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帮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66-186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46例进行肠内营养制剂补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4例;12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10例消化性疾病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3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效1例,无效2例。结论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明显,对治疗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肠内营养制剂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状况.方法 选自2009年1月到2009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制剂补充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2例营养补充效果明显,3例有效果;8例消化管手术患者其中5例营养补充效果显著,3例有效果;5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其中4例营养补充效果明显,1例有效果,2例中风患者其中2例营养补充效果明显.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应用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上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患者,其中14例消化道疾病患者、10例严重创伤患者,以及6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治疗后,达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结论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14年医院住院科室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情况,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中心数据管理系统统计并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4年度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具体各品种的消耗数量、金额。结果 2012年至2014年医院肠内营养制剂消耗数量及金额逐年上升,3年中消耗数量及金额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能全力、百普力、康全甘。结论医院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数据波动在正常范围内,肠内营养用药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分析。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之间收录的58例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方法给予补充,B组19例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方法给予补充,C组20例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方法给予补充,观察三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肠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给予营养支持8d后的患者体内的转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后1d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营养支持8d后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佰得临床中府用和椎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食管癌根治术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鼻肠管,使用过程中无反流现象,管饲并发症主要为腹泻20例(18.87%),经及时调节输注速度和浓度后均得到有效的缓解。其他并发症通过积极对症治疗均于3~6d内消失。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应激反应或危重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通过饮食增加营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判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烧伤科营养支持药物使用是否规范,为临床正确使用营养支持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回顾性分析2012年烧伤科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根据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诊疗指南,判断其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正确性、规范性。结果:165例患者中,86例给予肠外营养,20例肠外+肠内营养支持,1例全肠内营养,58例未给予营养支持;使用糖患者86例,脂肪乳8例,氨基酸10例,重组人生长激素药物76例,谷氨酰胺等制剂未使用。结论:我院烧伤科营养支持基本规范,营养方式的选择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实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20例肝部分切除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4d胃肠减压液量、5~7d日均进食量、并发症、腹泻和腹胀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术后5~7d日均进食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胃肠减压液量、腹泻、腹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实施胃肠外科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比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治疗后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白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219-222
目的分析蔗糖铁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对于骨科术后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合并术后贫血的9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补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蔗糖铁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一疗程后评估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36.96%,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显效率为15.22%,总有效率为82.6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Hb及PCV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Hb及PCV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铁蛋白与转铁蛋白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铁蛋白与转铁蛋白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1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蔗糖铁注射液应用于骨科术后贫血的治疗中具有理想疗效,安全性好,可有效改善血常规各项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治疗重症胰腺炎时实施肠内营养最佳的时机、方式、途径和制剂。方法采用medline数据库和清华数据库CNKI-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以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early enteral nutrition、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为关键词,检索最近8年文献,并对检索到的文章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和评价。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1.0。结果共检索到文章43篇,其中外文20篇,中文23篇,可用文章20篇。结论早期实施全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实施肠内营养最佳时机为肠功能恢复期,一般术后3~5d,或者保守治疗时入院后3~5d;手术者经空肠造瘘管、非手术者经鼻空肠置管至Treiz韧带30cm以下为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时的首选途径;实施肠内营养时多数选用整蛋白型肠内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肠内营养对高龄鼻饲患者营养状况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7例脑血管病后吞咽困难行鼻饲的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配方分为两组:肠内营养制剂组81例,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对照组46例,给予匀浆膳。比较两组鼻饲前及1个月后营养状况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鼻饲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肠内营养制剂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匀浆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肠内营养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高龄长期鼻饲患者营养状况,预防低蛋白血症,有利于维持肝肾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 2011年 7月 ~2012年 6月期间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 100例患者做为观察的对象,随机将 10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50例患者为一组,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肠内外营养联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肛门的排气时间,住院的时间,营养所需的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术后的营养状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手术后在早期的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安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以及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等优点,对此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在进行相应治疗的同时,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1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为95.0%。1例无效患者,经过再次扩张治疗后,达到显效标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探讨肠外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入组的先后顺序将5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疗程为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达到92%,而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仅为64%,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染发生率,治疗组总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严格掌握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的提高疗效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探索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行肠内营养给予辅助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84例,将这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这184例患者中在给予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所应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主要包括有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以及其他等几种类型,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有消化道肿瘤根治术、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外瘘以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结论 目前肠内营养在临床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诸多的肠内营养制剂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西安市某三甲医院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从该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中提取2019年至2021年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用药数据,对全院药字号营养制剂的销售情况及构成比、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 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 DDC)等药物经济学指标以及各科室使用量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肠内营养制剂使用量2019年至2020年呈增长趋势,但2021年度有所下降。DDDs排名前3的制剂分别是百普力、能全素和瑞素。DDC排序前3的制剂是瑞先、百普素和百普力。肝胆外科3年间短肽类制剂使用量位居第1,整蛋白制剂使用量前3的科室分别是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和康复科。结论 该院肠内营养制剂平均年使用量偏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比例不均衡。整蛋白制剂瑞先价格较高,患者经济负担重,肠内营养制剂应保质保效,同时应降低价格。临床肠内营养治疗率远低于实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营养科需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29):4051-4054
目的:为临床营养制剂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上海地区17家三甲综合医院、3家三甲专科医院、14家二级综合医院2011-2013年肠内肠外营养制剂使用品种和处方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制剂的使用以住院患者为主,2011-2013年门急诊营养制剂总金额占医院营养制剂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8.14%、8.77%和8.89%。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主要是肠外营养,处方金额前10位品种中仅3种肠内营养制剂。门急诊患者虽以肠内营养支持为主,处方金额前10位品种中有7种肠内营养制剂,但丙氨酰谷氨酰胺等肠外营养制剂品种的处方金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肠内营养制剂。结论:肠外营养是目前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住院患者中;门急诊患者的肠外营养制剂处方金额快速上升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例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20例中医内科治疗,治疗1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对照组1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2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远期疗效稳定,能有效降低本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