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单克隆抗体2F2,NVS3和2E10以及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4B2,8E3对日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入肝癌细胞以及侵入后的进一步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查子孢子,提高媒介按蚊的检测水平,我们开展了抗人间日疟原虫(P.V)子孢子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经过克隆培养筛选,获得了8株抗人P.V子孢子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的McAb。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抗原为人P. V子孢子。采集P.V病人血,膜饲中华按蚊,于第15d处死蚊子,用玻璃棉套管离心法收集子孢子,用白细胞计数板计数,-20℃保存备用。二、动物免疫和免疫脾细胞的制备用收集的子孢子,免疫10周龄的BALB/c小鼠三次,每次用子孢子10~12万条,每次间隔10~14d,于融合前3d加强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单克隆抗体2F2,NVS3和2E10以及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4B2,8E3对日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入肝癌细胞(HepG2—A16)以及侵入后的进一步发育的影响。在浓度为25μg/ml时,2F2,NVS3和2E10抑制子孢子入侵的百分率分别为100%,76%,10.5%。部分子孢子未抑制而侵入肝癌细胞后,发育为红外期裂殖体,后者发育不良,提示抗体还影响红外期的进一步发育。4B2和8E3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4.5%和3.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保护性抗体提供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5.
用间日疟病人血,离体感染中华按蚊,分离子孢子,用10~12万条子孢子/次的量,免疫BALB/c小鼠,抗体效价均达到1:640,取其脾细胞作融合试验,已培养出抗体滴度高、特异性强的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6.
虽然恶性疟原虫疫苗抗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制备出许多恶性疟原虫期特异性抗原[1],但间日疟原虫的研究因不能体外培养而受限制。本文将主要描述至今已特征化了的两种间日疟原虫候选疫苗抗原:环子孢子蛋白和裂殖子表面抗原-1。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本...  相似文献   

7.
8.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间日疟原虫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聚合酶锭反应技术,进行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1)从间日疟原虫患者的全血DNA中扩增出约772bp的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证实为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2)与间日疟原虫亲缘上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正常人全血核酸抽提物经扩增后均未见特异性的扩增条带;(3)该检测体系可检测出间日疟原  相似文献   

9.
10.
环丙沙星对疟原虫子孢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间日疟原虫卵囊的发育以囊内细胞质出现空泡、裂隙开始,裂隙将细胞质分割成多个成孢子细胞。子孢子形成以成孢子细胞表膜下致密内膜和膜下微管形成开始,继之形成顶端复合物,随着突起增大,表膜复合膜从突起顶部向后延伸,最后包绕整个子孢子。子孢子膜下微管为10-12个,微管的排列方式不一。 疟原虫生活史中第二次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在子孢子形成期间。  相似文献   

12.
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长或短潜伏期后发病患者的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卵囊和子孢子发育过程及各期形态基本相同。早期卵囊表面光滑,随着卵囊继继发育增大,其表面出现皱褶。囊壁内侧面比较粗糙。囊内发育以细胞质伸出小突起(子孢子芽),出现裂隙开始,成孢子细胞形状不一,子孢子芽或成排从成孢子细胞伸出,或呈放射状排列。成孢子细胞残余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小突起及浅表皱褶。游离子孢子开始聚集成团,并在囊内活动,最后,从囊壁小孔逸出,或从囊壁上的裂口大量涌出。子孢子逸出后在蚊胃上只留一个空囊。子孢子细长,多数呈 C 字形,表面光滑,前端稍平,在虫体部前约1/3处可见微孔。  相似文献   

13.
疟原虫3个感染阶段中的裂殖子入侵细胞的全过程已基本清楚,而对子孢子入侵蚊唾液腺和动物肝细胞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其基本过程与其它顶端复合体类似。为配体-受体结合模式。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疟原虫孢子侵袭蚊唾液腺,感染性子孢子入肝途径,粘附和入侵肝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用海南省恶性疟原虫Fcc7801/HN作为抗原,制备的抗恶性疟原虫单克隆抗体C6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体外恶性疟原虫生长的作用,并且与恶性疟原虫Fcc-1/HN,Fcc7802/HN,Fcc8703/JS和伯氏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有较广泛的交叉免疫荧光反应。用免疫电镜观察,此株单克隆抗体能识别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测得该抗原分子量为71kDa,此抗原有可能成为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7.
梯度离心法与低速离心法分离疟原虫子孢子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泛影葡胺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疟原虫子孢子,回收率可达50~75%,可显著提高子孢子悬液的纯净度。所得子孢子对大鼠和小鼠的感染力无明显降低。在4℃M199中48h后,部分子孢子仍具感染力。用这种子孢子静脉注射感染动物,可大大降低由蚊媒组织所导致的肝细胞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疟原虫红外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红外期免疫机制的研究是疟疾治疗和疫苗研制的基础。本文对疟原虫红外期细胞免疫特点及子孢子与肝细胞之间在分子水平相互作用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新型抗生素环丙沙星不同剂量共同孵育30min后腹腔接种昆明株小鼠体内.观察环丙沙星对子孢子活力的影响。环丙沙星分为1、2、4、6、μg/ml5种剂量,另外设双抗(青霉素十链霉素)对照组和PBS对照组,每组接种5只小鼠,每鼠0.1ml,内含10.5×104子孢子,3d后尾静脉取血镜检,结果环丙沙星各试验药物组原虫血症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8、3.6、3.8、3.8、3.2d,双抗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均为3.8d。结果提示环丙沙星剂量达8μg/ml与子孢子孵育30min后仍对子孢子活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31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DNA,改进的套式-等位特异-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结果 在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2份为热带族株(10.5%);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温带族8份(66.7%),热 带型3份(25.0%)PV-2型1份(8.3%)。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