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氟丙烷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玉梅  汤合珍  姜玲 《护理研究》2003,17(12):716-716
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特殊类型 ,为恢复良好的视力 ,我院采用全氟丙烷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2 6例 ,眼内注入全氟丙烷方法简单 ,时间短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更主要的是废除了黄斑部冷凝 ,保护了黄斑部视细胞 ,配合精心护理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2 6眼 ,男 16例 ,女 10例。右眼 17例 ,左眼 9例。年龄 16岁~ 68岁 ,平均 44 .9岁。视网膜脱离范围 :1个象限 4例 ,2个象限 16例 ,3个象限 4例 ,全脱离 2例。合并周边裂孔情况 :单纯黄斑孔 9例 ,合并周边裂孔 17例 ,周边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共16例16眼,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术后1~3d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总结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年龄(46.4±14.4)岁(19~68岁),病程(16.8±14.7)d(3~60d),术后随诊时间(7.3±7.0)个月(1~28个月)。15例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8个钟点内,l例裂孔位于颞下方。14例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其中10例1个裂孔,3例2个裂孔,1例3个裂孔,另2例有多发筛状裂孔,但裂孔范围小于3个钟点。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5例在术后4d至4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为原视网膜裂孔未能闭合,2例为新发裂孔。一次手术未成功的患者,再次或者多次手术后视网膜总复位率为100%。一次手术成功的8例患者中,5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无变化;两次或者多次手术的8例患者中,3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1例无变化,2例下降。9例黄斑脱离的患者中,7例术后视力提高,而7例无黄斑脱离的患者中,3例术后视力提高。结论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注气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3.
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14岁以下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11例(12只眼)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随访时间3个月~18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住10眼(83.3%),视网膜再次脱离2眼。术后视力光感至眼前指数8眼(66.7%),0.05~0.2者4眼(33.3%)。其中7眼术中应用过氟化碳展平后瓣,5眼结合环扎加压。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治疗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影响儿童视力预后因素与术前视力、视网膜再次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及剥夺性弱视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7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使有过氟萘烷展平视网膜,眼内激光及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于过氟萘烷交换。结果7例手术后出院时视网膜均复位。C3F8气体填充2例中1例气体吸收后局部视网膜脱离,二次16%C3F8填充,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5例于术后6个月一10个月取出眼内硅油3例,其中1例视网膜再脱离,二次注入硅油。7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及术中使用过氟萘烷、眼内激光、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人工晶体眼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 共16例16眼, 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 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术后1~3 d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总结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  16例患者中, 男8例, 女8例, 年龄(46.4±14.4)岁(19~68岁), 病程(16.8±14.7)d(3~60 d), 术后随诊时间(7.3±7.0)个月(1~28个月)。15例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8个钟点内, 1例裂孔位于颞下方。14例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 其中10例1个裂孔, 3例2个裂孔, 1例3个裂孔, 另2例有多发筛状裂孔, 但裂孔范围小于3个钟点。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2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 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 5例在术后4 d至4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 其中3例为原视网膜裂孔未能闭合, 2例为新发裂孔。一次手术未成功的患者, 再次或者多次手术后视网膜总复位率为100%。一次手术成功的8例患者中, 5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 5例术后视力提高, 3例无变化; 两次或者多次手术的8例患者中, 3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 5例术后视力提高, 1例无变化, 2例下降。9例黄斑脱离的患者中, 7例术后视力提高, 而7例无黄斑脱离的患者中, 3例术后视力提高。  结论  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注气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 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因此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直视下冷凝裂孔联合环扎加压不放液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术式的适应证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52只视网膜脱离眼行直视下冷凝裂孔联合环扎加压不放液术,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网膜复位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6年。结果:52眼中44眼1次手术成功复位视网膜、2眼经二次手术治愈、6眼手术失败。结论:直视下冷凝裂孔联合环扎加压不放液术封孔确切,手术安全易操作,避免放液并发症,适用于玻璃体无明显增殖的膜分级A以下的视网膜脱离眼,而伴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眼不宜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7.
晶体半脱位可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散光,也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其手术治疗较为复杂,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晶体脱位程度和晶体核硬度、有无并发症等。作者2000年10月~2005年4月手术治疗晶体半脱位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32例(32只眼),男27例,女5例,年龄17~74岁,其中25~45岁者占75%。随访时间4~28个月。眼部情况:外伤性晶体半脱位28只眼,白内障过熟期2只眼,不明原因2只眼。晶体脱位范围≤1个象限9只眼,1~2个象限10只眼,≥2个象限者13只眼。晶体核硬度Ⅰ级7只…  相似文献   

8.
我院 1 0年来共开展了视网膜脱离手术 67例 ,其中采用巩膜外冷凝 外加压 放液 环扎术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 8例 (眼 ) ,现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8例 (2 8只眼 ) ,其中男性 1 3例 ,女性1 5例 ,年龄 2 1~ 65岁 ,2个或 2个以上裂孔 1 6例 ,有鱼嘴样或马蹄形裂孔者 2 6例 ,脱离范围 >1个象限 2 7例 ,>2个象限 1 2例 ,其中近视 2 0例 ,合并PVRC1级以上的 1 5例 ,伴有广泛性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7例 ,病史最长的 2年 ,最短的 2d ,术后随访 1~ 6个月。手术器械及材料 :国产二氧化碳冷疗器 (DCS~Ⅱ型 )、国产铲针 5~ 0…  相似文献   

9.
杨敏  钟凌  余海江  于莎 《华西医学》2009,(5):1074-1076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8例(38眼),术前在三面镜下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放出视网膜下液,在裂孔及周围行视网膜冷凝,作硅胶垫压及环扎带。最后顶起硅胶垫压块,证实裂孔位于巩膜脊前坡上,视裂孔位置及眼压情况,玻璃体腔内注入C3F8。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裂孔封闭36眼(94.74%),视网膜完全复位34眼(89.47%),视网膜下积液2眼(5.26%),于7~10d吸收。有2眼术后发现垫压嵴偏离视网膜裂孔,经再次手术调整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28眼(73.68%)。结论:显微镜直视下经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惰性气体C3F8填充。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36例(36眼)患者3眼视力无提高,其中1例患者术后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二次玻切术视网膜复位和硅油填充,2例因白内障加重视力下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余33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裂孔封闭,无玻璃体积血复发。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时早期行玻璃体切除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气体填充是有效的、可靠的方法,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网脱 )手术治疗中 ,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使裂孔能紧贴在手术嵴上并形成牢固粘连 ,在巩膜扣带术中采用巩膜外电凝或冷凝 ,至今仍被认为是手术成功的常规步骤。近年来人们在治疗网脱手术中对巩膜凝固应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 1996年来采用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网脱31例 31眼 ,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孔源性网脱。共 31例 31眼 ,男性 2 2眼 ,女性 9眼。年龄最大 6 4岁 ,最小 17岁。发病时间 2周内 10眼 ,~ 3个月 17眼 ,~ 14个月 4眼。视力光感指数 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放液巩膜外视网膜裂孔处局部垫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4例(64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单纯巩膜外视网膜裂孔处加压不放液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随访12-48个月,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58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0.62%。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放液巩膜外视网膜裂孔处局部垫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少,术后视功能恢复稳定,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是确切地封闭视网膜裂孔。  相似文献   

13.
本院1995年2~11月,采用不放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病人20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单眼19例,双眼1例,年龄12~56岁,平均32岁。无明显诱因16例,有外伤史者4例。病程2~1460d,平均41d,近视眼12例,正视眼8例,网脱范围:1/4象限8眼,1/2象限4眼,2/3象限3眼,3/4象限6眼。单个裂孔14眼,多个裂孔5眼,未见裂孔2眼。裂孔形态:圆形15眼,梭形3眼,马蹄形2眼。锯齿缘截离1眼。按赵东升分级法,玻璃体膜I级14眼,Ⅱ级7眼。手术方法为透热电凝封孔加巩膜外局部硅…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995年~ 1998年采用高频透热电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45例 145眼,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45例 145眼:男 84例,女 61例;右眼 87例,左眼 58例;年龄平均 30岁,病程 1个月以内 62例, 1~ 3个月 50例, 3~ 6个月 15例, 7~ 12个月 12例, 1年以上 6例,最长 2年,最短 3d。裂孔分布情况,颞上象限 80例,颞下象限 29例,鼻上象限 10例,鼻下象限 6例,裂口多于 2个以上者 20例。 方法:术中应用高频透热电凝器释放视网膜下液,余手术方法同常规巩膜外加压术。 2结果 视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2006-01/2007-10开展玻璃体切割术56例,经细致地观察及护理,均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其中玻璃体病变1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眼外伤11例,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5例,黄斑裂孔5例。术中玻璃体腔内注气20例,注硅油25例。术前视力:0.02~0.045例,20cm指数20例,20cm手动25例,光感11例。术后56例中45例视力不同程度地提高,5例视力无改变,4例视力比术前差,2例术后再次视网膜脱离,二次手术复明。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88年11月开始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作视网膜脱离手术,现小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为1988年11月~1991年3月住院的无选择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病例,共作120例,121眼。男84例,女36例。年龄11~68岁,以50~60岁最多。右眼58例,左眼61例,双眼1例。病程<1个月70例,1~6月43例,6月~1年5例,>1年2例。视网膜脱离范围:>1/4~1/2眼底83眼,>1/2~3/4眼底30眼,>3/4眼底至全脱8眼。视网膜裂孔数目:单一孔78眼,一个以上孔38眼,未找到孔5眼。裂孔性质:视网膜裂孔113眼,其中黄斑裂孔9眼,锯齿缘离断8眼。膜形成的程度:按赵东生膜分类法计Ⅰ级膜62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 ,我科采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周边孔性视网膜脱离 4 2例 4 2眼 ,术后均采用特殊体位 16h以上 ,对促进视网膜的复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4 2例 4 2眼 ,均为裂孔位于上方 2 4 0°周边部、裂孔≤ 1PD(视乳头直径 )、单个或多个裂孔但在一个钟点范围内的视网膜脱离。其中男 2 7例 ,女 15例 ,年龄 19~ 6 7岁 ,平均年龄 (41.9± 7.8)岁。右眼 2 9岁 ,左眼13例 ;视力 <0 .0 13例 ,0 .0 1~ 0 .10 15例 ,0 .12~ 0 .3018例 ,0 .4 0~ 0 .6 0 4例。1 2 方法。间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2例(34只眼),术前视力0.02~0.50,其中≤0.10者27例(29只眼,占93%)。裂孔为下方锯齿缘截离者7例(9只眼);其余均为萎缩孔。裂孔位于颞下方15例(15只眼),颞上方6例(6只眼),鼻上方3例(3只眼),鼻下方1例(1只眼)。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给予巩膜外环扎、冷凝,19例(20只眼)行视网膜下放液,其中包括7例锯齿缘截离病人。结果随访3~24个月,34只眼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0.02~0.20。结论单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但视网膜功能恢复受限。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羆`舷2003年4月至2007年7月我院超声诊断视网膜脱离患者78例,共86只眼;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8~72岁,平均48.5岁.其中左眼脱离32只占37.2%,右眼脱离38只,占44.2%,双眼脱离8例,计16只眼,占18.6%.患者视力下降1d~2年,经眼科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  相似文献   

20.
曹健  周哲  王键  靳寅 《临床医学》2012,32(1):101-102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做硅胶填压及环扎带.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检查裂孔是否封闭,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8例,视力提高34眼,下降1眼,不变3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30眼,0.1~0.3者5眼,<0.1者3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2例.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