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60岁.鼻右侧出现新生物2个月,无痛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伴角囊肿形成,增生表皮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其基底部与两侧正常表皮位于同一平面上;真皮浅层有基底样细胞形成的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依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诊为脂溢性角化病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  相似文献   

2.
喜树碱对角化上皮增殖及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动物实验显示喜树碱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的增生并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喜树碱在浓度为10~(-7)~10~(-9)mol/L时抑制人类角朊细胞增殖,浓度为10~(-9)~10~(-11)mol/L时能促进角朊细胞分化。该药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分化两方面作用,可能与其对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有关,其诱导分化的作用对银屑病治疗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阴道sIgA的浓度变化与阴道滴虫感染的关系李红宾,王正文,王朝凤,吕昭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650032)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3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sIgA的浓度,以149例健康妇女和41例念珠菌性阴道炎作对照。结果发现,滴虫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体视学技术对毛发上皮瘤及角化型基底细胞癌组织病理相似部分基底样细胞瘤块进行细胞形态及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方法每组各选5例进行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及大小的测定,各选30例进行细胞核DNA含量定量分析。结果细胞形态及大小两组无差异(P>0.05),细胞核形态及大小的各参量值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毛发上皮瘤组30例均为二倍体,角化型基底细胞癌组有异倍体16例。结论两组肿瘤细胞的形态及大小相似,但角化型基底细胞癌的细胞核相对较大,且不规整,显示了恶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呈恶性生物学行为,而毛发上皮瘤则呈良性。  相似文献   

5.
小鼠毛囊周期中Thy-1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拔毛诱导的毛发生长周期中毛囊Thy 1抗原的表达。 方法 自然休止期C57BL/6小鼠 ,通过拔毛诱导其毛发自休止期进入生长期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连续观察毛囊Thy 1抗原的表达及组织学改变。结果 拔毛后第 2天 ,漏斗部毛囊内层角质形成细胞明显表达Thy 1抗原 ,随后转为毛囊周围浸润细胞及基质较强的表达Thy 1抗原 ,以 7~ 9天最强 ,以后逐渐减弱 ,至 17~ 2 0天基本消退。结论 拔毛刺激毛发生长周期中毛囊上皮可一过性表达Thy 1抗原。毛囊上皮的这种Thy 1抗原的表达 ,在皮肤免疫应答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细胞角蛋白(CK)阴性的上皮样肉瘤。患者男,40岁。左前臂结节2年,渐增多8个月伴破溃1个月来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有一环状肿瘤团块,团块由两种形态的细胞构成,一种细胞数量多、形态多样、胞质丰富。数量少的细胞呈梭形,分布于肿瘤边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4,而不表达CK,CD68和结蛋白(desmin)。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化染色均符合上皮样内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IVF-ET周期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接受GnRHa-长方案降调节IVF-ET治疗的患者100例,在COH前检查阴道微生态,在HCG注射日再次检查阴道微生态情况,两次结果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COH前有微生态失调者13例,其中BV 2例(2%),菌群正常功能下降9例(9%),菌群异常2例(2%)。COH后,菌群失调者42例(42%),其中VVC 9例(9%),BV 6例(6%),BV中间型3例(3%),菌群正常功能下降15例(15%),菌群异常9例(9%),有统计学差异(P<0.05)。87例COH前检查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中,COH后34例发生微生态失调(39.9%)。13例COH前检查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COH后8例发生微生态失调(61.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接受COH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调,COH前已经有阴道微生态异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微生态失调,建议在进行COH治疗前和取卵手术前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对BV和VVC患者取卵前采取药物治疗,阴道菌群异常和功能下降患者要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8.
小鼠毛囊周期中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HC-Ⅱ类抗原,即Ia抗原,主要表达在免疫活性细胞上,在免疫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抗原的呈递等免疫应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鼠非免疫细胞一般不表达MHC-Ⅱ类抗原,但在活化T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刺激下可以表达[1,2]。探讨病理状态下组织细胞的这些抗原的表达,对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我们动态观察了C57BL/6小鼠拔毛诱导的毛囊周期变化中MHC-Ⅱ类抗原在毛囊的表达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毛囊在皮肤免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拔毛诱导的小鼠毛发周期中毛囊间表皮LC及DETC的密度及形态变化,探讨二者与毛囊周期的关系。方法:选用自然休止期C57BL/6小鼠,拔毛诱导毛发进入生长期,应用ABC免疫组化法连续观察毛囊间表皮LC及DETC的密度及形态变化。结果:(1)密度变化:拔毛后1天LC及DETC与拔毛前无明显变化。拔毛后第2天开始二者密度较拔毛前升高(P<0.05),拔毛后第4~8天二者密度最高(P<0.01),以后逐渐下降,至拔毛后第17~20天二者密度基本恢复到拔毛前数值。(2)形态变化:拔毛前后2天内,多数LC及DETC胞体小,树突短小不明显;第4~8天,二者多数细胞体大,树突多且粗大,分枝明显;9~16天,胞体大小不一,树突变细;17~20天,胞体较小,树突短小。结论:拔毛诱导的小鼠毛发周期中毛囊间表皮LC及DETC的密度及形态变化与毛囊周期具有相关性。这种变化在皮肤免疫应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会出现毛发稀少、秃发等症状犤1犦。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能作用于相同的受体(PTHPTHrP受体).PTH及PTHrP除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外,还参与组织发生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犤2犦,过度表达PTHrP的转基因小鼠毛囊发育障碍犤3犦。为进一步探讨PTH对毛发周期的影响我们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犤4犦,检测了毛发周期不同时段小鼠皮肤中PTHPTHrP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已有学者[1,2]观察到雌激素对小鼠阴道上皮郎格罕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上皮增生和角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小鼠服用凉血解毒汤后对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将小鼠分别灌胃凉血解毒汤大、中、小剂量组、克银I号方组和生理盐水组,MTX腹腔注射.2周后取阴道标本石蜡包埋,HE染色,显微镜下计数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有上述药物组成的复方与MTX作用相似,均能显著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但中药组的抑制作用弱于MTX组(P<0.05).  相似文献   

13.
利用鼠抗单克隆抗体c-myc9E10.3,过氧化物酶的方法,研究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鳞状细胞瘤(SCC)30例和基底细胞上皮瘤(BCE)31例皮损标本中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中SCC中c-myc蛋白阳性8例,染色是核内着色,强阳性,而BCE中仅1例阳性,因此,推测c-myc中仅1例阳性。因此,推测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恶性程度标志。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素对小鼠毛发生长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57BL6小鼠作动物模型,观察甲状腺素对毛发生长周期的影响。选择毛发处于休止期的C578BL6小鼠,用不同剂量的左旋 腺素钠连续灌胃28d,并以松香/蜡混合物对小鼠背部皮肤进行拔毛诱导生长期作对照。  相似文献   

15.
平庀清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十余种组方,观察小鼠服用药物后对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以研究其抗增殖、抗炎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时证实该中药复方的药物功效,及用于临床治疗以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为特征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等的机理。方法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中药煎剂,MTX或生理盐水。两周后处死小鼠,取阴道标本石蜡包埋,HE染色,显微镜下计数有丝分裂指数。结果对照组有丝分裂指数为11.72±1.45,MTX组为2.63±0.74,与对照组相比t=60.6,P<0.01。中药组为7.61±1.77,t=13.26,P<0.01。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组与MTX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但中药组与MTX组相比,抑制作用弱于MTX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药物组与MTX组均通过抑制表皮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但中药组的抑制作用弱于MTX组。  相似文献   

16.
色素沉着是亚洲人基底细胞上皮瘤(BCC)最重要的特征,临床上约75%~84%的BCC有色素沉着,为阐明色素性BCC中与肿瘤细胞共生的黑素细胞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和肿瘤细胞的相互关系,我们对15例色素性BCC的黑素细胞进行了电镜形态学与超微定量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感染后,小鼠阴道黏膜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方法:8~10周龄ICR系小鼠,建立激素依赖型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于感染后第2、4、7、14、21d取材,进行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分析及组织病理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DC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显示,自接种后第2天起即有高水平的CFU计数,并持续到观察期末;阴道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菌丝附着黏膜表面和黏膜组织内,并有炎性细胞浸润;白念珠菌感染后小鼠阴道黏膜内CD11c DC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念珠菌感染后小鼠阴道黏膜CD11c DC的表达增高,CD11c DC可能参与宿主抗念珠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内皮素-3(ET-3)对人恶性黑素瘤(MM)A375细胞上皮基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375细胞,分别设立3组:空白对照组、100 nmol/L ET-3组、100 nmol/L ET-3和100 μmol/L BQ788(内皮素受体B阻断剂)组。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移,细胞爬片技术检测细胞形态变化,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基质转化相关分子上皮细胞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及转录因子(Twist、 Slug)表达情况,使用方差分析及Scheffe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干预条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T-3可以促进A375细胞的转移,BQ788可阻断该效应(3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200 ± 0.837、9.400 ± 0.548、3.400 ± 0.894,F = 88.44,P < 0.01);ET-3 可以促进A375细胞由上皮型向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转变,促进A375上皮细胞钙黏蛋白表达下调(3组分别为0.330 ± 0.002、0.280 ± 0.007、0.420 ± 0.008,F = 329.98,P < 0.01),波形蛋白表达上调(0.830 ± 0.014、1.160 ± 0.003、0.750 ± 0.030,F = 262.94,P < 0.01),而BQ788可阻断这种效应。ET-3可以促进上皮基质转化相关转录因子Slug mRNA(F = 376.94,P < 0.01)及Twist mRNA(F = 215.62,P < 0.01)及其蛋白水平(FSlug = 288.87,P < 0.01;FTwist = 156.96,P < 0.05)上的表达上调。结论 ET-3/ETRB通过上调波形蛋白,下调上皮细胞钙黏蛋白的表达,并上调转录因子(Twist、 Slug)的表达,促进黑素瘤A375细胞上皮基质转化。  相似文献   

19.
性病门诊就诊妇女中3种阴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性病门诊中就诊妇女阴道感染的检出率、临床表现、疗效及性传播性,在5家性病门诊选择具有阴道分泌物异常主诉、初诊、年龄在16岁或以上、既往2周内未用过抗生素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取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及细菌性阴道病。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649例女性中,共检出淋病123例(19.0%),衣原体感染130例(20.0%),滴虫感染63例(9.7%),念珠菌病143例(22.0%),细菌性阴道病109例(16.8%),另有205例未检出上述病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为325例,一种以上病原体复合感染119例。3种阴道感染中,具有典型阴道分泌物性状者为36.7%-64.3%,对常规治疗的临床治愈率为46.3%-72.9%。滴虫病(OR=6.67,P<0.05)和细菌性阴道病(OR=2.23,P<0.05)分别与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有关。但是如果剔除合并宫颈感染的病例,则无这种相关性。表明在性病门诊就诊妇女中,阴道感染比宫颈感染更多见,复合感染也常见。阴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常规推荐治疗的疗效不理想,需要密切随访。阴道感染与性传播的危险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于检测男、女两性泌尿生殖道中阴道毛滴虫(TV)的取材方式和检验方法,以提高TV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211例患者的尿道(阴道)分泌物和尿液采用湿片观察、培养法和湿片+培养法分别进行TV的对照检测。结果:在138例男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共检出TV 18例(13.0%),在73例女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共检出TV 49例(67.1%)。男性患者尿液和尿道分泌物培养法对TV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133,P>0.05);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后TV检出率显著高于尿液的TV检出率(x2=19.4,P<0.005)。培养法、湿片+培养法与湿片观察相比,女性阴道分泌物中TV的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x2=4.17,P<0.05;x2=5.14,P<0.05)。女性尿液培养检测T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48.9%,96.2%)。结论:男性滴虫性尿道炎可采用尿液检测TV,在女性患者检测TV可采用湿片+培养法,该方法可作为性传播性疾病(STD)高危人群筛检TV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