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ICC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3种PICC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28例PICC患者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3组,肘上置管组50例,采用肘关节2横指以上部位置管;肘下置管组42例,采用肘关节2横指以下部位置管;颈外静脉置管组36例,采用颈外静脉置管。观察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3种PICC置管部位舒适度比较,经秩和检验,χ2=25.0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上置管组患者的舒适度最高,肘下置管组次之,颈外静脉置管组最差。结论应尽量采用肘关节上部行PICC置管,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对舒适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5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两组,PICC导管置于肘关节上部的为A组,肘关节下部的为B组。观察置管对患者舒适度(如对日常生活及带管心理等)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比较,A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结论:应尽量采用肘关节上部PICC置管,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5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两组,PICC导管置于肘关节上部的为A组,肘关节下部的为B组。观察置管对患者舒适度(如对日常生活及带管心理等)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比较,A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结论:应尽量采用肘关节上部PICC置管,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周围静脉留置针(PIV)两种静脉通路联合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入组意愿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采用PICC联合化疗泵持续输注5-Fu,对照组采用PIV联合化疗泵持续输注5-Fu,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各级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以及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各级静脉炎发生率和药液外漏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联合化疗泵治疗,能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和药液外渗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肖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75-1475,1477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在肿瘤患者5-氟尿嘧啶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5-氟尿嘧啶化疗中应用PICC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5-氟尿嘧啶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IVPA)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化疗患者120例,按置管方式分为IVPA组和PICC组,各60例。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患者带管的舒适度、并发症和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IVPA和PICC均是乳腺癌化疗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IVPA在导管维护、并发症、生活质量方面相对优于PICC,而PICC为护士操作,其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等,因此IVPA和PICC均能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评估血管后,将539例PICC患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三组,采用肘关节2横指以下部位穿刺95例为A组,肘上2横指处穿刺182例为B组,采用肘关节上3~4横指处穿刺262例为C组。观察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三组PICC置管部位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舒适度最高,B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上臂PICC置入部位应尽量选择肘关节上3~4横指处,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化疗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化疗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化疗的1509例PICC置管患者和1461例VPA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管路维护的操作时间、置管期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PICC维护的操作时间比VPA长,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VPA高,患者舒适度比VPA低。结论:VPA适合在化疗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置管部位配合便携式化疗泵在行FORFOX4方案中完成化疗药物输注时间的准确性。【方法】将87例行FORFOX4方案的肿瘤患者按置管部位分成2组,A组为经超声下行肘上置管、B组为盲插行肘窝部置管;按无菌技术正确配置化疗泵,按医嘱要求设定泵内液体量为220mL(22h),分别观察比较两组置管位置在携带便携式化疗泵完成输注时间的准确性。【结果】A组按时完成化疗例次比例为95.7%,显著高于B组的81.6%,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其置管部位不影响手臂屈伸运动,也不易打折,能够使患者按时完成化疗,获得了最佳化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渗血、脱管堵管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置管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4.4%(51/54),高于对照组的74.1%(40/5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8%(6/51),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4.1%(48/51)、88.2%(45/51),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62.5%(25/40)。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其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PICC置管体外长度测量的精确性,提高导管到位的精确度。方法:对200例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肘上PICC导管置入的患者按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00例,对照组以肘横纹处为测量起点,采取一字法,测量出PICC导管置入长度;改进组在肘横纹处划一2 cm长的细线,以此为测量的起始点,其余方法同对照组,比较两组PICC导管头端的到位率。结果:改进组导管到位的精确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肘横纹处体外标记为测量的起始点,结合一字法测量,能提高PICC导管体外测量的准确度,导管头端的到位率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是否可行。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患肢进行置管,对照组在健肢进行置管。两组均由同一名专科护士根据标准操作程序行PICC。置管后由同一水平、同一资质的护士团队根据统一的《PICC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和《PICC维护标准及并发症处理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肢肩关节活动度、上肢水肿发生率、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相关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患肢关节运动受限,29例正常;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患肢关节运动受限,28例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87,P=0.557)。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其中轻度2例,中度2例;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其中轻度1例,中度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08,P=0.683)。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7,P=0.313)。两组在留置导管长度、外露长度、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PICC置管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2例肿瘤幼儿肘上贵要静脉穿刺困难或失败后经肘下贵要静脉行改进PICC置管方法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幼儿的静脉特点,在超声引导下使用24 G留置针行肘下贵要静脉PICC置管,并结合"拔河式"穿刺、纵向扩皮等改进方法.结果 32例肿瘤幼儿均经肘下贵要静脉置管成功,其中27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在同侧穿刺两次后成功,2例在同侧穿刺失败后转为对侧穿刺成功.32例肿瘤幼儿穿刺成功后均顺利送入PICC导管,其中2例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即刻重新调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正常位置,总异位率为6.25%.结论 肘下贵要静脉行进改PICC置方法显著提高了肿瘤幼儿PICC置管成功率,为其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PICC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和WanFang Data,收集所有关于PICC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和常规肘下置管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3月.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5个临床对照试验、4个队列研究,4 0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肘上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较常规肘下置管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4.71,95%CI(1.97,11.28),P=0.000 5;OR=8.63,95%CI(1.92,38.82),P=0.005].常规肘下置管的静脉炎发生率较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3,95%CI (0.08,0.21),P<0.000 01].结论 PICC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肘上置管较常规肘下置管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杜华 《全科护理》2014,(31):2893-2895
[目的]评价 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肿瘤病人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作为对照组(85例),差者为观察组(5 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 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 置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术后组织损伤、机械性静脉炎、血栓、误入动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损伤、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误入动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总体并发症低于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法,但存在误穿动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tatlock固定方法和传统固定方法在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肘部成功置人PICC的22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固定PICC导管;选择经肘部成功置入PICC的189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statlock固定PICC导管,同时将实验组分为A组(肘部置入)和B组(肘上置入)两组.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及AB两组患者发生穿刺点局部渗液、导管移动和静脉炎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穿刺点局部渗液、导管移动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而B组(肘上置入)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肘部置人),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statlock固定方法固定PICC导管,可有效降低穿刺点局部渗液、导管移动和静脉炎的发生率,而采用肘上置人的效果优于肘部置入.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1357例患者,其中5例患者发生导管体内破损或断裂,分析原因可能有:穿刺时未使用导针器、穿刺时肢体外旋、穿刺的血管位置深、肘关节长期反复伸屈、导管批号、输入药液刺激性大。经临床观察总结,提出提高置管的规范操作、保证后期的规范维护及使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和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及应急能力等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早产儿采用抛币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40例经上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导管异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异位率为3.2%,对照组为17.5%,观察组异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PICC导管定位准确性为右下肢静脉明显优于上肢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