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胃癌诊断及肿瘤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38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与术后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造影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但是它在表现三维空间关系上不如VR。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只是导致心肌缺血的相关原因之一,内皮及血管舒缩等功能异常也是相关因素.目前已认识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可靠地预测管腔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特别是对临界狭窄更是如此[1-3].尽管目前冠状动脉CTA形态学评估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准确度,但和功能学方法比较,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则较低,也不能有效预测与特定狭窄相关的心肌缺血[4].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胃癌血供的显示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婷  弓静  田建明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109-11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胃周血管及胃癌血供的显示。方法:40例进展期胃癌,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胃周血管及肿瘤血管。结果: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VR上能够很清晰的显示出来,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但是它在表现三维空间关系上不如VR。当肿瘤与血管有脂肪间隙,或血管完全或部分被肿瘤包绕时,未见明确的管腔狭窄。有6例患者肿瘤侵犯血管,管腔有破坏。结论:64层CTA多种成像方式能比较好的显示胃周血管,以及肿瘤与血管的毗邻、接触面、包绕程度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手的血供采源 手的血供主要来自尺动脉和桡动脉,有时并有正中动脉参加。以上3支动脉中以尺动脉最为重要,次之桡动脉,再次之正中动脉。这是因为:(1)尺动脉管径较粗,因而其供血量亦相应较多,据徐恩多等测量250个手血管标本,在前臂中段尺动脉内径平均为3.8mm,桡动脉为3.1mm,在腕部尺动脉内径平均为3.5mm,桡动脉为3.0mm。(2)手部供血系统中最重要的掌浅弓,多数由尺动脉或以尺动脉为主构成。综合各家资料,掌浅弓由尺动脉单独构成的约占50%,由尺,桡动脉共同构成的约占40%,由正中动脉或尺、桡、正中动脉共同构成的不到10%。  相似文献   

5.
化疗栓塞前后用多层螺旋CT评价肝癌血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官泳松  胡颖  贺庆 《放射学实践》2007,22(8):878-881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其高度恶性的特点著称,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预后极差[1].由于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多数已为中、晚期,不能采用剖腹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供血不足判断意义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全余 《西南军医》2008,10(3):124-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椎动脉狭窄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判断意义。方法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与计算机后处理重建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SCTA能够同时显示椎动脉与毗邻结构,三维成像能判断椎动脉狭窄、受阻部位,狭窄程度,原因及椎动脉畸形。结论SCTA对椎动脉狭窄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祝跃明  何剑  金中高  吴晓 《放射学实践》2005,20(11):978-980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3D-MS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3D-MSCTA重建。结果:12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回肠者1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系膜1例。CT增强扫描病灶均呈明显强化,3D-MSCTA均清晰显示了增粗的肿瘤供血血管。结论:小肠间质瘤为富血供肿瘤。  相似文献   

8.
肺叶切除术对心肌血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肺手术对心肌血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A、B、C3组。A、C组首先建立冠状动脉狭窄模型。1周后处死C组犬,观察心肌超微结构;A、B组分别行右上肺叶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血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心肌核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病理改变。结果显示,肺叶切除术可导致和加重心肌缺血;PO2及SaO2下降;CI下降(P<0.01),MPAP、PCWPey LVEDP增高(P<0.05;P<0.01;P<0.01);A组LVEDP较B组明显增高,CI较B组下降。提示,肺叶切除术可导致心肌缺血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冠脉狭窄者危险性更大,手术使血PO2及SaO2下降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性肝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别算出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PVP)。结果: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灌注参数中HBF、MTT、HAF、HA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其中HBF、MTT、HAF、HAP可用于定量评价肝癌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不同肝叶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动脉和门静脉在不同肝叶的血流分配情况。方法选择能在同一CT横断面内同时显示肝左内叶、左外叶,肝右前叶、右后叶及门静脉主干或左右主支的健康成人30例,行CT灌注扫描,去卷积算法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肝灌注指数(HPI)、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所得结果按不同肝叶分组,进行方差分析。统计软件为SAS6.12,检验水准α=0.05。结果肝左、右叶的血流灌注指数有显著性差异;右前叶与右后叶、左内叶与左外叶灌注指数无明显差异;合并肝右前、后叶;肝左内、外叶得:肝左叶灌注指数为31.75%±5.28%,肝右叶灌注指数为5.2%±0.9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Ρ<0.05),HBF、HBV、MTT在不同肝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左叶的灌注指数明显高于肝右叶:肝左叶的动脉供血比例明显大于肝右叶。  相似文献   

11.
肝脏血流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脏为双重血供器官,其血液约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于门静脉,两者间存在交通,其途径包括肝窦、肝血管、肿瘤内和胆管周嗣血管丛。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中任何一个血管系统异常均可出现肝脏灌注异常,在CT或MRI检查时表现为异常灌注(hepaticperfusiondisorder),多呈局部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transienthepaticparenchymaenhancement,THPE),也可表现为静脉血管过早显影及局部低强化等。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单一层面肝动脉造影薄层动态CT扫描(SLDTS-CTHA)结合对切除标本的组织学研究,评价富血供肝细胞癌(HCC)血流动力学以确定肿瘤主要引流血管。32例HCC患者普通肝动脉造影CT发现32个直径9~53mm(平均25mm)的高密度瘤灶,SLDTS-CTHA时肝动脉内注射320mgI/ml对比剂10ml(1ml/s),层厚1mm(22例)或3mm(10例),以1s间距重建图像。对包括本组9例在内的40个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 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BA—MSCTA和PA—MSCTA)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肺癌血供。方法 对1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BA—DSA和PA—DSA)后,留置导管行PA—MSCTA和BA—MSCTA,判定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对肺癌的血供。结果 PA—MSCTA和PA-DSA上均未见明确的肺动脉供应肿瘤,也未见肿瘤内部和边缘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BA—DSA和BA—MSCTA上均可见肿瘤内部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以及对比剂进入肿块内部。PA—MSCTA清晰显示肿块内部及其与肺动脉的关系。BA—MSCTA上5例可见肿瘤内血管和对比剂部分缺损,7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染色,其中BA-DSA上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染色的4例中,3例染色的淋巴结个数增多。结论 MSCTA是研究肺癌血供的较好方法,该研究再次证明肺动脉不参与原发性肺癌的血供,但应注意多支体循环供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显影特点。方法:搜集卵巢肿瘤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患者104例122侧(原发肿瘤72例79侧,转移肿瘤32例43侧),根据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分组,A组≤4.0cm(28侧),B组3~5cm(50侧),C组≥5.0cm(44侧),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分析原发性与转移性、不同直径肿瘤的供血动脉显影特点。结果:122侧卵巢肿瘤总的供血动脉显影率为89.3%(109/122)。79侧原发性和43侧转移性卵巢肿瘤供血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8.6%(70/79)、90.7%(39/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OB显影率分别为77.9%(95/122)、53.3%(65/1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中,OA显影率分别为53.6%、80.0%、90.9%,OB显影率分别为28.6%、38.0%、86.4%。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其特点,随着肿瘤增大,供血动脉显影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5.
胃癌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卓灵  龚水根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2009,24(1):104-107
胃是形态位置多变的空腔脏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镜及活检病理诊断是传统的检查方法。内镜超声、MRI及核素扫描对胃疾病的诊断各有其价值。胃的CT检查开展较迟,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水低张动态增强扫描开始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MSCT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64层MSCT显著提高了图像的分辨力,真正实现了各向同性分辨力,在胃肿瘤方面的应用已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提高了对胃癌的检出率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CT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胃供血动脉的显示及血管变异的检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的连续66例胃癌患者资料.CT扫描根据目标血管管径及跨层走行情况,凋节滑块间距得到胃供血动脉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图像(STS-MIP),4周后利用血管追踪生长技术获得同一组病例的三维容积重组图像(AVVR).分析胃的直接和间接供血动脉显示率及来源.采用McNemar检验(精确概率法)比较STS-MIP、AVVR对胃供血动脉的显示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VVR重组上胃供血动脉显示与动脉强化CT值的关系,分析血管分支变异情况.结果 AVVR及STS-MIP对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均达到100%(66/66).对胃左动脉(LGA)和胃网膜右动脉(RGEA)的显示率分别为98.5%(65/66)、100.0%(66/66)及97.0%(64/66)、100.0%(66/66);AVVR对胃右动脉(RGA)、胃网膜左动脉(LGEA)、胃短动脉(SGA)及胃后动脉(PGA)的显示率分别为68.2%(45/66)、53.0%(35/66)、7.6%(5/66)和18.2%(12/66),低于 STS-MIP的显示率,分别为98.5%(65/66)、97.0%(64/66)、59.1%(39/66)和63.6%(4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AVVR重组方法,显示的LGEA、RGEA及SGA分别为35、64和5支,腹腔干强化CT值分别为(272±44)、(256±44)和(298±39)HU,未显示的上述血管支数分别为31、2、61支,腹腔干强化CT值分别为(229±42)、(141±26)和(249±4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43、3.641和2.278,P值均<0.05).检出迷走肝左动脉13例(发生率19.7%),腹腔干大血管分支变异7例(变异率10.6%).结论 64层CT可清晰显示胃周供血动脉及其相关变异,为胃癌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128层螺旋CT回顾性分析29例40枚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结果 术后1年内1枚支架局部轻度狭窄,狭窄度约20%;1~2年内2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轻度狭窄,狭窄度约30%;2~3年内1枚支架完全闭塞,1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狭窄度约50% ;3~5年内4枚支架近段管腔明显狭窄,并伴混合型密度斑块,狭窄度在30%~60%之间;5年以上各支架未见异常.40枚支架中,39枚支架两端血管显影均良好,其中闭塞支架所在的血管整体未见显影.结论 128层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层螺旋CT(MDCT)对胃癌进行TNM分期的回顾性评价,以探讨其对胃癌浆膜浸润的准确性,作选取经病理证实并行MDCT检查的病人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8岁)。MDCT检查前病人均饮用600mL自来水将胃扩张,扫描前5min,肌注20mg东莨菪碱以降低胃张力。扫描体位取仰卧位,以避免胃内气体引起的伪影;如果钡餐检查和内镜已发现病变,病人应取俯卧位。MDCT检查不进行平扫而直接行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马蹄肾血供和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马蹄肾患者先行64层CT平扫,然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至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马蹄肾融合的部位及其组织结构以及血供和合并症情况。结果:25例均为下极融合性马蹄肾畸形,24例峡部为肾实质组织,1例峡部为纤维结缔组织。25例患者共观察到71支肾动脉、6支副肾动脉,其中8例观察到2支肾动脉,6例观察到3支肾动脉,4例观察到4支肾动脉,1例观察到5支肾动脉,3例观察到2支肾动脉且另见1支起源于腹主动脉分叉前下壁的副肾动脉,2例观察到3支肾动脉且另见1支起源于骶正中动脉的副肾动脉,1例观察到4支肾动脉且另见1支起源于腹主动脉分叉前壁的副肾动脉。25例中11例合并肾积水,8例合并肾结石,10例合并肾囊肿,10例合并感染,1例合并肾细胞癌。18例有临床症状者均经手术证实其马蹄肾的解剖结构、血供及合并症与CT检查结果相符。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显示马蹄肾的整体形态和细微解剖结构,尤其是血供和合并症情况,为临床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