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敏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42-1043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将2002-2007年收治的21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卒中组40例、对照组(无脑卒中组)17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及合并疾病、用药情况。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中,其脑卒中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70岁、持续性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左心房增大、未抗栓治疗是老年房颤并发脑卒中的高危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可减少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1996~2005年44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卒中组96例、对照组(无脑卒中组)35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病史、合并疾病、体征及辅助检查、用药情况。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脑卒中危险因素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75岁、持续性房颤、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心力衰竭、未抗栓治疗是老年房颤并发脑卒中的高危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减少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辉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4):392-393,395
目的:探讨老年人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再发组(109例)与首发组(326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冠心病4种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高血脂是明显增加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糖与冠心病不是增加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再发多见于老年患者;高血压与高血脂明显增加再发脑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26例老年房颤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和肺心病对老年人房颤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与老年人房颤的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强化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周勇 《中外健康文摘》2007,4(6):133-13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性和致死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老年房颤的病例逐渐增加,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也在发生改变。为探讨老年房颤的危险因素,以期在临床上更有针对性地预防的治疗,本研究对我院237例老年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特征与危害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可占成年人口的近7%,房颤也是老年人最常罹患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与人类老龄化密切相关,70%的房颤患者年龄在65~85岁之间。房颤通过引发或/和加重原有心脏疾病,使老年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非房颤者明显升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房颤就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老年人房颤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年龄因素以外,还有其它的促发房颤的病因学因素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春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227-227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1例老年人房颤,观察房颤的类型、病因、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布。结果:老年人房颤191例(62.1%),持久性房颤153例(80.1%),全部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高血压74例(38.7%),冠心病60例(31.8%),左心房增大132例(69.1%),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89例(46.6%),缺血性脑卒中40例(20.9%)。结论:老年人房颤发病率高,多见持久性房颤,以器质性心脏病为发病基础,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病因,多合并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8.
刘维平 《医学文选》2005,24(5):761-76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有30%的房颤发生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房颤最严重的临床后果是栓塞和心衰,房颤可使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3~4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加3倍,死亡的危险性增加1.5~3倍。房颤可根据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组和心房颤动无脑卒中组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总胆固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病史、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是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童  汤晓萍  杜娟  胡爱芬  徐琴 《浙江医学》2007,29(8):884-88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引起脑卒中、血栓性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已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疾病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炼化企业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体检,分析房颤的发病状况及房颤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房颤动10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年龄大于等于60岁,心电图确诊为心房颤动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02例为房颤组,同期同时选取相同条件的非心房颤动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房颤组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钙化49例(占48%),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房颤组38例,对照组18例,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房颤组17例,对照组7例,两组有非常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房颤动的病因以老年退行性心瓣膜钙化为主,其次为高血压病,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已退居第三,心房颤动与心表彰,民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脑栓塞是其引发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老年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在70岁的住院患者中为24.8%,80岁以上高达32.86%;并发脑卒中的患者30d病死率高达24%,且幸存者多遗留有身体残疾.因此,老年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栓治疗和积极防治脑栓塞是减少致死致残率的关键措施.2011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我国首个《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1],在卒中风险评估、室率与节律控制药物治疗方法、抗栓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均体现了老年患者的特点.现将有关"老年房颤抗栓治疗"部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6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并与78例老年高血压病但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max、P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LAD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立恒 《当代医学》2014,(18):59-60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住院治疗的16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6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64例患者中有68例发生SAP,发病率达到41.46%;单因素分析:年龄、入院NIHSS评分、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肺部及心脏疾病、鼻饲治疗均与SAP的发病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65岁、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肺部疾病史、鼻饲治疗均是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与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21年7月,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80岁)被纳入研究。主要终点为90 d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率、血管再通等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ale,mTICI)和颅内出血转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最终纳入74例患者。良好预后(90 d mRS 0~2分)率为21.6%,血流良好再通(mTICI 2b?3级)比例为77%,全因死亡率为36.4%,颅内出血转化率为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8.35,95%CI:1.98~169.77,P=0.01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42,95%CI:1.15~1.75,P < 0.001)、总流程时长(OR=1.01,95%CI:1.00~1.02,P=0.030)是老年房颤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如合并基线NIHSS评分高和/或非阵发性房颤时,选择取栓治疗要更慎重。也需进一步提高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率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中老年心房颤动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未明确病因的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定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房颤患者62例定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危险因素,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与冠心病关系。结果高血压患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持续性房颤为45.45%,明显高于本组阵发性房颤16.17%(P〈0.05),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ST-T改变为47.37%,与本组非ST-T改变及对照组ST-T改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为心房颤动高发人群,如有危险因素或并发危险因素,未明确病因合并持续性房颤且ST-T改变患者,应考虑为冠心病引发,但不能确诊,仍应以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付刚  夏豪  朱小山 《广西医学》2016,(4):464-466,470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容积(MPV)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9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50例及非脑卒中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MPV水平,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对MPV预测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 与非脑卒中组相比,脑卒中组MPV、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CHADS2评分、左心房内径(LAD)明显增高,既往合并高血压病史及饮酒史患者比例更高(P<0.05).MPV、LAD及高血压为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MPV预测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P <0.05),最佳诊断值为10.65 f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0%和55.7%.结论 MPV与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密切相关,对心房颤动患者监测MPV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雪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27-102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对脑卒中的预后影响。方法:筛选了2005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心房颤动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80例脑卒中患者中,40例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发生率达15%,而对照组住院死亡发生率为5%,心房颤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房颤合并脑卒中16人,住院死亡率25%,房颤合并脑卒中24人,住院死亡率8%。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也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率高。二者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袁鹏  毕齐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699-240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出院诊断中包括"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并实施RFCA的住院患者4 573例,根据RFCA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及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和合并症、心房颤动类型、手术次数、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入院及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4 573例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卒中组),发病率为0.48%,其中脑梗死19例(0.4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0.07%);其余4 551例未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卒中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卒中组患者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发病率、心房颤动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OR=21.342,95%CI(6.549,69.546)〕、心功能不全〔OR=8.782,95%CI(3.173,24.308)〕、持续性心房颤动〔OR=2.990,95%CI(1.137,7.860)〕是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住院期间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卒中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13(24)d与5(2)d〕,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9.09%(2/22)与0.13%(6/4 551)〕,出院时ADL评分低于对照组〔(89.8±14.6)分与(99.1±4.1)分〕(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RFCA后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院内病死率,影响患者生活能力;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心功能不全、持续性心房颤动是RFCA后住院期间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筛选和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助于减少RFCA后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9例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44)和非死亡组(n=55),对可能影响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99例老年SAP患者死亡率为44.44%,老年SAP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年龄、脑卒中类型、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脑出血、高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是导致老年S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影响老年SAP患者预后的有多种危险因素,应尽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