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胆管癌为胆管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明确诊断后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生存时间一般为6个月左右。多数文献报道,手术切除为肝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但因术前对可切除性评估的误差,致使部分情况下无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价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hepatic hilum cholangiocarcinoma,HHC)的分型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MSCT及MRI均定性诊断为HHC的患者25例,对MSCT轴位图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MRI轴位、冠状位图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进行分析,分别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并与术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比较MSCT及MRI对HHC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价的情况。结果25例中,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2、4、3、9和7例;1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2、3、1、5和1例。MSCT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rlette分型诊断准确性达84%(21/25),MRI诊断准确性达88%(22/25),两种方法的分型结果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MSCT及MRI对肿瘤术前可切除性评价与术中评价一致率均为80%(20/25),两种方法对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门部常见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患者会发生梗阻性黄疸,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肿瘤正确的分期及术前可靠的可切除性评估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1,2]。本文通过分析30例肝门部胆管癌肝细胞癌患者的MSCT及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MSCT及MRI对肝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起源于肝内胆管,发生左右肝管汇合区,在肝脏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胆管肿瘤中位居第一,占胆管癌的58%-75%。由于肿瘤生长缓慢和隐蔽,早期影像学诊断困难;但由于肝门区有许多重要的血管,手术时多数癌肿已侵犯周围组织,手术切除难度大,预后很差。笔者搜集术前行MR检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28例,旨在探讨MR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CT与MRI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胆管癌具有嗜血性特征,易侵犯周围结构,而胆管受侵范围、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肿瘤能否切除密切相关.因此,肿瘤可切除性的准确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CT和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 能为其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介绍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分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并重点阐述CT和MRI评价其可切除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肝门胆管癌具有嗜血性特征,易侵犯周围结构,而胆管受侵范围、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与肿瘤能否切除密切相关。因此,肿瘤可切除性的准确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CT和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能为其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介绍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分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并重点阐述CT和MRI评价其可切除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低场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21例,均有完整的MRI影像资料。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100%。21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6例MRI肝门部可见稍长T1、稍长T2的肿块影,15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5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14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低场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联合应用MRCP可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评价延迟对比增强MRI在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神经周围扩散,进而评价MRI/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肿瘤分期能力。回顾性分析15例外科手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与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对手术可切除性估价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MRCP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18例在肝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 2例未见到肿块,仅表现肝内胆管扩张及管壁增厚。根据MRI与MRCP影像特点,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结果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7例,与术中所见对比符合率80%;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敏感度75%,特异度75%,诊断符合率80%。结论 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型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外胆管癌,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数的50%以上[1],在各类胆管癌中发病率最高,处理最为困难,预后亦较差。未进行治疗者通常只能生存3个月到1年[2]。1965年klatskin[3]首先描述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肝门胆管癌的MS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MRI及MRCP对肝门胆管癌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全部病例行MSCT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MRI及MRPC检查。结果:18例中浸润型9例,结节型6例,乳突型3例。直接征象表现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狭窄、肝门区结节或肿块、乳头状或息肉状向腔突出的小结节。18例中,平扫发现可疑直接征象9例,增强扫描18例全部显示清晰,病灶从轻到中度强化,均有延迟期持续强化。8例MSCT、MRI及MRCP对比:MRI平扫发现1例,CT平扫未能发现的肝门结节;MRCP发现2例,CT及MRI平扫未能显示的管壁浸润,4例肝门结节MRCP均未能显示。间接征象主要有:①18例均有肝门病灶区以上肝内胆管扩张,呈弥漫性柱状、“软藤状”、“蟹足状”或囊状;4例累及一侧胆管为局部胆管扩张;扩张胆管由肝门向外周延伸,胆总管无扩张;②3例受累侧肝叶萎缩;③4例肝叶局部受侵及肝门血管被包饶;④5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结论:MSCT、MRI及MPCP对诊断肝门胆管癌有重要价值,三种方法结合运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可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3D)CT成像对评价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予以前瞻性分析.所有病例采用动脉期、门静脉期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3D软件分别以最大强度投影(MaxIP)、最小强度投影(Min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行肝动脉造影(CTA)、肝静脉造影(CTV)、门静脉造影(CTP)及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nCTC),并作CTV、CTP与nCTC图像融合处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和一名外科医师首先依据3D像对肿瘤分型做出判断,然后结合二维(2D)轴位像(AI)和多平面重组(MPR)分别观察肝血管及肿瘤有无转移,最后就肿瘤能否切除做出判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CT对肿瘤分型的准确度为94.1%(16/17).MaxIP显示肝动脉(HA)主干及分支超过3级;门静脉(PV)、肝静脉(HV)主干及分支超过5级;SSD显示分别为2级、4级.2D像对观察肿瘤有无转移效果良好,3D像显示肝血管、胆管直观、清楚;融合像则对全面勾画肿瘤与肝血管、胆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佳.3D结合2D像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的敏感性为80%(4/5),特异性为83.3%(10/12),准确性为82.4%(14/17). 结论 3D CT成像可整体显示肿瘤与扩张胆管及肝血管的关系,结合2D影像可作为评价肝门胆管癌能否切除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保东  何兵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21-1025
目的:分析MSCT与高场MRI在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I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HCC的MSCT与高场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5中8例行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4例仅行CT扫描,余3例仅行MRI及MRCP检查。CT及MRI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CT或MRI平扫均见肝内胆管扩张,5例显示扩张的肝管逐渐狭窄变细,10例显示扩张肝管呈突然截断征象,7例显示扩张的左右肝管未能汇合。强化扫描显示肝门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所有病例均见结节样小灶性肿物。15例中12例病变于动脉期即见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亦呈高密度或高信号;3例于动脉期呈边缘环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渐趋均匀。结论:IH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及高场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100%;18例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BI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2例,门静脉受侵10例,淋巴结肿大8例;而相应的CT显示为11、0、5和6例。结论 CT与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CT及B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CT和B超均在90%以上,而在定性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现上,CT优于B超,二者对浸润型、外生型及腔内息肉型的分类诊断结果也有所不同。同时我们体会,间接征象也是诊断肛门部胆管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方法:对MSCT连续性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62例患者分别依次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所有图像均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判断病变类型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02年TNM分期判断病变分期。62例均经手术病理(54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8例)证实。结果:62例全部为肝门胆管癌,6例MSCT术前评估不可切除与术中评估一致,56例术前MSCT评估手术可切除中有2例术中评估为不可切除,MSCT诊断可切除组与术中诊断可切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组较平扫、增强扫描更能提高早期诊断的符合率(P〈0.05)。结论:MSCT对肝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高,对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术后长期置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 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自我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患者置管期间心理、饮食、活动指导和自我护理宣教,配合有效的长期导管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度过置管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切除率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但肿瘤生长常造成支架再次堵塞,因此,人们在引流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局部肿瘤的控制、对经胆管^192Ir内照射控制肿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