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的原因,如何防护和安全操作等问题。方法 对本院2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250名护士中有204人发生过针剌伤,发生率是81.7%,其中75人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占刺伤率的36.7%;抽血、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率低,仅3.39%;回套针帽率高,占63.3%;操作后取下针头率高,占80%;在针刺伤发生后向上级汇报率低,占9.3%。结论 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了解ICU护士被针刺伤的概率情况及针刺伤发生的时机,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ICU 25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5名护士中,22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很高的人群,尤其ICU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工作量超负荷,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操作多,容易造成工作疲惫感,面对这些诸多因素,医院尤其应该加强对ICU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探讨相应防护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部分病区300名临床护士进行为期一年的针刺伤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伤口和挤压伤口。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针刺伤情况。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48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有425名护士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54%。其中76.00%的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过;低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门急诊、外科、手术室针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钟刺伤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器毁形、拔针、处理用物、回套针帽等;护士在操作时经常戴手套者仅占10.21%,钟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者占53.18%。自觉执行上报制度者占13.18%。产生心理障碍者占90.82%。结论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差,操作不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管理,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防范措施,保证护士在采血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方法对19名采血护士采取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新的和低年资采血护士针刺伤比例高,采血护士对针刺伤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更主要的是未规范处理采血针头,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论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落实防护措施,建立、健全防护针刺伤的管理制度,确保采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晓芳 《现代医学》2007,35(6):491-492
目的 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以便更好地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至12月在职和轮转的53名护士,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表,就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导致刺伤的锐器种类、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操作时是否戴手套及伤口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针刺伤与人力配备、对护士针刺伤的认知、护士是否规范操作及护士自身重视与否等因素有关.结论 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加强管理、提倡安全注射、规范操作要求、制定针刺伤后的紧急有效处理方法等,可使急诊护士有效预防和应对针刺伤.  相似文献   

8.
二级医院护士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护士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口处理现状,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四家二级医院160名在临床工作的护士针刺后伤口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针刺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结果被调查的160名护士中,87.5%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14.37%的护士未经任何处理,55.0%的护士未行后续处理,仅3.125%的护士行血液检查。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后处理不规范,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减少针刺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的调查,了解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发生的时机、不同护龄对发生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针剌伤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36名护士1年来针剌伤进行间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6名护士中,3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学习,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对于易发生针剌伤的环节进行培训,大力提倡接种乙肝疫苗,正确处理针刺伤,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降低针剌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黄绍容  吕玉珍 《海南医学》2010,21(3):146-147
目的了解本院急诊护士职业损伤的现状,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名护士一年来的职业暴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针刺伤、体液污染为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一些护士临床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结论 应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专人发放,对大连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被针刺伤,最常见的两种原因为污染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发生率为61.20%。结论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通过加强培训,监督检查,提高意识,有效减少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现象,从而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焕阁  王侠 《当代医学》2010,16(24):114-115
目的了解西安各大医院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导致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西安市级医院急诊科的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的人数占82.4%,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次数与职称无关(P〉0.05);操作后回套针帽人数占调查对象的92.9%,其中双手回套针帽的占94.3%;在进行输液、注射、采血等操作中不戴手套的有占85.7%,偶尔戴占14.3%。结论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安全操作行为及防护等问题。方法对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生共156人做了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生中10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65.4%;被调查护生人均刺伤1.5次,其中60.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达26.0%;回套针帽率高达50.2%;156名护生中有10人知晓在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仅占6.4%;156名护生均回答教材或课程设置上无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内容。结论临床实习护生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生"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在教材或课程增设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内容;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锐器伤的发生率、刺伤的原因、环节及提出持续改进的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7—2008年我院不同职称在岗临床护士锐器伤104名,其中急诊护士24名作观察组,临床科室80名作对照组,将二组锐器伤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被调查中的土04名护士中,观察组24名护士与对照组80名护士的职业锐器伤比较,在被污染针头刺人次,被血液污染人次及被带血针头刺伤人次,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急诊护士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急诊护士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的危险之中,提示加强和政进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及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于海霞  黄玉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81-2582,2592
目的: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问卷调查100名临床护士在工作年限内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71%的护士被针刺伤过。结论:护士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护士在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了锐器损伤等危害因素的调查.结果 120名护士中,主要伤害因素为注射针头和头皮针刺伤,占90%;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占45%;化学消毒剂损伤和辐射、噪音分别占35%和16.7%.结论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普遍存在于临床各科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9.
张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209-209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原因、发生率,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30名护士均有不同频次针刺伤的发生,发生率为81.9%。t结论:制定规范的操作防护流程,强化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方法和尽快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以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千预措施、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职和轮转的46名护士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最近24个月内((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0%的门诊输液室护士受到过针刺伤的损害,针刺伤与人力配备、对护上针刺伤的认知、护士是否规范操作及护士自身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