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O139霍乱弧菌所致霍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新华 《疾病监测》1997,12(8):311-315
O139霍乱弧菌所致霍乱的研究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255026)袁新华综述张汉民审校有记载的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已有七次,前四次病因不明,后三次是由O1血清群霍乱弧菌所致,第七次是在1961年由源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岛的ElTor弧菌引起的。而非O1...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一种新颖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应用于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两条内引物、两条外引物和两条环引物)进行LAMP扩增,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并考核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5℃。对8种相关肠道细菌进行LAMP扩增,仅含毒素基因ctxA的霍乱弧菌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证明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霍乱弧菌基因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约为68 fg和42 cfu/ml。对模拟样品进行直接检测,检测限为72 cfu/g。结论该方法检测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1 h即可完成,适合基层检验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鲁茜  阚飙 《疾病监测》2011,26(5):404-408
气候因素对传染病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霍乱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和一定的自然疫源性,气候和环境因素在霍乱的流行和大流行中起驱动作用。霍乱流行的时间序列分析和数学模型显示,气候因素和人群的免疫水平是决定霍乱流行的重要因素,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变化与霍乱暴发流行密切相关。本文从生态学、流行病学、统计学、数学模型等方面概述了气候和环境因素在霍乱流行中起的作用,并阐述了其对霍乱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 O1群霍乱弧菌检测方法。方法将抗 O1群霍乱弧菌多价单克隆抗体包被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Cowan I株上制成 SPA菌体试剂 ,建立起协同凝集试验 (COA) ,检测粪便标本 6 h培养物中的霍乱弧菌。结果 COA检测的敏感性为 4× 10 6 CFU/ m l,检测过程为 5 min。 92份临床标本的测定结果与培养法相比较 ,COA的特异性、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分别是 10 0 %、95 .5 %、97.8%。结论 COA简便、快速 ,可作为一种新的霍乱弧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霍乱弧菌的研究中,用于从分子水平上区分菌株的类型,研究菌株的变异以及菌株之间的关系,追踪传染源,进行快速鉴定和监测等方面。本文采用分子杂交方法,对两株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进行了研究,用ctxA基因探针分别进行原位杂交和Southem杂交,确定为CT基因阴性株;采用16s rRNA基因探针检测限制性图谱(GRP),  相似文献   

8.
9.
背景:已有实验证明,霍乱毒素可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霍乱毒素B为霍乱毒素的无毒亚单位,是一种良好的免疫佐剂和输送抗原载体,其足否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至今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2.4的表型和功能变化,初步探讨霍乱毒素B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增殖树突状细胞2.4.将树突状细胞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仟何处理:霍乱毒素B 0.1,1.0,10 mg/L.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霍乱毒素B;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脂多糖,终浓度1 mg/L.每组设6复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不同时间树突状细胞2.4细胞表面CD80,CD86,MHC-II类分子的表达,并行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TT法观察树突状细胞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与结论:10 mg/L.霍乱毒素B显著增强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和MHC-II)的表达(P<0.01),并显著提高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P<0.01).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显示霍乱毒素B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对其免疫学功能起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就标本采集、增菌时间控制、分离培养、抗菌药物、培养基的选择等影响霍乱弧菌检出的因素和对今后疫区监测的实验室工作的一些认识加以介绍、分析、讨论,以期对霍乱防治检测工作有所裨益。方法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对疫区内采集的254例粪便标本和16例环境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标本均分离出0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结论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检出霍乱弧菌,提高检出率,对控制霍乱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31-year-old Peruvian female with severe dehydration due to diarrhea and vomiting. The patient was one of a number of travelers arriving in Los Angeles on an international flight from Argentina and Peru. Because of the travel histor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cholera was suspected and ultimately confirmed by stool culture. The patient's clinical course is outlined,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levant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holera is provided. Physicians should suspect cholera wh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gastroenteritis. The short incubation period, rapid onset of dehydration and shock, and high case fatality rate of untreated cholera require a consideration of cholera in patients with diarrhea and recent travel to areas where cholera is preval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一起由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采集聚餐者肛拭标本52份、外环境检索样本49份,其中10份肛拭标本和1份井水检出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5f,毒力基因Ictx/I阳性。48份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未检出霍乱弧菌。11株霍乱弧菌生化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氧化酶试验、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葡萄糖、蔗糖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阿拉伯糖阴性。药敏试验:对阿莫西林、利福平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先锋噻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萘啶酸敏感性较强。结论本次食源性霍乱暴发疫情的病原菌是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15f,诺氟沙星、先锋噻肟等可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14.
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方法。方法以荧光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模式制备O139群霍乱弧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在紫外灯下观察试纸条上质控线和检测线上的荧光信号强度作为结果判定依据。结果用所制备的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对9属20种105株菌进行检测,所有20株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余85株非O139群霍乱弧菌均呈阴性反应;用该试纸条检测人工污染的海鱼样品,灵敏性为3.5×10^4CFU/mL。用自制试纸条和标准法同时检测77份样品(均为水产品),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5.7%。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成功为O139群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检测方法,便于野外检测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丹东市2004-2005年散发霍乱病例病原学特征以及与水体和海(水)产品检出霍乱弧菌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血清型、噬菌体-生物型霍乱弧菌生化特性、分子分型、聚类分析以及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所有噬菌体-生物型为流行株(1b、1d)的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肠毒素基因携带率100%,非流行株均不携带赐毒素基因;PFGE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表明病患分离株与水体及海(水)产品分离株之间存在高度遗传相关性.结论 丹东地区霍乱弧菌致病力较强,水体及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是导致霍乱发病的关键,且已形成污染-感染的恶性循环.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忽视就诊,加剧了这一循环,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霍乱防制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6.
林仁卫  叶菊莲  罗芸  占利 《疾病监测》2007,22(9):582-584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检出的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Ace)基因的检测,并参照美国CDC PulseNet的统一方法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8例患者和8份食品标本中分离到7株非O1群霍乱弧菌,未检出Ctx、Zot、Ace等毒素基因,检出溶血素,Dienes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病人分离株和剩余食物检出株同源.经耐药性分析,菌株除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100%耐药外,对其余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聚餐者共同食用冷菜凤爪所致,流行病学追溯从患者共同食用冷菜和海产品中非O1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耐药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为同源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O130群霍乱JX株的ctxAB基因序列,分析该株基因特点。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含O130群霍乱标本,对ctxAB阳性者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发现阳标本中,对其中一株进行了ctxAB基因序列测定,该序列与853(O139群)和N16961(Eltor)同源性为100%,与569B(古典型)同源性99.7%。结论 该研究证明本株与O1群(EVC)遗传关系最近,可能属于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