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脑外伤后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中结果成活30例,死亡6例.成活的病例经半年以上的随访,恢复良好19例,中、重残9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容易并发脑梗死,重视脑外伤的早期救治是预防和治疗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6个月,痊愈17例、轻瘫2例,发现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流学变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反应等因素相关。200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22例,外伤后经CT扫描均证实有脑梗死病灶,检查时间为发病后3d内。其中5例发病24h内未见梗死病灶。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应严密观察,及时复查CT对本病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院治疗的38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参照GCS相关评定标准,17例患者恢复良好(GR),约占44.7%;13例患者为重度残疾(MD),占34.2%;6例患者为重度残疾(SD),占15.8%;1例患者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占2.6%;1例患者因过大的梗死灶范围出现严重脑水肿而致死亡(D),占2.6%。结论脑外伤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脑梗死残疾率,针对脑梗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早期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2例颅脑外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按GOS评分标准判断预后,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 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患者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6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反应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死亡8例,重残7例,中残8例,良好3例。结论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患者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反应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死亡5例,重残5例,中残5例,良好3例。结论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患者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7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选取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共74例,采用CT、MRI确诊,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研究治疗效果。结果恢复良好36例,占到48.6%。中度残疾20例,占到27.0%。重度残疾12例,占到16.2%。持续植物状态5例,占到6.8%。死亡1例,占到1.4%。结论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因此在脑外伤后必须要加强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脑外伤后脑梗死(PTCI)是神经外科不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随着CT、MRI等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及脑外伤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PTCI患者的治疗及转归产生了积极影响。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17例经CT扫描证实为脑外伤后脑梗死的患者,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本院56例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经过。结果56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中,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按GOS评分标准判断预后,良好28例,中残16例,重残4例,死亡8例。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情密切相关。结论在外伤后由于脑供血动脉损伤,加上脑水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40例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经过.结果 4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中,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按GOS评分标准判断预后,良好18例,中残14例,重残4例,死亡4例.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情密切相关.结论 在外伤后由于脑供血动脉损伤,加上脑水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王文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77-217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住的12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判定患者有无抑郁及其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评分评价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并观察二者间的相关性.针对抑郁患者分析相关因素,应用氟西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为39.84%,以轻中度为主,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与NFD评分呈正相关.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效果较好.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与文化程度、梗死次数、梗死部位及NFD评分有关.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5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去骨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去骨板减压术治疗),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颅内压变化情况;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7 d的颅内压以及GOS评分、脑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骨板减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颅内压,改善其预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普宁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43例,分析以上的临床表现、CT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特点、梗死部位等。以上27例患者给予扩容、抗凝、脱水降低颅内压、拮抗脑血管痉挛、给予脑保护剂、行高压氧等保守治疗。16例患者给予开颅去骨瓣减压和(或)内减压术治疗。结果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出院时恢复良好15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一旦发生,患者预后多不良,及时通过头颅CT或者MRI进行早期确诊,给予开颅减压手术或者保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经CT、MRI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709例中重度脑外伤中64例出现脑梗死,发病率为9.0%。脑梗死发生时间为外伤后48 h~2周,38例发生于去骨瓣减压术后,35例发生在基底核区。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31例,中度残废18例,重度残废5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脑血管钝性损伤、低灌注压、颅内压增高及去骨瓣减压术密切相关。治疗上强调早期积极处理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探讨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医院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中性处理,治疗组采用活血化淤药物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活血化淤处理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排除血肿量大于梗死面积1/2患者,可采用活血化淤治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脑梗死部位进行判断,调查癫痫发作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等。本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脑梗死方案配合抗癫痫治疗:卡马西平以口服的方式治疗部分癫痫患者;丙戊酸钠以口服治疗方式对全面癫痫进行治疗;地西泮注射液或苯巴比托注射液以肌内注射的方式治疗癫痫持续发作患者,对患者单药治疗无效的可考虑联合用药。结果本文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病率为4.12%;男女患者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发型癫痫占60.71%,迟发型癫痫占39.28%。本文有额叶梗死8例,顶叶梗死6例,颞叶梗死24例,顶枕叶梗死2例,小脑梗死2例,颞顶叶梗死2例,基底节区梗死12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得出:异常患者52例,例正常患者。34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其余32例患者病情好转,临床症状已得到控制,而迟发型癫痫22例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男女发病比例之间不存在差异,皮质梗死患者继发性癫痫发病率高。对于早发型癫痫患者可行短期抗癫痫治疗,迟发型癫痫患者可给予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并积极治疗.方法 对本院2005年5月-2006年5月19 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科和神经外科脑外伤合并脑梗死14例,待病情稳定后转神经内科治疗,轻微脑外伤合并脑梗死,直接收治神经内科5例,均经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脑损伤的存在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需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S)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血清E-sES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并与64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未继发脑梗死(脑外伤组)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sES水平比较,探讨血清E—sE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sES(38.45±7.57)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65.52±6.28)ng/ml,脑外伤组血清E-sES(54.09±9.04)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E—sES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程海鸥 《安徽医药》2014,(5):882-884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重型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5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休克、感染都是重型脑外伤后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的性别和手术不是发生重型脑外伤后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型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重点评估和干预,可能会降低重型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