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协助病情判断、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确诊为MPP的2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有无合并肺外并发症分为肺外并发症组(107例)和无肺外并发症组(127例),比较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肺部CT(或胸片)病变部位、WBC总数、ESR、CRP及发病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等.结果 肺外并发症全身各系统均有发生,其中以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最为多见,分别为占11.11%、10.68%.其他系统损害分别为血液系统(8.12%)、皮肤(5.56%)、泌尿系统(1.71%)、神经系统(2.14%)等.2个或2个以上的脏器同时受累者11例(4.70%).对可能影响肺外并发症发生的10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CRP(P <0.05)、ESR(P <0.05)、肺部实变影(P<0.01)和发病超过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WBC总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PP肺外并发症各系统脏器都可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多系统脏器损害.CRP、ESR、肺部实变影和发病7d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发生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116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损害情况分为黏液栓组(67例)和对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热程、有无胸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首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黏液栓组的年龄、总热程、CRP和LDH水平、合并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OR=7.45,95%CI:1.52~36.71),热程≥10 d(OR=4.01,95%CI:1.58~10.20), CRP≥40 mg/L(OR=5.41,95%CI:1.87~15.67)和LDH≥350 U/L(OR=3.63,95%CI:1.35~9.75)是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73~0.919,P=0.000).结论 当MPP患儿年龄≥3岁、热程≥10 d、CRP≥40 mg/L、LDH≥350 U/L时,有气道内黏液栓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4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3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112例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普通型支原体肺炎相比,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热程更长,肺外并发症、单侧肺部受累、肺部大片实变影的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更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大片实变影(OR=6.57,95%CI:2.10~20.56)、有肺外并发症(OR=11.66,95%CI:2.42~56.08)、CRP升高(OR=14.87,95%CI:2.67~82.79)为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实变影、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对早期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尽管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婴幼儿和年长儿的MMP仍有着各自的特点,年长儿容易出现顽固性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实变影,且以单侧受累为主;婴幼儿出现咳嗽、喘息,影像学更多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间质性肺炎改变,双肺均可受累。部分患儿可发生肺外器官损害,常受累的系统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血液系统。随着MM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重症MPP、难治性MPP及耐药性MPP的病例数也随之增多,造成部分病例遗留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不张等后遗症。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D二聚体评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165例MP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165例MPP患儿中,重症95例,轻症70例,重症病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轻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95例)、胸腔积液(68例)、肺不张(35例)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相关表现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27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肺外并发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MPP患儿热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比例(N%)、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1)。结论 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评估MPP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黏液栓堵塞气道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判断预后和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并于急性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损害情况分为黏液栓堵塞组(122例)和对照组(1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热程、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D-二聚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差异.结果 黏液栓堵塞组的年龄、总热程、CRP、LDH、D-二聚体和血沉的水平及合并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年龄、总热程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较大、热程长、合并胸腔积液以及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和血沉水平较高,提示黏液栓堵塞气道可能性越大,应及早给于行纤支镜灌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7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几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并根据其基因拷贝数分为低菌量组(< 103/ml,14例),中等菌量组(103 ~ 106/ml,22例)和高菌量组(>106/ml,41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结果 与低菌量组(7 d)及中等菌量组(10 d)相比,高菌量组患儿(12 d)总热程更长,高热患儿(50.0%、68.2%、87.8%)更多,使用大环内酯类热退时间(4d、8d、10 d)也更长,热程≥10 d者分别为35.7%,50%和73.2%(P均<0.05).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mg/L) (1.0、11.5、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菌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不张影者58.5%,明显多于中等菌量组(22.7%)和低菌量组(14.3%)(P=0.002).低菌量组未见双侧胸腔积液或大量胸腔积液,中等菌量组和高菌量组分别为13.6%和24.4% (P =0.033).高菌量组不同年龄患儿临床症状、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菌量组患儿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90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分析 11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在 11例MPP患儿中 ,X线胸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 ,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 4例 ;起病急 ,高热 ,咳嗽剧烈 ,X线胸片表现为大叶肺实变 ,对阿奇霉素治疗无明显反应 4例 ,其中 1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1例MPP中 6例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 肺炎支原体 (MP)可引起重症肺炎 ,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 ,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 ,对MPP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 ,可并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以助临床早期评估和治疗,并了解其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101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和102例轻症MPP患儿(对照组)的住院病例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及肺内外并发症等临床特点,并对其中16例重症MPP患儿进行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的随访.结果 重症MPP多表现为咳嗽、高热,热程长,易出现气促、心动过速,甚至可有发绀及三凹征,肺部影像学常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伴或不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也可导致呼吸、神经、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在重症MPP患儿中有16.3%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15/92).16例重症患儿平均随访(9.81 ± 3.85)个月,仅3例肺内病变基本吸收好转,肺功能正常;余13例肺部高分辨CT均有肺不张,其中7例合并支气管扩张,5例伴限局性气体潴留,肺功能异常8例.结论 对于临床症状重、热程长、肺部影像学为大片状阴影,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或伴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的儿童MPP,应高度注意重症MPP的可能性并予以尽早治疗.重症MPP可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需对其进行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纯MPP患儿228例,MPP合并ADV患儿28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的差异。 结果 与单纯MPP组相比,MPP合并ADV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严重病变(糜烂、剥脱)比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需要氧疗比例均较高(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以及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P合并ADV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气道黏膜病变程度比单纯MPP患儿更严重,更易需要氧疗,但实验室指标大多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倾向性匹配法获得73例RMPP患儿为难治组,146例非难治性的普通MPP患儿为普通组,利用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LDH对RMPP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难治组和普通组高热发生率、WBC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红蛋白、白蛋白、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LDH含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鼻咽抽吸物MP-DNA载量及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气促、皮肤损害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热、血红蛋白水平、LDH水平、肺实变是RMP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分别为10.097、0.956、1.006、3.756,均P < 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LDH连续性变化与RMPP发生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 0.0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LDH对RMPP的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LDH是儿童RMP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与RMPP发生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纤支镜)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纤支镜术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患儿中共进行了286例次纤支镜术。血清MP-IgM抗体阳性患儿121例(59.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FQ-MP-DNA阳性,BALF细菌培养阳性菌株25株(12.3%)。纤支镜镜下所见病变部位黏膜充血水肿,支气管开口痰堵54例(26.5%),形成痰栓29例(14.2%),炎性狭窄21例(10.3%),小结节样突起13例(6.4%);20例支气管黏膜组织电镜检查纤毛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纤毛柱状上皮损害。全部病例均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合并肺不张的109例患儿经1~4次灌洗治疗,1个月后复查106例(97.2%)完全或部分复张。结论对于难治性MPP、合并肺不张者,早期应用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能促进肺复张,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明确基础疾病儿童反复患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明确基础疾病的106例反复肺炎患儿及106例单次肺炎患儿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查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儿有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湿疹病史及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喘息病史(OR=13.387,95% CI: 5.541~32.343)、食物或药物过敏史(OR=4.267,95% CI: 2.081~8.751)及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OR=3.606,95% CI: 1.806~7.202)是儿童反复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及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史增加了无明确基础疾病儿童反复患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炎旁胸腔积液(PPE)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差异,并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各指标的诊断界值及回归模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IgA及IgM,胸腔积液中多核粒细胞比例、葡萄糖及乳酸,以及胸腔积液纤维分隔形成、胸膜增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血清IgM及LDH,胸腔积液中乳酸(LAC)在支原体感染组及非支原体感染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界值分别为ROC曲线下面积(AUC)=0.887(95%CI:0.830~0.944,P0.001)。结论对于病原不明确的PPE患儿,若存在年龄3.92岁,血清IgM1.29 g/L及LDH367 U/L,胸腔积液LAC4.02 mmol/L时,应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危重症及其死亡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2019年1至10月收治的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按照病情分析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比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危重症及其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为3月龄至8岁,重症组30例、危重症组45例。鼻咽拭子腺病毒抗原阳性率为21%(15/72),血清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13%(10/75),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5%(21/28)。血浆和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阳性率分别为92%(33/36)和96%(54/56),95%(63/66)确定为腺病毒7型。采用较大剂量利巴韦林和综合治疗措施(呼吸支持、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器官功能维护等),治愈率为77%(58/75),好转率8%(6/75),病死率为15%(11/75)。危重症组的利巴韦林治疗后发热>3 d比率明显高于重症组[51%(18/35)比8%(2/26),χ2=12.949,P<0.05]。重症病例发生危重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4岁、入PICU前发热时间、入PICU后发热时间、氧合指数(P/F)<300 mmHg(1 mmHg=0.133 kPa)、铁蛋白>1000μg/L、乳酸脱氢酶(LDH)>1500 U/L、5个肺叶受累、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5个肺叶受累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49.641,95%CI 4.186~588.618,P=0.002)。危重症病例的死亡高危因素包括入PICU后发热时间、P/F<100 mmHg、铁蛋白>2000μg/L、白细胞介素(IL)-6>100 ng/L、LDH>1500 U/L、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IL-6>100 ng/L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16.094,95%CI 2.059~25.787,P=0.008)。结论腺病毒7型所致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较高;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和血浆或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后者可用于分型;对于4岁以下儿童,持续发热、肺部广泛病变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者应高度警惕危重症和不良预后;早期较大剂量利巴韦林联合综合疗法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CPP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因肺炎旁胸腔积液住院的8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及相关文献分为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组(CPPE组)及非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UPPE)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纤维分隔形成及血清CD3~+、CD19~+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0~7.457,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分隔形成及CD19~+为CP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6~4.00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7,具有中等诊断准确度(P=0.001)。结论伴有纤维分隔形成及血清CD19~+含量30%的PPE患儿发展为CPPE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病原谱,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109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气道抽吸物标本,其中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采用RT-PCR、PCR或巢式PCR方法对呼吸道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法对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调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标本中,病毒总检出例数为82例(82%),其中RSV检出率最高(37%),其次为HBoV(25%)和HRV (18%)。2种及2种以上病毒协同感染32例(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及RSV感染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分别OR=6.623,P<0.01;OR=1.672,P<0.05),月龄为保护因素(OR=0.475,P<0.01)。结论:RSV是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毒病原;合并基础疾病及RSV感染是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月龄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肺不张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75例MPP伴肺不张患儿根据BAL疗效分为效果明显组(51例)和效果不明显组(24例),进行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BAL疗效的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评估BAL治疗时的病程对BAL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BAL治疗效果不明显组与效果明显组相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更低,多个肺叶不张比例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比例更高,BAL治疗时的病程及阿奇霉素治疗时的病程更长(P < 0.05)。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较长(OR=1.23)、多个肺叶不张(OR=11.99)、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OR=5.31)为BAL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行BAL治疗时的病程≥11.5 d提示BAL疗效不佳,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54.9%。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连续性变化与BAL疗效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 0.05)。结论 对于MPP伴肺不张的儿童,早期BAL治疗效果更佳;多个肺叶不张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等支气管镜下表现提示BAL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dimer in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165 cases of MPP hospitalized children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5 was made??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D-dimer level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imaging feature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hildren with MPP was studied. Results 1.Among 165 cases of MPP children??95 cases were severe??while 70 cases were mild. The level of D-dimer in the severe c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ld??the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2.D-dimer levels of the cases who had the image feature of lung patchy shadow??95 cases????pleural effusion??68 cases????and atelectasis??35 case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 not ??P??0.01??respectively??. 3.The plasma D-dimer level in cases with extrapulmonary complications??27 c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ases without extrapulmonary complication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4.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level of D-dimer and fever procedure??white blood counts??WBC????neutrophile granulecyte ratio??N%????C-reactive protein??CRP????as well as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all P??0.01??.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D-dimer in MPP patients can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of D-dimer levels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MPP??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颅内出血是造成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智力及运动障碍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可减少残疾、提高生存质量。方法研究16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产前因素及生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有意义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胎膜早破、1分钟Apgar评分≤7分、使用PS及呼吸机治疗、上机时间>3 d、入院时PT>20 s、生后1 d和2 d低钠血症及生后1 d pH值<7.25为VLBW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结论1分钟Apgar评分≤7分和使用呼吸机治疗是VLBW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凝血功能和内环境紊乱均与缺氧窒息有关。因此,作好产前保健,减少窒息及生后合并症发生,有利于降低VLBW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297-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