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腮腺各类肿瘤的CT表现,探讨各类肿瘤的诊断指征,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17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6例,其中4例为良性混合瘤.1例为恶性混合瘤.1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5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为良性;肿瘤呈分叶状、密度不均有囊性密度影、呈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大多数为良性;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为恶性。  相似文献   

2.
张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103-104
目的 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为单发病灶,靠近肺的边缘部.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边缘清楚,无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平扫密度较均匀,C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瘤肺界面清晰,病灶周围肺组织清晰,1例见"空气新月征.结论 PSH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靶扫描及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结合病理特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由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MSCT表现。结果毛细血管型4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静脉血管瘤2例,混合型1例。血管瘤MS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等密度4例,不均匀、混合性密度9例,斑点状钙化或静脉石6例,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结论结合肿瘤的形状、密度及强化程度等特点,可提示软组织血管瘤,而肿瘤大小、形状、密度、有无钙化,以及强化特点等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方法:收集有完整的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1例,分析其CT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肿瘤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表现。结果:41例中,皮质腺瘤16例,密度低而均匀,强化轻;转移瘤11例,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0例,瘤体较大,平扫中密度常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体明显变化;皮质腺癌3例,呈不规则或分叶状的肿块,密度不均匀;髓质脂肪瘤1例,双侧发生,低密度脂肪组织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CT可对肾上腺肿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赵虹  王艳  章作铨 《中国医药》2009,4(10):802-803
目的探讨分析双期CT增强扫描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T增强扫描的早期(30s)和延迟期(120s),对肿瘤实质部分行密度测量。结果41例腮腺占位病变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15例。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及腮腺腺淋巴瘤明显,而延迟期强化增加,且混合瘤趋均匀。结论CT增强扫描有助于辨别肿瘤的良恶性,强化的形式对进一步分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德清  王伯胤 《江苏医药》2012,33(5):594-595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2例(13个瘤体),回顾性分析其CT、病理学特点.结果 CT扫描显示肾上腺类似椭圆形病灶,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9个瘤体,4个瘤体呈软组织性肿块内脂肪密度.5个瘤体不均匀轻度强化,余8个瘤体未见强化.3个瘤体边缘有钙化,1个瘤体内有出血.结论 CT检查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螺旋CT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方面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两种类型肿瘤有时CT表现较相似,在临床影像诊断中不易鉴别.本组资料回顾性分析3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3例腺淋巴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征象,希望能够对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整,密度均匀。CT表现为肿瘤明显强化,肿瘤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少数可见钙化。病理所见15例中血管瘤样12例,乳头状13例,实性片状14例。结论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扫描是重要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对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冯平勇  杨海庆  玉鉴 《河北医药》2003,25(4):295-296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的CT特征和价值。方法 常规CT平扫加强化扫描,回顾性分析74例腮腺肿瘤的CT特征。结果 腮腺混合瘤60例呈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清晰,可有钙化;腺淋巴瘤3例,肿块密度较低,常位于腮腺下板;各种恶性肿瘤11例,边界模糊,易坏死出血和转移,恶性肿瘤间CT表现无特征性。结论 CT可辨别肿瘤的良恶性,特别是良性肿瘤可作进一步分类,是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壁神经源性肿瘤CT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壁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病理特征.为鉴别诊断,同时还复习3例恶性肉瘤的CT表现.结果5例神经鞘瘤中4例良性,CT平扫密度均匀1例,3例不太均匀,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2例良性有肩胛骨或肋骨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例低度恶性平扫密度不均,增强后有轻度强化,邻近锁骨、肋骨受压并骨质破坏吸收,邻近肌间隙及上纵隔受侵犯.1例神经纤维瘤病灶单发,CT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肋骨受压吸收.1例神经纤维瘤病病灶多发,CT平扫病灶密度不均匀,未行增强扫描.其他3例胸壁原发肿瘤均为肉瘤,其中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结论CT发现胸壁特别是椎旁区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多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若肿瘤边缘不光滑、形态不规则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则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SH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行胸部多层CT平扫和(或)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后进行图像观察。结果病灶均为单发,右肺12例,左肺14例;大小以1.5-3.0cm多见(65.4%),平均(25.5±15.4)mm;病灶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80.8%),少数呈不规则形;边缘多光滑(88.5%);多数无分叶(73.1%);密度多均匀(88.5%),少数可见钙化(26.9%);强化可均匀、可不均匀(比例约1:1),平均增强程度约(41.1±27.4)HU;网格征(76.9%)及贴边血管征(38.4%)较多见。延时扫描表现为持续强化,灌注成像表现为高血流灌注。结论PSH具有肺内良性肿瘤的特点,明显强化、容易出现钙化、网格征、贴边血管征等征象,对诊断PSH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7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检查和CT检查.分析比较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CT诊断与超声诊断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效能(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78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58例(72个结节)...  相似文献   

14.
洪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21-1322
目的 分析颈部囊性肿块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肿块,其中淋巴结病变9例,脓肿3例,涎腺病变2例,甲状舌骨囊肿9例,鳃裂囊肿5例,甲状腺病变2例,囊性水瘤3例,皮样囊肿1例,喉气囊肿1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增强MSCT可以显示肿块的囊性特征.淋巴结病变为液化坏死所致,有较厚的囊壁;涎腺囊性病变表现各异;先天性囊肿常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多数囊肿具有特定的解剖位置,如甲状舌骨囊肿主要位于颈前中线和舌骨水平,鳃裂囊肿多位于颌下腺后方和颈动脉鞘外侧,皮样囊肿位于口底.结论 MSCT影像学检查能准确对肿块定位、定性,对术前制定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腮腺病变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病变的CT或MRI的表现。结果85例腮腺病变中,良性肿瘤63例(63/85,74.1%),大部分(38/63,60.9%)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恶性肿瘤12例(12/85,14.1%),大部分(9/12,75.0%)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炎性及其他瘤样病变10例(10/85,11.8%)。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区病变进行有效定位,并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多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15例SHL的组织学构型与蛋白表达,并与影像学进行对照。结果①SHL主要有3种组织学构型:血管瘤样、乳头状和实性片状,多为3种类型混合存在,且常合并有硬化。有两种细胞(实性细胞和被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共同表达MCK、EMA、Vimentin,部分病例表达CgA、Syn、S-100蛋白,不表达Ⅷ因子、CD34、CD68、Calretinin。②影像学(X线及CT)表现为肺部单发、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结节,无分叶及毛刺,CT平扫病变密度较均匀,与肌肉密度相仿。③使用秩相关统计学分析,被覆细胞的Vimentin蛋白表达与CT值相关(P<0.05),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为0.554。结论①SHL是一种来源于肺泡上皮的良性肿瘤。②影像学大多为单发圆形、类圆形肿物或结节,边缘光整,CT增强后强化程度与其病理组织构型有关。③CT增强值是否大于20Hu不能作为判断SHL良恶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王传彬  程涛 《安徽医药》2015,36(5):548-5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 结果 腮腺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16例单发,1例多发;12个病灶位于浅叶,紧邻包膜下;15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3个病灶呈浅分叶状;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病灶较小,平均最大径约6~36 mm;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实性,增强后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静脉期多缓慢持续强化或缓慢减退;9个病灶呈囊实性,增强后呈均匀薄壁"环形"、不均匀"花环状"或"附壁岛状"强化。 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MSCT能够对大多数病灶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脂肪瘤的CT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扫描对腹膜后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确诊的腹膜后脂肪瘤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其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中,5例定位明确,2例定位困难;6例明确定性。平扫病灶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清楚,其内绝大部分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40~- 120Hu,并央杂纤细条索状、条片状稍高密度影,1例病灶内见小斑片状钙化影。4例增强扫描,1例增强后病灶内见轻度片状强化,3例病灶内增强后可见点状、条状血管影。结论腹膜后脂肪瘤大多具有典型的CT表现,大部分情况下CT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结果发生于胃部15例,小肠14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均匀者10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5例,肿块内有钙化者3例,边缘清晰者22例,病灶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CT值在40-10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良性10例,恶性20例,良性肿块直径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6例(16/20)。结论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