实大部分 (约 80 %以上 )菌体无细胞壁 ,呈多形态。结论 提示对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增加细菌L型常规检查 ,可与细菌培养的结果互补 ,提高检出率 ;细菌L型对常规抗菌药物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1.
于寿昌  于琛 《检验医学》2003,18(2):115-116
目的调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中细菌L型感染情况,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方法分别取受检者的前列腺液和阴道分泌物标本按常规作需氧菌、厌氧菌及细菌L型培养.培养所得的细菌L型菌株进行返祖和鉴定.并对其中50例细菌L型培养阳性患者经一年抗菌治疗后复查,将复查培养所得的细菌L型除返祖鉴定外再通过涂片、细胞壁染色加以确诊.结果 631例患者标本中细菌L型培养阳性278例(44.0%),其中268例经返祖证实与变异前的原始菌混合感染;单纯细菌L型培养阳性10例(3.6%);278株细菌L型经返祖试验及鉴定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30例(82.7%)、粪链球菌26例(9.4%)、大肠埃希菌18例(6.5%)、铜绿假单胞菌4例(1.4%).经一年抗菌治疗后复查的50例原细菌L型阳性患者中有5例细菌培养阴性,45例单纯细菌L型培养阳性,占90%,经涂片、细胞壁染色证实大部分(约80%以上)菌体无细胞壁,呈多形态.结论提示对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增加细菌L型常规检查,可与细菌培养的结果互补,提高检出率;细菌L型对常规抗菌药物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2.
下呼吸道L型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型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集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常规细菌、真菌和L型细菌培养 药敏检测,对L型细菌培养阳性者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20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8株,其中细菌型130株,L型细菌88株;单纯细菌型阳性70例,同种细菌伴L型细菌33例,异种细菌伴L型细菌12例,单纯L型细菌阳性36例;L型细菌主要有铜绿假单孢菌18株,L型真菌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克雷白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对L型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L型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氯洁霉素、利福平、氯霉素。敏感药物对L型细菌感染治疗效果好。结论: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特别是高发人群)开展L型细菌的检测能够明显提高病原学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同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大肠埃希菌L型细菌计数的特点。方法氨苄西林诱导大肠埃希菌成L型,观察细菌L型的菌落、形态、染色特点;配制一定菌液浓度,并用培养法验证配制菌液的实际浓度;用 Sysmex UF-5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已知菌液浓度菌液进行细菌计数;比较大肠埃希菌L型理论浓度与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结果的差异。结果氨苄西林极易诱导大肠埃希菌成为L 型,细菌L 型形态、染色与细菌型有极大不同;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测定大肠埃希菌L型细菌计数结果远低于理论浓度。结论大肠埃希菌不稳定L型与相对稳定L型在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结果,与细菌型计数不同;由于细菌的聚集性,所测定的细菌个数远低于实际细菌数;为了准确得出尿沉渣细菌计数结果,最好在临床用药前送检尿液标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尿结石患者碎石标本中L型细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术后抗感染及预防尿结石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0-12月该院26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标本,分别进行普通细菌及L型菌培养。结果在265例结石患者中,细菌L型伴普通细菌感染8例,占3.0%(8/265),单纯L型细菌感染7例,占2.6%(7/265),单纯普通细菌感染80例,占30.0%(80/265)。检出L型细菌15株,普通细菌96株。L型细菌的耐药性比普通细菌明显提高。结论尿结石的L型细菌培养阳性率比国内其他报道结果低,对临床泌尿系感染患者增加接种高渗培养基进行L型菌的分离培养,能降低假阴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细菌 L 型检查应列为细菌检验常规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L 型是细菌的变异形态,在常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它们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正常形态细菌完全不同,所以在临床上看到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感染,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后仍持续发热或体温下降后又回升患者,应考虑细菌L 型感染的可能.为了使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准确无误,故我们提议L 型的检测应列入细菌检验常规.一、细菌L 型在自然界及体内存在的必然性细菌L 型是1935年Klicneberger-Npbel 在李斯特(Lister)研究所首先发现.故以“L”命名.其后发  相似文献   

16.
细菌L型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细菌 L型是细菌受物理、化学、药物、免疫等因素所致的细胞壁缺陷型。每种细菌都有其固定的形态 ,其形态决定于细菌最外层的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不同程度缺失导致细菌变成细菌L 型。其生物特性、致病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多与原菌不同 ,亦是病原菌抵抗不利环境的生存方式[1 ,2 ] 。做 L型菌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感染患者的阳性检出率 ,合理使用抗生素 ,而且对研究疾病的治疗、转归、流行病调查、控制监测院内感染等均有重要意义。长期大量使用作用细胞壁的药物可以导致 L型菌的形成 [3]。1 细菌 L型的产生与特性细菌 L 型最早是由 Klisencker…  相似文献   

17.
细菌及细菌L型的尿液培养在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关于尿液培养分离细菌L型的阳性率各家报导不一。高者达75.85%,低的达到24.5%并已证实病原微生物的L型仍保留一定的毒力,与某些疾病的慢性过程和反复发作有关,人们对L型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我们运用进口高渗血液增菌培养基和自制L型高渗增菌培养基进行尿液中细菌L型培养阳性率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建中 《检验医学》2001,16(Z1):41-42
目的红细胞具有天然免疫功能,探讨红细胞对细菌L型能否免疫粘附.方法红细胞花环法(不加补体),将伤寒沙门菌及L型加入不加补体的红细胞悬液中,37℃水溶30 min.用献血员和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对照进行.结果红细胞能自然粘附细菌及其L型,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对细菌及其L型菌的免疫反应较为低下.结论细菌及其L型菌在感染机体时,机体红细胞具有识别、粘附,并可携带至网状系统加以消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细菌L型是当细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因其最早在Lister研究所中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L"命名.L型细菌缺乏完整的细胞壁,不能维持其固有的形态,呈现高度多形性.许多资料表明细菌的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性,在临床上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诱导L型细菌形成,探讨其杀菌机理。方法用诱导培养基培养和染色镜检方法及糖代谢检测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多数形态正常。培养至第2日,有针尖大小白色菌落长出,第4日菌落呈白色,表面干燥粗糙,有的呈颗粒状,形状不规则;第4日之后菌落数不再增加。经革兰染色镜检发现,白色菌落的细菌形状变为圆形,大小不均,染色特性也发生改变呈紫蓝色,着色不均匀,经证实为L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菌的形成比大肠杆菌少,并且随培养时间增加不明显。L型细菌的形成随等离子体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暴露时间超过180 s的样品没有观察到L型细菌形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L型大肠杆菌不能分解蔗糖和甘露醇,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蔗糖分解能力降低,不能分解甘露醇。结论等离子体可以诱导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L型细菌,改变其糖代谢,推测等离子体杀菌可能以破坏细菌细胞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