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研究发现,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家族及其信号通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癌细胞增殖、转移和血管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这一家族及其信号通路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已陆续开发和应用。本文就RTK家族成员的结构、功能及抑制剂在NMIBC靶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肾实质肿瘤发病状况的变化 ,对 1970~ 1997年底 2 30例肾实质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2 30例均为肾实质肿瘤 ,年龄 13~ 75岁 ,平均 5 1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和手术病理确诊。获得病理检查的 2 0 2例中 ,恶性肿瘤 188例 (占 93 1% ) ,其中肾细胞癌 16 8例 (占 89 4% ) ,肾肉瘤 12例 (占 6 4% ) ,肾胚胎瘤 6例 (3 2 % ) ,肾鳞癌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 1例 ;肾良性肿瘤 14例 (占 6 9% ) ,主要是肾错构瘤和平滑肌瘤。部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不详。临床分期按简化的Robson分期法。将本组病例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年来收治的 93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 176例同期治疗的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对比。结果 偶发性肾癌组和非偶发肾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侧和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偶发性肾癌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 ,术后 3年 (83 6 % )和 5年 (6 8 6 % )生存率高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结论 偶发性肾癌是肾癌未出现临床表现的一发展阶段 ,并非肾癌的另一类型。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此类型的病理分期低、瘤体小 ,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又名卵黄囊瘤,是由胚外结构一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性腺外者非常少见。我科遇到10例,现就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华杰  童茂荣 《医学综述》1995,1(3):101-103
<正>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s,TMs)是肿瘤细胞分泌的物质.通常是肽类.因为正常细胞不分泌或仅少量分泌这些物质,所以正常情况下血清中不存在或仅以低浓度存在TMs.TMs的临床价值在于(1)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2)为预后评价提供指导;(3)有助于选择辅助化疗及有助于评价治疗反应及诊断早期复发.目前研究较多的TMS包括四大类:肿瘤相关抗原、其它多肽类抗原、酶类及激素类.本文就常见的酶类及激素类TMs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分Ⅰ、Ⅱ、Ⅲ级,属潜在恶性,有时是明显恶性。目前国内及国外的专家学者对GCT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多与之相关的肿瘤因子也随之得到更多的关注,根据各种肿瘤因子在GCT中的不同表达及意义引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住院部2010年8月—2015年6月收治肾肿瘤患者6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实验组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27.1±18.3) min、热缺血时间(19.6±1.3) min、出血量(98.3±12.5) mL、住院时间(7.2±1.0) d,并发症发生率15%(3/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已于1985年用于治疗癌症病人。因此,如何大量、快速、简便地诱生高效价的TNF,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多种动物经卡介苗(BCG)或短小棒状杆菌(CP)刺  相似文献   

9.
张彦明  王志平 《医学综述》2000,6(11):497-499
<正>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迄今发现的抗瘤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体内外实验均显示了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因此,TNF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现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TNFα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及TNFα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杨军  王德林 《医学综述》2012,18(6):937-93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组),3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组)。结果 LPN组与OPN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进食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无局部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临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1.
中心型肾肿瘤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迅速发展,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明,LPN与肾部分切除术(openpartial nephrectomy,OPN)具有相似的近期和远期效果[1-6],而对于中心型肾肿瘤(central tumor)或肾门旁肿瘤(hilar tumor),因为肿瘤位置较深、与肾门血管关系密切,其技术操作难度明显增大,尤其是中心型肾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及超声辅助下行中心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12例经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及超声辅助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中心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6.2±2.8)岁;肿瘤平均直径(2.2±1.4)cm。术前均经超声、CT、MRI或CT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后腹腔镜常规方法游离出肾动脉、肾静脉及肾脏,切开腋后线与腋前线的两个Trocar之间的皮肤及肌肉,建立小切口,将超声探头从小切口置于肾表面,对肿瘤进行定位并标记手术切缘,放置冰屑于肾周,行肾动脉阻断或动、静脉阻断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24.5±5.8)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6.3±8.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8±21.6)mL。切缘阴性率100%,平均手术切口(8.8±2.4)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4±2.6)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平均(13.6±7.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及超声辅助下对中心型肾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热缺血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43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A组)和50例同期开放性肾癌根治术(B组)的临床资料, 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均行B超、IVP、CT或MRI检查术前明确诊断.采用后腹腔镜手术行肾癌根治43例,同期50例行开放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患者肿瘤大小2.0~8.5 cm,平均5.2 cm.B组患者肿瘤大小3.0~10.2 cm,平均5.7 cm.两组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 T3aN0M0.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6±35) min和(137±53) min (P>0.05), A、B两组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32±75) ml和(412±110) ml (P<0.01), A、B两组术后镇静剂用量分别为(20±10) mg和(120±20) mg,(P<0.01), A、B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8±12) h和(72±16) h (P<0.01), 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5±1.4) d和(13.7±3.3) d(P<0.05), A、B两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14.3±3.1) d和(23.9±6.5) d (P<0.01).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较开放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达到同样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参与介导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肾脏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冯家成  任旸  任大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65-2167
目的:探讨肾脏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病理组织学表现。结果:后肾腺瘤由紧密而规则排列的圆形小管和含有圆形细胞巢的实性区域相间构成,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瘤细胞胞浆少,细胞核小,深染,圆形到椭圆形,核仁不明显,细胞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像。间质疏松水肿样,无细胞。免疫表型:瘤细胞角蛋白(Pan-ck),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阳性表达,CD57呈弥漫性强阳性,WT1呈弥漫性胞浆弱阳性,CD56,CK7,EMA,癌胚抗原(CEA)及Ki-67呈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疑阳性。结论:肾脏后肾腺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胚胎性上皮源性肿瘤,因其良性的生物学特征应与肾母细胞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及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季峰 《浙江医学》1998,20(12):765-767
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胃粘膜细胞可发生多个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胃癌发生发展,其中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的原癌基因,如C-erbB-2及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met及K-sam等,在胃癌均以扩增、重排或过度表达等形式高频出现,下面就这些编码RTK原癌基因与胃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景峰  王海芳  刘莉  梅其炳  赵德化 《医学争鸣》2000,21(10):1191-1191
0 引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肿瘤坏死因子(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hTNF)的氨基酸序列已搞清,并克隆出其编码的cDNA,可大量制备TNF用于癌症治疗. 天然TNF(基因重组人TNF, rhTNF)可产生较多的副作用如肝脏损伤,肠道组织坏死性改变和发热等[1],妨碍了其临床应用.对天然TNF的基因改造后获得新型基因重组人TNF(nrhTNF)[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肾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式手术病例。手术时间75~110(96.4±10.7)min,热缺血时间10~21(17.5±3.2)min,术中出血量40~120(56.4±7.9)ml,术后住院时间3~6(4.5±1.3)d;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提示,1例患者肾透明细胞癌切缘呈阳性,其余患者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术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均低于术前(P<0.01)。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颈静脉球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静脉球体瘤(Glomus Jugulare Tumor),又名颈动脉体样瘤(Carotidbody-like Tumor),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Nonchromaffin Paraganglioma),或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等名词。但近年来倾向于根据临床解剖部位分类,即肿瘤发源于颈静脉球区的称颈静脉球体瘤,发源于鼓室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年来49例RLPN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左肾者23例,右肾者26例,肿瘤直径平均为3.9(1.5~6.3)cm。应用后腹腔镜下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脏器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2(45~13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7(13~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0~500)mL。术后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3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嗜酸细胞瘤3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尿漏者1例,肾周血肿者1例,肾功能不全者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9(7~12)d。随访时间4~4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RLPN具有安全、出血少、恢复快、微创等优点,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