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性已经被多个研究证实,但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孵育后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对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4组。2.5 μmol/L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 24 h,建立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顺铂损伤组);将脂肪源性干细胞与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组);利用Transwell小室将20 mg/L黄芪甲苷孵育脂肪源性干细胞48 h后与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黄芪甲苷孵育脂肪源性干细胞+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组);以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做对照(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组相比,AV/PI和TUNEL结果均显示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和20 mg/L 黄芪甲苷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和数量明显减少;ELISA结果表明20 mg/L黄芪甲苷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分泌显著提高(P < 0.05);Western blot进一步显示20 mg/L 黄芪甲苷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Bcl-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 < 0.05)。表明黄芪甲苷孵育的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对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分泌,抑制caspase-3表达、上调Bcl-2水平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NK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R模型组、黄芪甲苷组。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鼻黏膜炎症反应;ELISA法测定血清IL-4、IL-5、IFN-γ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NK细胞IL-4、IFN-γ表达;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小鼠线粒体形态。结果:与AR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小鼠鼻过敏症状、鼻黏膜炎症明显改善,血清IL-4、IL-5水平降低。黄芪甲苷干预后,OVA致敏小鼠NKp46细胞IL-4、p-Drp1(Ser616)阳性比率降低。同时,黄芪甲苷组小鼠鼻黏膜NK细胞线粒体管状形态较AR模型组有所恢复,线粒体长度明显增加。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调节Drp1活性,恢复线粒体动态平衡,抑制NK细胞的NK2分化偏移,发挥改善AR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Rg1)对小鼠急性肾损伤所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GRg1组和necrostatin-1 (Nec-1)组,每组10只。制备急性肾损伤模型,24 h后收集血液。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odel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肝肾功能减退,血清中SCr、BUN、AST和ALT均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且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TLR4、MyD88和N...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经肾动脉灌注移植兔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I/R)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采集骨髓,分离自体骨髓干细胞,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 BrdU)标记。全部实验兔建立肾脏I/R后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灌注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I/R前和I/R后第1、3、5、7、14、21、28 d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相同时点取肾组织行普通病理及BrdU免疫组化观察。结果:I/R后第1 d和第3 d 2组动物SCr、BUN均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第7 d后移植组SCr及BUN水平逐渐低于对照组,到实验观察结束时的第28 d,对照组SCr和BUN分别为(135.6±32.5)μmol/L和(10.9±2.5)mmol/L,移植组SCr和BUN分别为(90.1±11.1)μmol/L和(8.0±1.5)mmol/L,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普通病理观察,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 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组于细胞移植后第5、7 d肾小管BrdU阳性染色并持续至实验结束,对照组阴性。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肾功能修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1种加速急性肾小管坏死后修复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制作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予以经尾静脉注射同系雄性大鼠骨髓干细胞;非治疗组予以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每周测量体重,并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干细胞或生理盐水后第30d留尿,测24h尿量、用酶-底物直接显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量和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微球蛋白(β2-MG)。结果治疗组尿NAG含量及尿β2-MG排泄量较非治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减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尿NAG酶和尿β2-MG的排泄量。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莨菪碱对过度训练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吴广礼  温进坤  韩梅  黄旭东  张文玉 《中国微循环》2006,10(4):241-244,i0001
目的 研究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安静对照组、力竭即刻组、力竭6h组、力竭12h组、力竭24h组、山莨菪碱6h组、山莨菪碱24h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Cr、Ur、CK及尿γ-GT的改变;光镜观察各组肾组织结构的改变: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采用图像分析仪计算肾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 力竭后大鼠站立不稳,对声光刺激反应淡漠。力竭后即刻组大鼠血Ur、CK明显升高(P〈0.05),力竭6h后血Ur、CK继续升高(P〈0.01),力竭12h后血ur、Cr、CK均有所下降,尿γ-GT明显升高(P〈0.01),力竭24h后血Ur、Cr、CK均恢复到正常,尿γ-GT继续升高(P〈0.01)。光镜下力竭后即刻组大鼠肾组织结构仅见部分肾小球囊及肾小管扩张.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小血管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堆积,力竭12h大鼠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不规整,部分脱落,肾小管管腔内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可见大量细胞核深染,有固缩现象;力竭后即刻、6、12、24h组大鼠肾组织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各组大鼠尿γ-GT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应用山莨菪碱后,力竭大鼠精神状态较好,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力竭后6h及24h血Ur、Cr、CK及尿γ-GT均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结构改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过度训练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肾组织细胞捌亡是其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山莨菪碱可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可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进而对肾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 PNS)对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含量。结果:AA I诱导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其积分光密度值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均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PNS治疗可减轻AA I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同程度的抑制α-SMA的表达和TGF-β1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NS对照组HK-2细胞形态学、α-SMA表达和TGF-β1分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A I可通过促进TGF-β1的分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细胞外基质α-SMA的合成;PNS可抑制AA 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减少α-SM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组织及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NLRP3炎性体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6只db/m小鼠为对照组。HK-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姜黄素处理组。ELISA法检测db/db小鼠尿蛋白,计算尿蛋白/尿肌酐比值;PAS染色行肾小球硬化指数评分;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在db/db小鼠肾组织和HK-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K-2细胞中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结果 db/db小鼠血糖明显升高,伴有大量蛋白尿,肾小球硬化;db/db小鼠肾组织和高糖处理的HK-2细胞中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增加;姜黄素治疗显著降低了db/db小鼠尿蛋白,减轻了肾小球硬化,抑制了db/db小鼠肾组织和高糖处理的HK-2细胞中NLRP3炎性体的活化;同时发现,高糖处理的HK-2细胞中线粒体ROS的水平明显增加,经过姜黄素处理后,ROS的水平明显减少。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db/db小鼠肾组织和高糖处理的HK-2细胞中NLRP3炎性体的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胱硫醚-β-合酶(CBS)敲除(KO)小鼠紫癜性肾炎(HSPN)加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BS-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小鼠、雄性CBS-KO小鼠(C57BL/6J背景)各40只,鼠龄8~10周,体质量18~20 g。CBS-WT小鼠和CBS-KO小鼠均采用印度墨水尾静脉注射联合麦醇溶蛋白灌胃建立HSPN模型,造模过程中给予常规饮食或高蛋氨酸饮食,给予对照溶剂、内质网应激(ERS)激动剂或拮抗剂腹腔注射。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肾脏病理改变及肾小球内细胞凋亡率、C/EBP同源蛋白(CHO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2、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常规饮食CBS-WT+HSPN组、高蛋氨酸饮食CBS-WT+HSPN组均出现肾脏病理改变,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高于常规饮食CBS-WT组(P <0.05),且常规饮食CBS-WT+HSPN组与高蛋氨酸饮食CBS-WT+HSPN组肾脏病理改变及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补液对小儿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及联合检测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微球蛋白及尿酶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严重烧伤患儿116例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案治疗)和改进组(采用改进后方案治疗)进行补液治疗,其中传统组59例,改进组57例.有休克症状的经液体复苏达休克治疗终点指标.烧伤早期1、3、5 d进行SCr、血尿素氮(BUN)、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尿a1微球蛋白(a1-MG)、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同时依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关于AKI的分级诊断标准(基于RIFLE)评估,所获数据进行样本率、样本均数比较,采用u检验.分析两组液体治疗对AKI的影响程度.结果 补液治疗第1个24 h实际补液总量占公式计算量:59例传统组患儿(108.5±9.3)%,57例改进组患儿(141.7±28.2)%.第2个24 h实际补液总量占公式计算量:59例传统组患儿(104.6±10.3)%, 15例休克期度过不平稳.57例改进组患儿(103.8±9.4)%,7例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发生急性肾损伤:传统组17例(28.8%),改进组7例(12.3%),AKI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0.05).传统组与改进组液体治疗后CysC第1、3天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1-MG、β2-MG、NAG第1、3、5天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严重烧伤后及时、快速、充分的液体治疗,尽快纠正休克,可以降低AKI的发生率.动态检测CysC、尿微球蛋白及尿酶准确评估AKI,监测肾小球、肾小管功能,能安全实施个体化补液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发病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变化,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8周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造影剂组(DM+CM组)、糖尿病+造影剂+5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1组)、糖尿病+造影剂+1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2组)和糖尿病+造影剂+3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3组)。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24 h后收集尿标本,检测尿肌酐(UCr)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Alb),记录24 h尿量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注射碘普罗胺后48 h收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处死大鼠,摘取肾脏左肾行组织病理学分析,TUNEL检测凋亡情况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髓质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留取右肾,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法检测肾髓质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和DM组比较,DM+CM组注入造影剂后SCr、BUN和24 h-UAER水平明显升高(P<0.05),Ccr水平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肾髓质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与DM+CM组比较,ATO1、ATO2和ATO3组注入造影剂后SCr、BUN和24 h-UAER水平均有下降,C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肾髓质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且ATO3组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 碘普罗胺可诱导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阿托伐他汀能改善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此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抑制碘普罗胺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且这种保护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真武汤对阿霉素肾病模型(adriamycin nephropathy,AN)大鼠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分子(podocin和nephr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生化、病理方法(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真武汤对AN模型所致纤维化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的改善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探索真武汤对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in和nephrin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尿蛋白(TP)、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显著增加,肌酐清除率(CCr)显著下降(P<0.05);Hyp显著增加(P<0.05);肾组织podocin和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足突扁平、融合、消失。肾小球集中现象明显;部分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蛋白管型明显;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TP、BUN和SCr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Cr显著提高;Hyp明显下降(P<0.05);真武汤组肾组织podocin和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肾组织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结论:真武汤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改善肾功能及减轻病理损伤。 真武汤降低模型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可能与其维持足细胞podocin和nephr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EMPA)对大鼠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ontrast-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A-AKI)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control)组、EMPA组、CA-AKI组和CA-AKI+EMPA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检测肾脏功能,病理染色观察肾脏组织损伤情况,并检测肾脏中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注射造影剂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升高,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LCR)水平降低,以12 h后变化显著(P<0.01)。与CA-AKI组比较,恩格列净显著减轻大鼠肾脏功能损害,SCr降低,CLCR水平升高(P<0.01)。恩格列净干预后,造影剂诱导的大鼠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1),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PNS)对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AAI)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a-SM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结果:AA I诱导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其积分光密度值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均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PNS治疗可减轻从Ⅰ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同程度的抑制α-SMA的表达和TGF-β1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NS对照组HK-2细胞形态学、α-SMA表达和TGF-β1分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A I可通过促进TGF-β1的分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细胞外基质α-SMA的合成;PNS可抑制AA 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减少α-SM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IL-18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18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以明确IL-18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侏(HK-2)。应用RT-PCR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IL-18对HK-2细胞表达仪-SMA蛋白的影响。结果:(1)IL-18可促进HK-2细胞表达α-SMA、TGF-β1 mRNA,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2)IL-18增加α-SMA阳性HK-2细胞百分数(P〈0.05)。(3)IL-18使HK-2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IL-18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微小RNA-186-5p(MiR-186-5p)对肾癌细胞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培养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原代及转染MiR-186-5p的肾癌细胞(Caki-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MiR-186-5p的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评估各组细胞的存活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水平。结果 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和转染了MiR186-5p的Caki-2细胞的MiR186-5p水平均显著高于Caki-2细胞(P<0.05)。HK-2细胞和Caki-2细胞的存活率接近100%,而转染了MiR-186-5p的Caki-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至72.86%(P<0.05)。 与HK-2细胞的迁移数目相比,Caki-2细胞迁移较多(P<0-05);转染MiR-186-5p的Caki-2细胞迁移较少(P<0.05)。与HK-2细胞内Akt和mTOR分子磷酸化水平相比,Caki-2细胞内Akt和mTOR分子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转染了MiR-186-5p的Caki-2细胞内Akt和mTOR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MiR-186-5p能够有效抑制肾癌细胞的侵袭与增殖,可能与其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敲除(KO)小鼠止血带休克(TS)后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ACE/AngⅡ)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变化,探讨ACE2在休克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双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缺血2 h、松带后再灌注4 h复制TS模型。将雄性6月龄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相同背景的ACE2 KO小鼠各12只分为4组,即WT组、WT+TS组、KO组和KO+TS组,每组6只。Western blotting测肾组织ACE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肾组织AngⅡ表达;利用化学比色方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含量。结果: 与WT小鼠相比,WT+TS小鼠肾组织ACE/AngⅡ表达明显增加,出现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功能改变;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肾组织ACE/AngⅡ表达增加,但未见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和功能变化;与WT+TS小鼠相比,KO+TS小鼠肾ACE/AngⅡ表达进一步增加,肾组织氧化应激和肾功能损伤明显加重。结论: ACE2基因缺失可能通过增加ACE/AngⅡ表达加重止血带休克肾的氧化应激损伤,针对ACE2靶f点的药物有可能成为防治止血带休克时急性肾损伤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核因子κB(NF-κB)在造影剂肾病(CIN)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IN发病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从尾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和生理盐水10 mL/kg。在注射后6 h、12 h、24 h、48 h、72 h、5 d、10 d和15 d各处死6只大鼠,留取血液和肾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NF-κB、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各时点变化不大(P>0.05),模型组各时点(除15 d外)S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各时点肾小管无明显损伤,病理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同一时点的对照组(P<0.05);(3)各因子在造膜后6 h后开始大量表达,KIM-1蛋白及mRNA在24 h达高峰,NF-κB、TNF-α蛋白及mRNA在48 h达高峰,且与对照组对应时点(除15 d外)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4)模型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与NF-κB、TNF-α蛋白及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43、0.758、0.743和0.707,P<0.05);模型组肾组织的NF-κB、TNF-α蛋白及mRNA表达与KIM-1蛋白及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63、0.807、0.839和0.855,均P<0.05)。结论:NF-κB和TNF-α在CIN大鼠肾脏中的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肾小管损伤程度相关。CIN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炎症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背景:干细胞移植为肾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治疗基因转染干细胞可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连续2 d向BALB/C裸鼠腹腔注射10 mg/kg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造模24 h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含1×105个脂肪源性干细胞或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细胞悬液,3 d后留取小鼠血液及肾组织标本进行实验。以注射200 μL生理盐水的急性肾损伤小鼠作为模型对照,以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干预后急性肾损伤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病变减轻,肾组织炎症因子RANTES、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降低,白细胞介素10表达升高;其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对肾组织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作用更明显。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移植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存活,但未见其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结果表明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经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后的脂肪源性干细胞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人源宫颈癌细胞C4-1接种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建模处理)、模型组和黄芪甲苷低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C4-1皮下接种裸鼠建立宫颈癌模型,黄芪甲苷干预治疗后,检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肿瘤体积、抑瘤率、血清中MMP-9、Gal-3和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R-21和Stat-3基因表达,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R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MP-9、Gal-3和VEGF水平、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肿瘤组织中miR-21和Stat-3基因表达水平、VEGFR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干预治疗后肿瘤体积、MMP-9、Gal-3和VEGF水平、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肿瘤组织中miR-21和Stat-3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R和Stat-3蛋白均显著减小(P<0.05),高剂量组上述作用效果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高剂量组抑瘤率显著大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