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题部分一、医学基础理论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0.5分,共10分)1.“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失D.阴阳转化E.阴阳平衡2.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A.肝火旺泻心火B.肝  相似文献   

2.
《湖南中医杂志》2005,21(1):74-76
一、医学基础理论题 (30分 )(一 )A型题 (请在下列每题 5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将代码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题 0 .5分 ,共 10分 )1.“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指的是 (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互根互用C .阴阳协调平衡D .阴阳相互转化E .阴阳互为消长2 .肾水泛溢导致脾土虚弱的病变属于 (   )A .子病及母B .母病及子C .制己所胜D .侮己所不胜E .己所不胜乘之3.“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属于 (   )A .未病先防B .既病防变C .治病求本D .因人制宜E .扶正祛邪4 .“寒因寒用 ,热因热用”属于 (   )A .…  相似文献   

3.
《湖南中医杂志》2004,20(1):69-70,F003
试题部分一、医学基础理论题 (30分 )(一 )A型题 (请在下列每题 5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将代码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题 0 .5分 ,共 1 0分 )。1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是说明 (   )A、阴阳相互对应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相互平衡2 .以下哪种治法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 (   )A、抑木扶土B、培土制水C、滋水涵木D、佐金平木E、泻南补北3.前人有“腑病以   为补”的见解 (   )A、实B、满C、虚D、升E、通4 .“精血同源”说明了以下哪两脏的关系 (   )A、肝与…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导报》2005,11(3):81-82
试题部分一、医学基础理论题(30分)(一)A型题(请在下列每题 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将代码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题 0. 5分,共 10分)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2、肾水泛溢导致脾土虚弱的病变属于( )A.子病及母 B.母病及子 C.制己所胜 D.侮己所不胜 E.己所不胜乘之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治病求本 D.因人制宜 E.扶正祛邪4、“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于( )A.逆治法 B.阳病治…  相似文献   

5.
<正> 一、多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指出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以上都不是 2、一年四季气侯温热凉寒的更替变化,属于阴阳的: A、对立制约 B、相互消长 C、相互转化 D、消长转化 E、以上都不是 3、“亢则害,承乃制”主要说明了五行间的什么关系?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E、制化 4、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阴阳失调的概念: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 5、“木火刑金”是指: A、心肝火旺,上炎灼肺 B、肝火旺乘肺金 C、肝火旺反侮肺金 D、肝病及子,心火乘肺 E、以上都不是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导报》2004,10(2):73-75
试题部分一、医学基础理论题 (3 0分 )  (一 )A型题 (请在下列每题 5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将代码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题 0 .5分 ,共 10分 )1、“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是说明 ( ) A、阴阳相互对应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相互平衡2、以下哪种治法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 ( ) A、抑木扶土B、培土制水C、滋水涵木D、佐金平木E、泻南补北3、前人有“腑病以—————— 为补”的见解 ( )。 A、实B、满C、虚D、升E、通4、“精血同源”说明了以下哪两脏的关系 ( ) A、…  相似文献   

7.
试题部分一、基础题 (3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多填错填不计分 ,每题 0 .5分 ,共 10分 )1.“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是说明 (   )A .阴阳相互对立B .阴阳互根互用C .阴阳相互消长D .阴阳相互转化E .阴阳相互平衡2 .以下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 (   )A .肝火旺泻心火B .肝火旺泻脾火C .肝火旺泻脾D .肝火旺泻肺E .肺热旺泻大肠3.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 (   )A .脾之阳气主升B .脾气以升为健C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D .升已…  相似文献   

8.
一、基础题 (30分 )(一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多填错填不计分。每题 0 .5分 ,共 10分 )1.“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是说明 (B)A、阴阳相互对立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相互平衡2 .以下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 (A)A、肝火旺泻心火 B、肝火旺泻脾火 C、肝火旺泻脾D、肝火旺泻肺 E、肺热旺泻大肠3.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 (C)A、脾之阳气主升 B、脾气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D、…  相似文献   

9.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07,20(7):53-53,F0004
一、单向选择题1.张子和认为“三消之说当从()断”。A、风B、火C、湿D、燥E、寒2.张子和认为“天地之()常则安,变则病”。A、日B、月C、水D、火E、气3.张子和认为“凡见喜怒悲惊思之证,皆以平()火为主”。A、肝B、心C、脾D、肺E、肾4.张子和认为“嗽分六气毋拘以()”。A、风B、火C、湿D、燥E、寒5.张子和认为“目疾头风()最急”。A、发汗B、催吐C、攻下D、出血E、补益二、论述题张子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儒门事亲》学习辅导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E3、B4、E5、D二、论述题张子和不仅是“汗吐下三法…  相似文献   

1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治病求本B.标本同治C.辨证论治D.审因论治2.滋水涵木法的确立是根据五行的()A相克规律B.相生规律C.相乘规律D.相侮规律3.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肝实泻肾匕肝实泻牌C.肝实泻肺D.肝实泻心4.五季分属于五行,长夏属于()A.木B.火C.土D.水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种治法的理论根据是()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互用…  相似文献   

1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治病求本B.标本同治C.辨证论治D.审因论治2.滋水涵木法的确立是根据五行的()A相克规律已相生规律C.相乘规律D.相侮规律3.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人肝实泻肾已肝实泻脾O肝实泻肺D.肝实泻心4五季分属于五行,长夏属于()A木B.火C.土D.水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种治法的理论根据是()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互用D.阴阳转…  相似文献   

12.
l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题号写在括号内)1.1下列属于“回光反照”的是() A.两颧潮红娇嫩B.突然颧赤如妆C.神识朦胧D.撮空理线E.语言清亮1.2望色十法指出,色自浊而清,提示() A.病由里出表B.阴病转阳C.病久而将解D.阳病转阴E.病自表入里1.3颧赤潮红,属于() 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 D.真寒假热E.气虚发热1.4白晴黄为() A.肺火B.肝经风热C.湿热内盛D.肝火E.心火1.5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主(’) A.心血不足B.肝血亏损C.肾阴不足 D.肺阴不足E.脾虚湿盛1.6苔黑而滑润多属() A.湿热郁蒸B.…  相似文献   

13.
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 A.阴阳的相互转化。 B.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C.阴阳的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性。 D.阴阳的属性划分的有条件性。 E.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性。2.下列哪种治法属“阳病治阴”?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 C.壮水制火。D.益火消阴。 E.以上均非。3.“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为: A.阳虚。B.阴虚。C.阳盛。 D.阴盛。E.阴阳俱虚。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 A.阳盛证。B.真热假寒证。 C.寒热错杂证。D.阳虚证。 E.以上均非。5.言昼夜之阴阳,下半夜为: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  相似文献   

14.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07,20(11):30-30,F0004
一、单项选择题1、朱丹溪认为“()者,身之神也”。A、阴阳B、脏腑C、经络D、气血E、津液2、朱丹溪认为“天气属()”。A、木B、火C、土D、金E、水3、朱丹溪认为“老人内虚()弱,阴亏性急”。A、肝B、心C、脾D、肺E、肾4、朱丹溪认为“面()得冷则黑”。A、目B、鼻C、唇D、舌E、耳5、朱丹溪认为“痈疽当分()”。A、阴阳B、脏腑C、经络D、气血E、津液6、朱丹溪认为《局方》方论,皆燥热补剂,其意大率归重于()一经。A、太阳B、阳明C、太阴D、少阴E、厥阴7、朱丹溪认为疝气有挟虚而发者,“诊其脉有甚()而大豁无力者是也”。A、浮紧B、…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A型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下列脉象除……以外均在浮位()。 A.洪脉;B.乳脉;C.濡脉;D.散脉;E.牢脉。 2.气虚证常见的脉象为()。 A.细脉;B.微脉;C.虚脉;D.涩脉;E.短脉。 3.诊察疾病的方法是()。 A.察阴阳;B二明脏腑;C.四诊合参;D.用八纲;E.以上都不是。 4.肾虚的面色可见()。 A.青;B.赤;C.黄;D.白;E.黑。 5.舌体瘦薄色淡,其主病为()。 A.阳虚;B.气血两虚;C.阴虚;D.气滞;E.寒凝。 6.枕项痛属()头痛。 A.足厥阴经;B.足少阴经;C.足阳明经;D.足太阳经;E.足少阳经…  相似文献   

16.
(答案将在下一期刊登) 多选题 一、A型题(每题1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只允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答案的字母旁用“识”号标出。. 1.《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主要是指:A、阴阳的对立斗争关系正常B、阴阳的依存互根关系正常C、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正常D杯阴阳的制约消长关系正常E,阴阳的相一互转化关系正常 2.五行“相乘”.主要是指:A、邪气亢盛,子病反乘其母B、邪气有余,母病传乘其子C、其有余则侮所不胜D,五行之间克制太过E、五行相克之反向 3‘六腑…  相似文献   

17.
1 多选题(共40分)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1.1 “阴虚则热”的病理变化可形成(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阴阳俱虚证1.2 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为( )A.阳虚 B.阴虚 C.阳盛 D.阴盛 E.阴阳两虚1.3 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 )  相似文献   

18.
1 多选题(共40分)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1 “阴虚则热”的病理变化可形成( ) 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阴阳俱虚证。 1.2 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为( ) A.阳虚;B.阴虚;C.阳盛;D.阴盛;E.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19.
(答案下期刊出)!单项选择题(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号码填在括1一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壮火”是指()号内,每小题l分,共30分)八.夏日之阳B.人体龙盛之阳C药食气味纯阳l,1最早注释《内经》的作者是()D.阳热盛极八.杨上善B.皇甫谧C.王冰D.全元起1 .17《素问·生气通一尺论》中“洞泄”的原因是不‘.)1.艺肝的阴阳属性是()A.春伤于风B.饮食伤脾c.秋伤于湿D.夏伤于八.阳中之少阳B阴中之少阳C,阴中之少阴暑I川泪中之少阴1.18“好趋”的年龄是()1.3病因与汗出无关的病证是()A.l()岁B.20岁C.30岁D.10岁八.玺专玛.偏枯c,痊D大丁l.1()煎…  相似文献   

20.
(答案下期刊出)1选择题选择1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14外感风邪,临床可见()1.1初病鼻翼煽动的机理是()A.发热无汗B.恶风自汗C.恶寒无汗D.但寒A.燥邪犯肺B.风寒闭肺C.邪热塞肺D.肺气不热E.但热不寒亏虚E.肺气将绝1.15病人头痛绵绵,过劳则甚者多属于()1.2痰清稀而多泡沫,其病多属()A.血虚证B.气虚证C.阴虚证D.脾虚证E.A.风痰B.湿痰C.寒痰D.热痰E.燥痰精虚证1.3淡白舌黑燥苔的主病是()1.16癖血证病人,口渴的特点是()A.血虚有热B.血虚夹痰浊C.气虚热甚D.阳A.口干但不欲饮B.口渴饮水不多C.口渴喜热虚寒甚E.中毒饮饮量不多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