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CVA患儿作为观察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为37.21%,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ELISA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 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26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49%;而4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7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3.369,P=0.002),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EOS)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8.548,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60例和临床缓解期50例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同时检测急性期组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比较MP-IgM阳性和阴性者EOS、ECP、IL-5水平差异。结果 MP-IgM阳性率急性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急性期组MP-IgM阳性患儿EOS、ECP、IL-5显著高于阴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总IgE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FeNO、肺功能、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结果哮喘组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血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哮喘组FEV1/pred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eNO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328, P〈0.05);与IgE呈正相关(r=0.421, P〈0.05);与FEV1/pre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eNO水平能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尤其是EOS炎症;结合肺功能指标更能全面反映哮喘疾病现况及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患儿39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期组(A1组)、哮喘慢性持续期组(A2组)、哮喘临床缓解期组(A3组)、不典型哮喘组(B1组)、其他原因咳嗽组(B2组)、有特应征病史的复发性喘息组(C1组)、无特应征病史的复发性喘息组(C2组)及肺炎组(D组),比较各组FeNO、EOS计数及总IgE水平的变化。A1、A2、A3、B1组和C1组患儿FeNO值显著高于B2组、C2组及D组(P<0.01),且发作期最高,随疾病临床症状的改善,FeNO水平下降,哮喘缓解期仍处于较高水平。而EOS计数及血总IgE水平在各组患儿均增高,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eNO 作为气道炎症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气道EOS性炎症程度,可用于小儿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联合检测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和FeNO,既能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又能评估气道炎症程度,能更全面地对疾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MP被动凝集法检测哮喘急性期70例及对照组非感染疾病患儿20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用SX9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应用贝克曼(BACKMEN Access)检测血清总IgE浓度,MP-Ab阳性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孟鲁司特钠、氯雷他啶等治疗。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6例,阳性率37.1%;对照组阳性1例,阳性率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伴哮喘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354.35±241.28)×10^9/L,血总IgE浓度(505.388±674.560)IU/ml,单纯MP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151.169±219.56)×10^9/L,血总IgE浓度(46.79±50.02)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与儿童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抗白三烯类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对哮喘患者血Th1/Th2平衡和Ig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丽君 《中国药师》2009,12(12):1785-1787
目的:探讨口服卡介苗(BCG)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嗜酸性粒细胞(EOS)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CG口服(50mg/支),100mg用5%碳酸氢钠溶液250ml稀释后饭前口服,每周1次,共1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 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进行肺功能的测定。并以同期入选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BCG口服治疗16周后患者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细胞数均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同时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和PEF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口服BCG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EOS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郭路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03-105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血清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和分析两组血清IL-33表达水平及观察组不同病情特点及严重程度的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L-33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的血清L-33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IgE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FEV1、FEV1/FVC、FEV1%pre均低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FEV1、FEV1/FVC、FEV1%pre均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IL-33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FEV1/FVC、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利于判断患者的肺功能及病情。  相似文献   

10.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53例及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6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8例,阳性率52.8%;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7.8%,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小青龙汤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中的10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均为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52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小青龙汤治疗。14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PEF、EOS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显效时间比较(5.7±0.9天VS7.1±1.3天)更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EF南(60.35±2.71)%升高到(81.69±2.63)%.而EOS由(481.2±151.59)×10^6/L降低到(311.8±53.65)×10^6/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对EOS水平的降低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张骞峰 《中国药房》2012,(27):2572-2574
目的:研究射干煎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射干煎剂每次30mL,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外周血EOS计数、EC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83.3%);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下降率和呼气峰流速(PEF)下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EC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外周血E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干煎剂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降低外周血EOS计数与EC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2例支气管急性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予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1mg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1mg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予以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之后,无死亡患者。观察组患者在3d内的治疗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21.4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未发生痰液黏滞、心率失常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使肺功能增强,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1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A组,64例慢性缓解期患儿作为B组,40例健康儿童作为C组。测定血清IL-17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B组和C组血清IL-17和CRP无明显差异(t=0.7128、0.4426,P>0.05),A组血清IL-17和CRP均高于B组和C组(t=9.3648、7.0614、10.7716、9.6242,P<0.01)。A组患儿血清IL-17与CRP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026,P<0.05)。治疗4周后随访40例,血清IL-17为(152.3±21.6)ng/L;治疗后血清IL-17明显降低(t=8.7728,P<0.01)。结论血清IL-17可以用于监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炎症状态,判断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综合考虑PCT水平和MP/CP的抗体检测来选择抗生素,不仅可以避免没有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同时也为存在感染的患儿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钱雪娇  蒋萍 《天津医药》2012,40(11):1159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及意义,以及该细胞因子与血清中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同时与同期37例健康人作对照,分别测定病例各组血清SCF、EOS,并随机测得病例各组血清T-IgE、FEV1%、FENO。结果:中、重度组治疗前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组(P〈0.05),病例组治疗前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SCF与EOS、T-IgE、FEV1%无明显相关性,与FeNO成正相关(r=0.447,P=0.004)。结论:血清SCF的水平可较准确反应气道炎症变化,可能与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昆明地区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953例患儿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95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8.8%;其中0~4岁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为13.6%,5~7岁年龄组为26.8%,8~13岁年龄组为37.3%。8~13岁年龄组患儿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为27.5%,4~6月为15.9%,7~9月为13.7%,10~12月为17.7%,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结论 MP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春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学龄期儿童更易感染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