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2007年开展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至今已成功置管260余例,导管留置6d~1年,确保了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随着置管患者的日益增多,治疗间隙(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研究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 24例癌症晚期患者,给予其PICC置管治疗,分析护理体会。结果 24例肿瘤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5.8%,平均置管时间为30.2 d,3例导管堵塞,2例出血,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改善。24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结论 肿瘤治疗中实施PICC导管置入,成功率较高,可有效减少患者频繁穿刺,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神经外科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以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神经外科住院并采取PICC输液的患者60例,分析总结PICC导管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结果 PICC导管尖端位置1例在颈内静脉,2例在T9~10,57例在T6~8。在PICC导管维护期间:1例出现堵管,1例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皮炎,1例穿刺点渗液,1例非计划性拔管,2例脱管,其余均顺利结束输液,拔管出院。结论 PICC导管的应用可减少神经外科患者频繁穿刺的痛苦,并可减少护理人员的因反复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而增加的工作量,是提高神经外科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4.
吴志娟  徐文藻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96-3197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中长期(5d至1年)静脉输液的患者。但PICC置管在长期留置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谢黎  王莉  刘晓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14-2315
目的:通过比较孕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TPN)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各60例,分别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维护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7%,CV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6.7%;PIC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93 d,平均(36.3±5.4)d,导管维护费用300~400元;CV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45 d,平均(11.7±3.2)d,导管维护费用500~600元;PICC组患者导管阻塞或脱落发生率为6.7%,而其他并发症(气胸、导管感染、局部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1.7%、1.7%,CVC组分别为3.3%、1.7%、3.3%、3.3%。PICC组在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维护费用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CVC组,但导管的阻塞和脱落情况则劣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降低并发症等优点,对减轻患者疼痛及早日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在破伤风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18例破伤风患者同时留置 PICC 与静脉留置针,PICC 留置处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处为对照组,由专人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穿刺与维护,并一次穿刺成功,比较2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与非正常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6.1±1.2)d,非正常拔管率为0;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2±0.3)d,非正常拔管率为7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ICC 应用于破伤风患者既能减少因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刺激与痛苦,又能避免因患者抽搐或翻身导致的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及静脉炎发生,还能保证胃肠外营养的供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操作较深静脉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为肿瘤患者及长期输液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性治疗途径。所以,用于固定导管的敷料其粘固性及皮肤情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液体外漏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目前静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长期化疗及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药物治疗的一种最佳途径[1]。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保留时间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受到肿瘤患者的青睐。但PICC导管在留置期间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导管脱出便是其中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在  相似文献   

9.
邢玉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703-2704
静脉化疗是肿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大多数的化疗药物可造成局部组织机械刺激及邻近组织损伤[1].目前,在发达国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已经成为护理治疗手段之一,普遍用于临床化疗等患者.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可留置一年之久,减少治疗期间反复静脉穿刺,避免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但在国内对其还有较大争议[2].本研究比较了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和PICC导管技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毒、无痛性的输液通道,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每7d需要维护1次,出院后患者的导管维护尤为重要。本文对社区开展PICC管路维护的方式、内容、并发症影响因素和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并发症少、可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但是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应用PICC的报道尚不多见。现对2001年5月以来我市明楼社区服务中心家床科老年患者PICC应用情况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马会杰 《哈尔滨医药》2009,29(6):119-120
目的探讨患者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总结24例患者应用PICC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均无出现感染和并发症。结论P1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患者经中心静脉导管( PICC)输液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创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经PICC输液治疗的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液时间最短60 d,最长365 d(其中超过60 d 56例),平均(156±15)d。发生并发症6例(8.8%),其中意外拔管1例(1.5%),导管堵塞5例(7.4%)。结论 PICC术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患者输液,具有操作方便、输液安全和留针时间长等优点。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高压氧并发症、合理调序输液成分、规范导管护理、脉冲式正压封管和尿激酶冲洗导管等是预防和处理导管堵塞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观察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外科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0例肿瘤内外科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例和B组130例,A组采用PICC置管输液,B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2组静脉炎、疼痛、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8/120)低于B组的54.0%(70/130),疼痛率为13%(16/120)低于B组的65%,留置时间为(61.3±15.3)d长于B组的(2.4±1.9)d,并发症率为3%(4/120)低于B组的45%(59/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内外科患者输液治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尤其对病情较重、病程长的患者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合理选用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肿瘤晚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经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9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侧手臂水肿103例,静脉炎12例,导管感染10例,导管堵塞8例,穿刺点渗血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脱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5%。结论 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为病人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6.
PICC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即将导管经外周浅表静脉穿刺后,沿静脉走行送入中心静脉的方法。用于中长期静脉药物治疗。并且PICC的留置快速方便,风险较小,可由护士进行操作,也进一步加大了其可能应用的范围。为了验证这种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使用范围,对16例患者进行TPICC的操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1]。PICC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7 d至1年)、并发症少等优点,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PICC的肿瘤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试验组(209例)。所有患者行PICC后,对照组采用物理预防UEVT;试验组在物理预防的基础上,于置管当日接受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每日1次,连续30 d)。比较2组在置管前1 d与置管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置管侧腋静脉最大流速、UEVT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置管后30 d,2组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管后30 d的腋静脉最大流速较置管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置管后30 d的腋静脉最大流速较置管前1 d降低(P<0.01)。试验组UEVT发生率(2.87% vs. 8.53%)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1.91% vs.5.69%)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PICC置管后的高凝状态和血流减慢,从而降低PICC相关UEVT的发生率以及治疗过程中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麻朴 《中国实用医药》2012,(32):204-205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写PICC)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长期反复静脉输液、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0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置管及护理的经验。结果对300例患者行PICC置管术,由于准确评估患者的情况,谨慎严格的操作,精心细致的护理,一例误伤肱动脉,穿刺失败;一例感染,给予拔管外,其余均留置良好,留置时间最短14d,最长126d,平均70d。结论了解PICC置管和护理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何处理能显著降低穿刺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过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其头端送入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主要用于需7 d以上静脉补液的患者和需要多次化疗的患者,一般可留置1年左右。置管时间长,感染的机会就增加,感染是PICC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骆小京和康继红[1]报道导管的感染率为3%。因此,导管的感染防治极其重要,本文就PICC导管感染的诊断标准、原因分析、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