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6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县,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受药量9.6mg/m~2,喷后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成蚊密度和叮入率均下降90%以上;经产蚊比率分别下降48.4和51.3%;侵入实验小屋密度分别下降76和78.3%:死亡率分别为93.1~100和87.1~100%。疟疾发病率下降94.4%,学龄儿童原虫率下降77.5%。用该药喷洒蚊帐灭蚊,经济,对控制疟疾流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990~1992年,我们在新疆南部地区(E72°~94°,N34°30′~43°20′)进行了蚊类区系调查,在30个县(市)的49个主要采集点共捕获蚊类成虫4730余只,幼虫1530余条,隶属蚊科5属23种。此次调查新增加的5种蚊虫中,有3个当地首次记录种(黑头伊蚊Aedes pullatus,黄色伊蚊Ae.javescens和迷走库蚊Culex vagans);1个新疆地区新记录种(黑海伊蚊Ae.cyprus)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玛丽伊蚊Ae.mariae。基本查清了南疆蚊类的种属组成和地理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伊蚊属骚扰蚊亚属的蚊种在该地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为塔里木盆地蚊类区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凶小库蚊应氏亚种在山东省荣成市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作者等于1991年8月在山东省荣成市进行的蚊类初步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蚊虫4属8种,其中凶小库蚊应氏亚种(Culex modestus inatomii Kamimura et Wada,1974)和八代按蚊(Anopheles,yatsushiroensis Miyazaki,1951)分别为我国和山东省的新记录。文内对上述两种蚊虫的形态和分类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洪泽县位于北纬32°56′—33°36′,东经118°15′—119°09′。年平均气温14.8℃,雨量887.5mm。属北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以稻麦为主,稻田面积约占可耕地面积85%。历年来以间日疟流行为主,1978年前曾发生过少量恶性疟病例。1989年间日疟在局部地区发生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4.17%(1449/34739)。为探讨其原因,我们选择东双沟乡于1991年7—10月份进行蚊种调查,发现当地有嗜人按蚊存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按蚊卵巢细胞系的建立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不同媒介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1985~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疟疾标准的26个县(市)进行5年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以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达标后5年来发热病人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0%,0.041%和0.006%。在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的第5年,微小按蚊地区年带虫发病率比达标发年年带虫发病率上升1.7倍,嗜人按蚊地区(第4年)上升1.9倍,中华按蚊地区下降67.86%,显示以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8.
9.
三种按蚊血淋巴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ICAP-9000型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斯氏按蚊的初羽化和吸血后5d蚊血啉巴元素含量,比较了12种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相比,2种元素有显著性差异,10种元素为非常显著性差异,嗜人按蚊与斯氏按蚊相比,12种元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华按蚊与斯氏按蚊相比,初羽化蚊有1种元素有显著性差异,11种元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吸血后蚊12种元素均有非常性差异。提示  相似文献   

10.
微小按蚊种团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嗜人按蚊群体产卵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常规饲养已驯化的嗜人按蚊,羽化3d后放入小白鼠供吸血,扣取100只饱血雌蚊于蚊笼内产卵,产卵后再次吸血,如此反复,观察一个生命周期的产卵次数、卵数、蚊卵孵化率。结果 嗜人按蚊平均寿命为13.4d,—个生命周期可产卵1—7次,共获卵3619粒,1—7次产卵孵化率分别为73.1%、71.7%、64.5%、49.5%、74.4%、88.3%、84.4%。结论 已驯化嗜人按蚊在蚊笼内产卵能满足保种和一般实验对按蚊卵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蚊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而且传播多种严重疾病。本文就我国疟疾媒介鉴定及基因特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基因特征与易感性做了综述,并就淋巴丝虫病媒介与乙脑媒介做了概要。  相似文献   

14.
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是良好的疟疾实验媒介,该蚊卵的储存研究具有实用价值。但其资料甚少,仅见Tubergen等用干燥法可使该蚊卵活力保持数天的报告。为了探寻更简便有效的储存法,笔者用4种方法储存该蚊卵,其中高湿度法的储存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按蚊与疟原虫的相互作用是按蚊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分子基础,疟原虫的感染诱导了蚊体内大量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激活,进而干扰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由于目前尚缺乏榨制疟疾的有效方法,应用抗疟基因构建转基因蚊已经成为控制疟疾的候选技术之一,该文讨论了免疫相关分子及转基因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埃及伊蚊与大劣按蚊蚊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某些昆虫的前肠通常可见食窦甲和咽甲,它们的形态在分类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某些蚊和蚋的甲齿可作为抵抗丝虫感染的第一道防线[1-3]。蚊媒甲齿的有无与强弱关系到幼丝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情况。本文旨在观察国内常见蚊媒甲齿对马来微丝蚴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丝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19.
微小按蚊种团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技术比较分析了 3种 (微小按蚊、乌头按蚊、溪流按蚊 )雌按蚊酯酶 ( EST)酶谱 ,EST出现两组区带 ,微小按蚊 (含 2个不同地株 )存在遗传上的多态现象 ,乌头按蚊 EST酯酶相对简单。各自均有稳定的酶带 ,并可根据 Rm值结合各自特殊酶带区分成 3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海南岛某些按蚊的分类地位,探讨迷走按蚊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方法 对采自海南岛8个地点的按蚊依据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鉴别研究,应用的分子特征包括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seco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2)和28S第3编码区(third domain,D3)序列,综合分析迷走按蚊及其近缘种的ITS2和D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本研究共鉴定按蚊407只,其中84.9%的成蚊分子鉴定与依据形态鉴定的结果一致.在228条迷走按蚊的ITS2序列中,部分个体在2个位点存在单碱基套峰(G/A),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7.9%、64.8%,同时有两个套峰的占样本数的57.0%,其他位点保守.迷走按蚊的D3序列,在种内无碱基差异.结合本研究和文献的迷走按蚊及其近缘种ITS2序列构建的ML树,显示迷走按蚊与浅色按蚊MC/D亲缘关系近,与另一支的浅色按蚊B、圣代克按蚊复合体的亲缘关系较远.关于未订名种NBC (Anophelessp.NBG)的分类地位,依据分子特征鉴定其为浅色按蚊B,可能是圣代克按蚊复合体新的成员种.结论 鉴定形态在个体间变异大的种类时,客观的分子特征更具重要性,迷走按蚊与浅色按蚊MC/D具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