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当前由于腹腔镜,B超小一HCG的广泛应用,使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同时保守性治疗方法有很大进展,如输卵管切开术、伞端挤压术、腹腔镜、B超引导下MTX局部注射、静脉滴注。口服RU486、中药、肌肉注射天花粉等药物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异位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14例,按照入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一次性给予甲氨蝶呤50 mg/m(2按体表面积计算用量)肌内注射,7 d后若血β-HCG下降<15%,重复给药1次;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20 mg/d肌内注射,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5 d为一个疗程。分别于给药后4、7 d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腹痛、妊娠包块大小、血黄体酮和β-HCG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为98.2%,且在包块直径、血黄体酮、血β-HCG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疗效优于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单次肌注配伍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多次肌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比较。方法MTX组:口服MTX60mg/m^2,分2次,间隔2h。MTX+米非司酮组:口服MTX60mg/m^2,分2次,间隔2h,同时加用米非司酮100mg,每日2次,连服3d。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B超监测包块缩小情况,及统计住院时间。结果MTX组成功率81.48%,MTX+米非司酮组成功率94.44%,两组对照,MTX+米非司酮组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减少住院天数。结论两种方法比较.MTX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来 ,异位妊娠率呈上升趋势[1 ] ,对于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药物保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站用天花粉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15例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经系统的病史、体征、β -HCG测定、B超检查收治确诊为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15例。病例选择标准 (1) β-HCG <10 0 0mIu/ml (正常值 <5mIu/ml) ;(2 )B超显示包块最大直径≤ 4 0cm ;(3)无腹痛或仅有轻微下腹隐痛 ,即无任何内出血征像 ;(4 )无天花粉禁忌症 ,并自愿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2 用药方法 作常规天花粉过敏试验。阴性者 ,取天花粉0 0…  相似文献   

5.
卢惠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101-5102
目的:通过对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结果分析,探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7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甲氨蝶呤(MTX)肌注;对照组43例,给予甲氨蝶呤肌注。分别观察两组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0.91%,无效率9.09%;对照组治愈率74.42%,无效率25.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在用药后(10.2±2.4)天开始恢复正常,对照组在用药后(14.3±3.0)天开始恢复正常,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用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氨蝶吟-米非司酮联合方案保守治疗未破裂型高危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特殊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5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方案保守治疗β-HCG值为3000~15980mU/ml未破裂型高危异位妊娠患者66例治疗方法、特殊的临床表现,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甲氨蝶岭-米非司酮联合方案保守治疗未破裂型高危异位妊娠治愈率为93.94%,1例宫角妊娠破裂、2例峡部妊娠破裂、1例壶腹部妊娠破裂手术治疗。结论:住院患者在严密监测腹痛及血压、脉搏情况下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方案保守治疗未破裂型高危异位妊娠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异位妊娠两种保守治疗的方法 (单用米非司酮;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方法 利用循证医学描述性系统评价方法 对异位妊娠两种保守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疗效方面:联用似可增加疗效,联用和单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消散时间、住院时间、远期疗效、副作用方面:联用优于单用(P<0.05).结论 在疗效方面,联用似可增加疗效,但不显著,联用可显著减少包块的消散时间,减少住院日,且无明显副作用增加.远期疗效较好,有较高的输卵管通畅率.未涉及再次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8.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常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临床对仍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如何选择药物及最佳治疗方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腹腔镜微创技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已成为异位妊娠治疗的主流.1982年首次报道[1]用氨甲喋呤(MTX)治疗间质部妊娠获得成功后,MTX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几年米非司酮在终止妊娠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随着快速敏感的β-HCG的测定和超声波检查的发展,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为早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了基础,现将药物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67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未破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重复异位妊娠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60-2961
[目的]探讨未破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及3种不同保守治疗方式对重复异位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月某院诊断为未破型输卵管妊娠患者198例,分别采用单纯MTX化疗、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3种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成功,追踪其生育结局12~72个月,根据生育结局分为重复异位妊娠组和宫内妊娠组,根据治疗方式分为MTX组,开放组和腹腔镜组。[结果]①37例(18.7%)患者发生重复异位妊娠,其中MTX化疗后17例,开放手术后12例,腹腔镜手术后8例。②异位妊娠组中存在不良孕产史、盆腔感染、盆腔粘连的患者分别占91.9%、91.9%和75.8%。③3种治疗方式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6.8%、37.5%和12.3%,其中药物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均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组与腹腔镜组手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炎史、不良孕产史、盆腔粘连等因素可增加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可行药物治疗或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作为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且不增加重复异位妊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金玲 《中国保健》2008,16(1):40-4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两者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对82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应用甲氨蝶呤50mg/m2,静脉注射,单次为1疗程 口服米非司酮50mg/次,q12h,连服3d.B组40例口服米非司酮50mg/次,q12h,5d为1疗程.如治疗后β-HCG下降不明显,则开始第2疗程,两疗程间隔5d.结果:A组治疗成功率为90.5%,明显高于B组,同时发现疗效与血β-HCG高低有关.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程短、副反应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71例满足保守治疗指征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其中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肌肉注射氨甲喋呤,并同时口服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对照组26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43例,成功率93.3%,失败2例,失败率6.7%;对照组26例采用西药治疗,治愈19例,成功率73.1%,失败7例,失败率26.9%.结论应用氨甲喋呤肌肉注射加用中药治疗宫外孕可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三联药物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之 《现代医院》2005,5(12):27-29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用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表破裂型异位妊娠病人,随机分两组,用甲氨蝶呤注射+米非司酮口服+中药口服联合治疗为研究组,而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注射治疗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测定法定期测定两组病人β-HCG值以监测β -HCG下降情况,并通过腹部B超测量异位妊娠包块三经线平均值以监测病灶包块缩小情况。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毒副反应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血β—HCG下降及病灶包块缩小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4%和71.1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甲氨蝶呤注射+米非司酮口服+中药口服联合用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行单次肌注50 mg/m2MTX治疗;B组患者行75 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C组患者行单次肌注50 mg/m2 MTX联合50 mg/d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并在用药开始2 d后加用中药.结果?与A组和B组患者相比,C组患者治疗后包块消失时间和β-HCG等临床指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3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79-2580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收治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氨甲喋呤单次注射;B组单纯中药及C组单次注射氨甲喋呤(MTX)配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进行比较。结果:C组较A、B两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于正常范围的时间,减少住院日,提高治疗成功率(P<0.01)。3组在年龄、孕龄、治疗前血β-HCG和异位妊娠包块直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氨甲喋呤保守治疗非破裂性异位妊娠的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宇  晁利娜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95-369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中药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组和单用甲氨蝶呤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值、盆腔包块完全吸收的时间、腹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中药活血化瘀方联合使用,有杀胚迅速、加快血β-HCG的下降,减少异位妊娠包块缩小时间、减轻临床腹痛症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保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文献中报道的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保守治疗方法、选择治疗的适应症及病愈后患者生育力的影响进行综述,提出:有药物治疗适应症者以MTX单剂量肌肉注射为最佳方法,非药物适应症者宜选择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及中药保守治疗的42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3000IU/L的42例患者中,成功治愈39例,成功率达92.86%。5例有可耐受的轻微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并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是临床治疗中有较好效果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保守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近年文献中报道的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保守治疗方法,选择治疗的适应症及病愈后患者生育力的影响进行综述,提出:有药物治疗适应症者以MTX单剂量肌肉注射为最佳方法,非药物适应症者宜选择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手术一直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随着B超、血清及尿HCG测定的快速发展,使该病得到早期诊断,从而为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本研究探讨了MTX及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1993年5月至1997年5月我院住院的异位妊娠选择49例作保守治疗。年龄22~40岁,全部病例均有停经史,停经37~65天。有阴道出血者46例,下腹疼痛者39例。B超检查49例附件区有不均质包块,21例同时有盆腔积液,液暗区1.5~3.5cm。宫内未见妊娠囊,全部病例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HCG水平为800~3303IU/L(正常值≤250IU/L)。全部病例入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及MTX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A组 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和复方米非司酮口服;B组 MTX单次肌注和口服复方米非司酮,同时口服中药方剂.定期检测血β-HCG,B超监测盆腔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 A组治愈率79.01%,B组88.60%,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和盆腔包块消失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MTX单次肌肉注射和口服复方米非司酮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