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河南省某艾滋病疫情高发村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51例患者CD4^+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 当CD4^+细胞数在300—400/mm^3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为3.9%,以并发肺外结核为主。当CD4^+在200—300/mm^3时,发生率为15.7%。当CD4^+在100—200/mm^3时,出现血播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的发生率为19.6%。CD4^+细胞计数〈100/mm^3时,血播、结脑的比例明显上升。〈50mm^3时,当机体的免疫状态处于崩溃状态,各类型的结核均可出现。结论 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合并结核病感染的几率不同,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CD4^+细胞计数作为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考指标,对于提高HIV/AR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收治的39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均为青壮年,其中,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例(5.13%),继发型肺结核8例(20.51%),结核性胸膜炎7例(17.95%),肺外结核16例(41.03%),肺结核及淋巴结核4例(10.26%),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1例(2.56%),多器官结核(肺、肾、胸膜)1例(2.56%)。合并肺结核X线表现病灶多位于双肺下部,多为较均匀的絮片状阴影,未见空洞,多有纵膈淋巴结肿大。PPD试验阳性5例(12.78%),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3例(7.69%),治疗前3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79.68%)。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多样,肺外结核及多重感染多见,PPD试验阳性率低,肺部X线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结核杆菌感染可促进HIV病毒的复制,应尽可能早地进行抗结核与抗HIV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结核病人与健康人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CD27和CD28的表达情况,了解不同分化程度T细胞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荧光标记的抗CD4、CD154、CD27、CD28四种抗体共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CD4^+ CD154^+ T细胞中CD27和CD28的分布比例.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分化阶段CD4^+T细胞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特异性结核抗原刺激后,肺结核病人外周血CD4^+ CD154^+ T细胞中CD27^+ CD28^+(早期分化)、CD27^- CD28^+ 和CD27^+ CD28^-(中期分化)以及CD27^-CD28^-(晚期分化)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9.55±6.15)%、(26.85±3.87)%、(7.2±1.37)%和(16.35±3.97)%;而在健康人中这四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1.81 ±4.94)%、(29.83±5.33)%、(12.65±4.48)%和(5.7±2)%.结核病人与健康人以早期分化CD4^+T细胞为主,在晚期分化CD4^+T细胞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结论 肺结核病人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晚期分化阶段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结核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采用异烟肼(INH)对PPD+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湖北省13个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县、区中能随访到的PPD+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9个月的INH预防性治疗,随访观察自愿服药者和拒绝服药者1年和5年后的结核发病情况。结果 213例PPD+阳性HIV感染者中,166例自愿接受9个月INH预防性治疗,47例拒绝INH预防性治疗。自愿服药组和拒绝服药组1年结核发病率分别为0.60%和6.38%(χ^2=6.64,P〈0.05),5年结核发病率分别为3.60%和17.02%(χ^2=10.72,P〈0.05),5年结核死亡率分别为1.80%和14.89%(χ^2=14.02,P〈0.05)。结论 INH预防性治疗能有效降低HIV/TB双重感染者结核病发病率,但仍需探讨HIV/AIDS患者中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以及PPD低阳性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率,及时治疗,防止传播和蔓延。[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8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652例HIV感染者进行结核病筛查,患者来自广西45个市、县。[结果]652例HIV感染者中筛查出结核病患者186例,结核的发病率为28.52%;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时结核的发病率15.7%,其中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占27.3%;CD4+T淋巴细胞计数0~100/mm3结核的发病率为36.5%,其中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占54.8%;78例有结核诊断直接依据,其中10例大便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结论]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结核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且尤以肺外结核多见,大便可作为晚期艾滋病患者筛查结核的样本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溪县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导出合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安溪户籍病例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1年底,全县报告HIV/AIDS 131例(男79例,女52例),发病率1.02/10万;死亡55例,死亡率0.43/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以已婚(72.5%)和农民(42.0%)为主,20~49岁占66.4%,异性传播占88.5%,性伴或配偶相互感染占22.4%;有60.8%(48/79)于2011年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抗病毒治疗覆盖率67.6%。结论政府重视,多部门协作,全面落实干预措施和"四免一关怀"政策是防控艾滋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周晓映  原淑鸿  张红漫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93-2193,2196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同时并用乌体林斯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免疫增强乌体林斯肌注,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的变化。[结果]经肌注乌体林斯后患者外周血CD3^+、CD4^+平显著提高(P〈O.01),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体林斯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1年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并发结核感染1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例(15.27%)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患者中,有4例肺结核,3例胸膜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脊柱结核,1例部位不明。在给予抗结核治疗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结核感染几率大,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HBV、HIV及混合感染者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混合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31例HBV感染者、46例HIV感染者、14例HBV/HIV混合感染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测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 HIV/HBV混合感染组,HIV感染组、HB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7,F=46.06,F=16.13,F=92.51,P〈0.01);CD3^+细胞计数呈现为HIV/HBV组〈HIV组〈HBV组〈正常组(P〈0.01);CD4^+细胞计数表现为HIV/HBV组〈HIV组〈HBV组〈正常组(P〈0.01);CD8^+细胞计数表现为HIV组〉HBV组〉正常组(P〈0.01).CD4^+/CD8^+比值降低,HIV/HBV组、HIV组〈HBV组〈正常组(P〈0.01).结论 CD4^+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的检测在评价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进展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HIV/HBV混合感染有可能加重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非结核分枝杆(NTM)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8月于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 190例,设为艾滋病组,另选同期医院收治的非HIV合并肺结核患者1 040例,设为非HIV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CD4+水平以及痰培养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使用Excel和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组患者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149例,其中NTM阳性69例占46.31%,非HIV感染组患者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542例,其中NTM阳性19例,占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组NTM阳性患者CD4+水平200μl占30.43%,≤200μl的患者占6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组患者的发热、消瘦、乏力、纳差和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IV感染组,非HIV感染组患者盗汗、咳嗽、咯血、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艾滋病组患者的发生率,非HIV感染组患者肺结核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艾滋病组患者,肺结核组患者的肺外结核和栗状结核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培养能有效减少诊断过程的误诊率,当检测的CD4+水平200/μl,患者受到NTM感染的概率较大,HIV阳性合并结核病患者以及HIV阴性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且缺乏特异性,临床中应仔细观察,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1.
HIV合并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m immunoden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39例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病人,用统一的调查表了解其流行病学一般情况,行痰涂片、X光胸片检查、PPD皮试、TB抗体以及血沉等检测,部分病人做了痰培养或病理检查。对1023例结核病人进行HIV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对HIV合并TB感染或TB合并HIV感染的影响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5.20%;静脉吸毒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的TB发病率明显高于性传播的HIV感染者(33.62%vs18.61%,)(χ2=31.63,P〈0.01),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AIDS病人其TB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组(35.93%VS23.55%,χ2=11.42,P〈0.01;35.93%vs21.80%,χ2=42.37,P〈0.01)。住院TB患者中HIV抗体的检出率为1.56%。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的结核患者其抗HI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或其它慢性肺部疾病史的结核患者中HIV的检出率比无该类病史的患者更高。结论本组HIV合并TB感染率25.20%,静脉吸毒传播者和CD4^+T细胞〈200个/μl的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有吸烟史或肺部感染史的结核患者,HIV抗体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HIV合并结核感染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利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法检测174例HIV感染患者和174例健康者的结核感染情况,并分析HIV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免疫状况。结果 HIV感染组结核阳性率为31.0%,对照组结核阳性率为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7,P0.01)。CD4/CD8比值≥0.71时HIV合并结核感染的阳性率为13.4%,CD4/CD8比值0.71时HIV合并结核感染的阳性率为4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1)。CD4阳性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有72例、CD4阳性T淋巴细胞计数为100个/μl~200个/μl的有45例、CD4阳性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有57例,3组结核感染率分别为6.9%、26.7%、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1)。结论 HIV合并结核感染患者免疫功能降低,CD4 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且CD4 T淋巴细胞普遍200个/μ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地区的11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发病顺序以HIV感染(71.05%)为先;艾滋病感染分期以艾滋病期(90.35%)为主。影像学显示以活动性感染灶(79.82%)为主;首次CD4+T细胞计数以小于50个/mm3患者(48.25%)较多。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HIV感染确诊年龄、感染途径、首次CD4+T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注射吸毒传播途径(OR=1.782,95%CI:1.179~2.695)、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40岁(OR=1.820,95%CI:1.225~2.70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1.719,95%CI:1.157~2.555)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mm3(OR=1.655,95%CI:1.105~2.479)均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患者,临床应密切关注注射吸毒传播途径、年龄较大、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改善免疫功能,加强毒品危害宣传等,以减少合并感染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儿死亡前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有针对性降低艾滋病患儿死亡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07—2009年收治的13例5岁以下艾滋病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特征、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死因等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儿中女童10例,男童3例;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岁,平均2岁;有11例患儿为足月顺产,9例为母乳喂养;11例病例为母婴传播,2例传播途径不详,10例患儿母亲分娩时未采取母婴阻断措施,仅5例患儿母亲孕前开始采取抗病毒治疗。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为0.58年,平均入院至死亡时间(中位数)为5 d;13例病例均有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肺部感染(12例)、口腔真菌感染(11例)为多。检测5例患儿的病毒载量,平均值为1.6×105cop ies/mL;检测7例患儿的CD4+水平,平均值为263个/μL(17.00%)。13例病例均采取对症、支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抗病毒治疗一般采用AZT(d4T)+3TC+NVP(EFV)方案;艾滋病儿童死亡直接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呼吸衰竭(4例)、脑水肿(2例)。结论受调查的艾滋病患儿主要为母婴传播,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免疫功能水平低下、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死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AIDS合并结核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AIDS合并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底收治的95例AIDS并发结核感染的病例,记录其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及放射学检查等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在确诊的683例艾滋病中合并结核病95例,混合感染率13.9%.其中男性67例,女性28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36.8±13.2)岁.②HIV感染途径以血源性传播为主占78.9%.③临床表现有发热94.7%,咳嗽咳痰67%,胸痛胸闷34%,明显消瘦93.7%.局部淋巴结肿大18.9%,腹痛腹泻10.5%.③临床分型:继发性肺结核39例,占41.1%;肺外结核23例,占24.2%;结核性胸膜炎20例,占21.1%.④痰菌阳性22例,占23.2%,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11.6%.结论: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发病率高,尤其以肺外结核和胸膜炎多见,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试验、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率低,CD4细胞计数低于100/mm3时,临床表现不典型,X线胸片或胸CT检查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o-infection patients,TB/HIV)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1:1配对设计的队列研究方法对TB/HIV双感染患者与普通结核患者接受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率差异进行比较,并对TB/HIV双感染患者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TB/HIV双感染患者死亡率为6.60%,普通结核患者死亡率为0.43%。对TB/HIV双感染患者进行Cox回归分析,患者病情程度、就诊延迟时间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造成TB/HIV双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有P<0.05)。其中,重症患者出现死亡的风险是非重症患者的2.049倍,就诊延迟≥14 d患者出现死亡的风险是就诊延迟<14 d的1.521倍,CD4+T淋巴细胞<50个/μl是≥50个/μl的2.943倍。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及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也是造成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及时予以标准化的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符合条件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第二受体表达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45例HIV-1阳性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发生机会性感染16例,无机会性感染29例。正常对照11例。比较机会性感染与无机会性感染HIV各期第二受体CCR5、CXCR4在CD4^+T、CD8^+T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会性感染组CD4^+/CCR5、CD8^+/CCR5、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CD4^+/CXCR4、CD4^+T细胞明显下降(P〈0.01)。机会性感染组CD8^+/CCR5[(43.4±22.4)%]明显地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29.9±20.8)%,(P〈0.05)],CD8^+T细胞[(1095.6±476.7)×100/L]明显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773.3±464.0)×10^6/L,(P〈0.05)]。CD4^+/CXCR4表达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06,P〈0.05),CD8^+/CCR5与CD8^+呈正相关(r=0.432,P〈0.01)。结论HIV感染者第二受体CCR5表达增高,CD4^+/CXCR4表达下降,机会性感染者第二受体CD8^+/CCR5表达增高更为明显。检测第二受体CCR5、CXCR4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第二受体检测仍需要结合CD4^+T细胞动态检验,以提高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CD8^+水平,为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咨询的HIV感染者采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CD4^+/CD8^+,同时由专人用统一调查表记录一般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本次共调查193例HIV感染者,其中广东省籍169例。169例广东籍HIV感染者CD4^+计数最少为1个/uL,最多为1125个/uL,平均202.09个/uL(202.09±197.62),女性的CD4^+均数(255.67)明显高于男性的CD4^+均数(174.09)(P〈0.05);经性途径传播的CD4^+均数(225.92)明显高于经吸毒传播的CD4^+均数(162.55)(P〈0.05);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均数(290.41)明显高于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均数(57.19)(P〈0.05)。CD8^+计数最少为85个/uL,最多为2000个/uL,平均840.38个/uL(840.38±486.23),不同性别和不同传播途径HIV感染者其CD8^+计数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咨询的受测HIV感染者的CD4^+水平均较低。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检测CD4^+/CD8^+,以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例进行分析,结果这些患者中有30例存在发热情况,29例存在着头痛反应,18例意识障碍,12例抽搐,25例脑膜刺激征,27例存在着咳痰情况,24例存在着常合并肺结核,4例存在着其他肺外结核,所有患者经过CD4含量检测,每立方毫米小于200含量,患者脑脊液压力较高,白细胞及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含量及氯化物含量降低,ADA含量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特殊,病情严重,患者极有可能死亡,应用抗结核加激素治疗并联用HARRT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