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控制蛲虫感染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对兖州市2所幼儿园进行驱虫实验,儿童易于接受,驱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甲苯咪唑与阿苯达唑连续3年群体化疗控制人体肠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4~1996年,在117万2周岁以上的居民中,每年1次用甲苯咪唑或阿苯达唑每人400mg,2d分服,人群平均年服药率为60.41%,按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用Kato-Katz法比较服药前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结果总感染率下降了80.56%(1989年为79.97%,1997年为15.55%);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8.76%、93.58%和89.04%;多虫感染率下降了96.93  相似文献   

4.
5.
阿苯达唑合并复方甲苯咪唑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以阿苯达唑600mg合并复方甲苯咪唑6片(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1.5d 3次分服.1月后复查,钩虫、蛔虫、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6.2%,100.0%和75.0%.虫卵减少率为99.9%、100.0%和93.5%.服药后5d内排虫情况,对蛔虫驱虫效果最快,前3d的排虫数占总排虫量的95.0%;钧虫次之,第2—4d的排虫数占总排虫的91.0%;对鞭虫的驱虫效果较慢,排虫量从第3d开始上升,至第5d达高峰,显示鞭虫排虫时间较长.观察180例服药者,出现10例副反应,副反应率为5.6%.结果提示,两药伍用驱除肠道线虫较单药常用量疗效更优、疗程缩短,且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单倍、三倍剂量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314位调查对象随机分为阿苯达唑(400mg)、甲苯咪唑(500mg)、三倍阿苯达唑(400mg,3d)、三倍甲苯咪唑(500mg,3d)等4组,对各药物组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绦虫感染的疗效进行观察,计算治愈率和粪样虫卵下降率。结果阿苯达唑治疗钩虫的疗效优于甲苯咪唑,两药单倍剂量对钩虫的治愈率分别为69.1%和31.0%,三倍剂量组治愈率分别为92.0%和54。0%,虫卵下降率单倍剂量组为97.3%和83.6%,三倍剂量组为99.7%和96.4%。控制鞭虫感染,三倍剂量疗效优于单倍剂量。两驱虫药物单倍或三倍剂量对蛔虫感染疗效显著(治愈率在93.0%~96.8%之间,虫卵下降率均大于99.9%)。三倍剂量对绦虫感染的治愈率为100%,而单倍剂量仅为50%。结论治疗钩虫和鞭虫感染,三倍剂量方案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形态学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达唑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蛔虫和钩虫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个美洲钩虫成虫接触药物后活动性明显下降,体表皱缩,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蠕动缓慢,咽收缩无力并且不规律,体态膨胀不均匀,48小时虫体趋于不动。药行对体内蛔虫和体外钩虫作用的超微结构显示:微绒毛变性且部分消失;肠细胞分泌颗粒积聚并融合,出现自噬空泡,糖原减少,线粒体一。蛔虫卵细胞间出现溶酶体,子宫细胞内质网疏松,分泌颗粒融合,糖原缺乏;精细胞充满蜜小体,线粒体广泛变性。未见钩虫生殖细胞超微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苯咪唑(MD)、阿苯达唑(AD)治疗对旋毛虫感染所致小鼠毛中Zn、Cu、Fe3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组,用提取的旋毛虫肌肉幼虫感染小鼠,建立不同感染度的旋毛虫病模型,于感染后第7w分别给予一次性口服MD、AD50mg/kg,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旋毛虫感染非治疗对照组,于感染后第15w,测量各组小鼠毛中Zn、Cu、Fe的含量,并观察其膈肌病理变化。结果旋毛虫感染导致小鼠毛中Zn、Cu、Fe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重度感染组又显著低于轻度感染组(P<0.05)。在感染后第7w应用MD、AD治疗的小鼠,Zn、Cu、Fe3种微量元素均得以显著提高,与感染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病理观察显示,治疗组囊包周围炎症较轻,可见透明带和钙盐沉积。结论MD、AD治疗可以减轻旋毛虫感染小鼠的病变程度,使因感染所致的鼠毛中Zn、Cu、Fe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的降低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临床对照方法,观察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18例巨片形吸虫病例依次用甲苯咪唑片[5 mg/(kg·d),2次/d口服,连用15 d];阿苯达唑片[ 20 mg/( kg·d),2次/d口服,连用15 d];三氯苯达唑[10 mg/(kg·d),顿服,2 d一疗程];18例中的3例给予吡喹酮总剂量120~180 mg/kg,总剂量平均分为4 日,每日分2次服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1)治疗一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尤其发热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2)治疗期间动态复查血常规其中白细胞计数较前下降;嗜酸粒细胞计数或其比例较治疗前下降;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反应指标较前减低;(3)治疗半月后复查肝脏CT,低密度影较前吸收;(4)粪检无巨片形吸虫虫卵排出.显效:符合以上标准中(1)、(2)、(3)、(4)四项;有效:必须有标准(1),加上(2)、(3)、(4)中任意一项;无效:不符合(1)、(2)、(3)、(4)中任意一项.结果 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无效,三氯苯达唑治疗18例巨片形吸虫病有效.结论 三氯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以阿苯达唑治疗兔旋毛虫病,疗程结束后逐周解剖旋毛虫幼虫观察在药物作用下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于停药1wk后幼虫开始死亡,虫体结构破坏,轮廓模糊不清,虫休缩小、断裂、钙化。至第5wk后虫体基本被吸收,偶见残留部分虫体,最终被完全机化,肌肉组织逐步修复。对照组囊包完整,虫体光滑。结果表明阿苯达唑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幼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阿苯达唑治疗旋毛虫病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以阿苯达唑治疗兔旋毛虫病,疗程结束后逐周解剖旋毛虫幼虫观察在药物作用下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于停药1wk后幼虫开始死亡,虫体结构破坏,轮廓模糊不清,虫休缩小、断裂、钙化。至第5wk后虫体基本被吸收,偶见残留部分虫体,最终被完全机化,肌肉组织逐步修复。对照组囊包完整,虫体光滑。结果表明阿苯达唑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幼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应用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达唑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苯达唑对旋毛虫病的疗效及抗体动态的观察朱名胜刘文献李观钦宋明华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年来,应用阿苯达唑和其它几种苯并咪唑类药物治疗人体旋毛虫病已有不少报道。本文作者采用免疫酶染色实验(I-EST)观察了应用阿苯达唑对实验动物家兔旋毛虫病的疗...  相似文献   

19.
20.
1994~ 1996年 ,在 117万 2周岁以上的居民中 ,每年 1次用甲苯咪唑或阿苯达唑每人 40 0 m g,2 d分服 ,人群平均年服药率为 6 0 .41% ,按整群分层随机抽样 ,用 Kato- Katz法比较服药前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 ,结果总感染率下降了 80 .5 6 % ( 1989年为 79.97% ,1997年为 15 .5 5 % ) ;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下降了 78.76 %、93.5 8%和 89.0 4% ;多虫感染率下降了 96 .93%。表明在肠道线虫重感染区 ,采用甲苯咪唑或阿苯达唑定期群体化疗驱虫 ,是一项方便、安全、有效良好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