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的变化.方法: 选22例UAP患者和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冠状静脉窦(CS)、主动脉根部(AO)和上腔静脉(SVC)血,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冠脉循环中t-PA活性减低(P<0.05),PAI活性增高(P<0.01),Fg含量增高(P<0.01),DD含量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三部位各指标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UAP患者在心绞痛缓解后,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状态与周围循环血中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40例冠心病(CHD),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8例,2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PAI)活性,及其D2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结果:冠心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PA活性降低,D-Dimer、Fbg含量增多,PAI活性增高(P<0.01),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CH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UAP和AMI有共同的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4 0例冠心病(CHD)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 (AMI) 18例 ,2 2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和 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PAI)活性 ,及其D2聚体 (D -Dimer)纤维蛋白原 (Fbg)。结果 :冠心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PA活性降低 ,D -Dimer、Fbg含量增多 ,PAI活性增高 (P <0 .0 1) ,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CH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UAP和AMI有共同的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赵华  林江  李代渝 《四川医学》2009,30(1):134-135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的纤溶系统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30例房颤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l:a)活性;并测定纤雏蛋白原(Fg)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浆t-PA:a降低(P〈0.01);PAl:a升高(P〈0.01);PM:a/t-PA:a比值增高(P〈0.01),而Fg、PT、APTT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与冠心病房颤之间血浆t-PA:a,PAI:a,PAI:a/t-PA;a比值及PT、APT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血浆№浓度较后组低(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浆存在低纤溶状态,表现为PAI活性增加,t-PA活性降低,房颠的低纤溶状态可能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分析法测定了20名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活性。检测到正常人在静脉血流阻断后,血浆tPA含量、活性均有显著增高,PAI活性变化不大。讨论了血浆tPA和PAI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宁军  龚浩 《中国医刊》2008,43(2):49-50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凝血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和内源性抗凝活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活性(PAI-1),D-二聚体(D-dimer)。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1活性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应用发色底物比色分析法,对42例正常人和52例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诊AL病人血浆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PAI活性变化不显著;完全缓解期的AL病人,t-PA下降到正常范围;并发严重出血者,其t-PA活性和血小板计数与无出血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感染者,其PAI活性较非感染者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提示血浆t-PA,PAI活性与AL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循环和周围血中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选32例UAP患者和10例冠脉造影无狭窄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在做冠脉造影时同时采集冠状静脉窦(CS)、主动脉根部(A0)和上腔静脉(svc)血,测定DD和Fg含量。结果:UAP患者CS中Fg和DD含量均比正常人高。正常人和UAP患者三部位Fg、DD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在心绞痛发病当时采血的UAP患者Fg、DD含量明显高于平均值,其CS中Fg含量比AO中低,DD含量比A0中高。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维功能凝血的失调。UAP患者在心绞痛缓解后,冠脉循环中凝血、纤维状态与全身循环血中一致。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内有血栓生成并伴有纤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滕琰  薛武军  张艳  蒋红利  项和立 《医学争鸣》2005,26(17):1598-1600
目的: 研究急性肾衰(ARF)时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37例临床确诊为ARF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① ARF患者D-D含量及PAI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t-PA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 ②肾前性、肾性与肾后性肾衰相比,单纯ARF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者相比上述三种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ARF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机能的紊乱,肾缺血和肾中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病情越重或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凝血系统的改变也越显著. 血浆D-D含量、t-PA及PAI活性可以早期敏感地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PA,PAI及D—二聚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74例住院心绞痛患者(其中SAP组26例,UAP组48例)的血浆t-PA活性、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心绞痛患者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及D-一聚体含量显著增高;S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但PAI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U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和SAP组均显著降低且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揭示SAP患者有纤溶活性降低,但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更显著,并且有冠脉内微血栓形成的指标改变,这对了解UAP的发生及指导抗凝溶栓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循环中血小板计数(PC)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选20例UAP患者和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正常人,在做冠脉造影时,同时采集冠状静脉窦(CS)、主动脉根部(AO)和上腔静脉(SVC)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C)及纤维蛋白原(Fg)浓度。结果:与正常人相比,UAP患者CS中Fg浓度增高(P〈0.01),PC无显著差异(P〉0.1)。在心绞痛发作当时采血的3例UAP患者,其CS中血小板计数(PC)及纤维蛋白原(Fg)比周围循环中低。结论:纤维蛋白原(Fg)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内存在血小板聚集、血栓、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t—PA及其抑制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采用显色底物法对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浆t-PA及PAI的活性进行测定.③结果心绞痛病人血浆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3.87,P<0.01),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P<0.05),65岁以上老年病人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t=3.87,2.98,P<0.01).④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存在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有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UAP组CRP、DD含量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对...  相似文献   

15.
对部分UAP、MI及CI患者血浆Fg水平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UAP、MI及CI患者血浆F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但三组患者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Fg升高与冠心病及缺血性中风发生有关,检测血浆Fg水平,降低升高的Fg水平可能有助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病人血浆PAI-1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血浆纤溶酶主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变化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冠心病病人73例,分为稳定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应用发色底物法对各组血浆PAI-1活性变化进行测定。③结果冠心病病人各因浆PAI-1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04~5.06,P〈0.05,0.01);除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g)测定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间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imer和Fg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D-Dimer、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患者的D-Dimer、Fg均明显高于SAP组患者(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D-Dimer和Fg水平明显升高,反映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的形成,D-Dimer和Fg的检测对ACS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和DD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 0例。采用相应药物治疗 4周后 ,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停减率 ,以及血浆Fib、DD水平变化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硝酸酯类药物减停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降低Fib、DD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水平 ,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的:探讨冠心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测定60例冠心病病人(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和30例正常人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痛病人FBG无明显变化,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PAI活性明显较对照组增高,t—PA活性校对照组明显下降。时60例冠心病病人ISI与纤溶活性备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BG、Fins、ISI、胰岛素释放指数与PAI活性呈正相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组FBG、Fins、ISI与PAI活性呈正相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的纤溶活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