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配合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依据体外碎石结果,自拟溶石方,收集因无法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例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通过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20~50 ml,封闭鼻胆管末端1~2 h后恢复正常引流,2次/d,5~7 d后复查B超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果]10例患者中1例结石完全溶解,复查B超胆总管结石消失;9例结石明显变小或裂解。ERCP除1例结石消失直接拔除鼻胆管外,9例复查ERCP检查发现结石均明显变小,其中2例铸形结石分散、裂解成多块。该9例直接行网篮取石均1次成功,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结论]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逆行胆囊插管及直接溶石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内镜下逆行胆囊插管的器械、方法及结合灌注溶剂进行直接溶石治疗的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8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沿正常生理通道治疗肝內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收集1996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常规行內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F)患者283例资料,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先行ERCP取出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行柱状气囊扩张术,再行肝管碎石及网篮、球囊取石术,取石困难者行鼻胆引流后注入中药溶石治疗或胆管内支架治疗后择期取石.结果 283例肝內胆管结石患者中,101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均一次取出,肝內胆管结石一次完全取尽215例.余68例中,9例行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1周,再行ERCP取尽结石;59例行肝內胆管內支架置入术,3个月后行ERCP取尽21例,37例结石未取尽,继续留置胆管內支架,无任何不适,建议定期随访.33例合并肝內胆管狭窄经柱状气囊扩张治疗治愈19例,14例行胆管內支架支撑治疗.19例合并肝內胆管脓肿经鼻胆引流治疗脓肿消失.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沿正常生理通道治疗肝內胆管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合并十二指肠球部狭窄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意义。[方法]对合并十二指肠球部狭窄无法通过十二指肠镜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利用胃镜行ERCP及内镜下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选择性胆管插管,23例取出胆总管结石,其中6例分两次ERCP取石,所有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后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症状明显好转,4例患者取石未成功或仅部分取石,留置鼻胆管引流,腹痛、黄疸症状缓解后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狭窄无法通过十二指肠镜的情况下,经胃镜行ERCP及镜下取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已被普遍接受.胆总管结石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目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常用的方案为先ERCP去除胆总管结石后再行LC.但LC前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常会导致胆管取石失败.本研究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同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十二指肠内瘘是临床少见病例,常规检查方法不易诊断。内镜下经瘘口逆行胆管造影及取胆管结石是最好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在近3年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肌管造影术(ERCP)检查580例,共发现该病14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32—75岁,平均48岁。全部患者均经B超和CT诊断为胆总管结石,ERCP后确诊为胆管十二指肠内瘘。患者中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囊结石2例、有胆囊结石手术切除史者6例、乳头旁憩室者3例、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溃疡4例;伴有肝功能异常并黄疸者8例、血白细胞升高者12例。2.器械:日本产十二指肠镜、碎石篮,美国产碎石/取石  相似文献   

7.
随着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发展,胆管结石可经内镜途径治疗,避免了外科手术。但在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伴有乳头炎性狭窄或残余结石时,当取石钳及胆道镜取石均难以取出,经ERCP途径乳头插管又失败时,采用经T管插入导丝,引导十二指肠镜插管,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避免了再次外科手术,为胆管结石的内镜治疗开辟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对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9例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在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总管显影发现结石,均给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机械碎石术(EML)取石。根据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28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96.6%,有11例行鼻胆管引流。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3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8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ST联合EML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安全有效,但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精心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的仔细监护和处理是保证操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内镜治疗组在入院48小时内行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ade cholangiography,ERCP),胆总管结石行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网篮取石,如胆总管结石多且大、无法一次取尽者或未发现结石,则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e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乳头狭窄、反复多次发作胰腺炎.虽胆总管未见结石也行乳头肌中小切开。结果内镜治疗组在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胰腺炎随访复发率等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结论内镜治疗ABP安全有效,且能减少ABP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治疗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的效果.方法 经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根据胆管狭窄的情况放置不同的胆管支架.术后观察病人的黄疸、腹痛和发热等症状,并复查肝功能等.结果 36例良恶性胆管梗阻,塑料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4%,金属支架成功率为100%,无支架术相关死亡者.结论 经内镜下逆行胆管内引流手术要求的条件低,创伤小,引流效果好,是治疗胆管梗阻的首选引流方法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AOSC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部位上方,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结果]51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及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内镜ENBD合并清热解毒、利胆中药治疗AOSC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胆管注入中药汤对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一次无法取出的胆总管巨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将30例经ERCP术证实为胆总管巨大结石且第1次手术未成功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在常规抗感染、抑酸、抑酶、保肝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术后第1天开始经鼻胆管缓慢推注20~50ml"加减化石利胆汤",封闭鼻胆管末端2h,2次/d,共30d;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对照。观察2组患者第30天超声及ERCP术中胆总管内径及结石的变化情况。[结果]超声下第30天胆总管内径为(0.69±0.63)cm,对照组为(2.84±0.80)cm(P0.01);第二次ERCP(30d)中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溶石例数分别为9例(60.00%)与1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胆管注入加减化石利胆汤对ERCP术未取出的胆总管巨大结石有溶石作用,可降低再次ERCP手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过留置临时性胰管支架选择性胆管插管对提高胆管插管困难者的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以胆管插管为目的时,因为十二指肠乳头偏位、柔软易移动、胆总管下端过度弯曲、乳头狭窄、憩室旁乳头等存在一些胆管插管困难病例,导丝反复进入胰管,且双导丝技术2~3次后导丝仍不能进入胆管者,我们采用在胰管内临时留置胰管支架,再试行胆管插管造影或预切开.结果 43例留置胰管支架者,42例胆管插管造影成功,1例失败,1例轻症胰腺炎发生结论.结论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临时胰管支架能提高成功率,可能降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鼻胆管置管灌注溶石治疗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及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医生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在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方法上,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就1997年10月至2001年10月我院对2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鼻胆管置管灌注溶石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对无法耐受外科手术且难以搬运至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ACST患者行急诊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8例行急诊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ACST患者中17例经成功置入鼻胆管,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3d病情明显缓解。病情平稳后2例因结石直径大而直接行外科手术治疗,14例行ERCP并取石成功,1例因结石较大较多ERCP未能成功取石,而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难以耐受外科手术及无法搬运至内镜中心行ERCP的ACST患者行急诊床边无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可有效降低胆道压力,缓解ACST症状,为进一步行ERCP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对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11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放置胆管支架,其中48例行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30例行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37例行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术;分析各组引流效果、成功率、早期并发症和胆管再堵塞发生情况。结果塑料支架组、金属支架组及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碱性磷酸酶(AKP)在手术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1周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的TBIL和DBIL明显低于塑料支架组、金属支架组(P0.05),塑料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金属支架组和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再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塑料支架组(P0.05),金属支架组和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料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与金属支架组及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料支架组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对于恶性胆管梗阻有确切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庄东海 《山东医药》2012,52(45):67-68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内镜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治疗的36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胆管梗阻原因为单纯肝外胆管结石3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Olympus十二指肠镜行胆管插管,根据患者胆管结石状况及生命体征,分别选择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碎石、取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 36例患者行ENBD引流均获成功,其中急诊取石成功31例,二次取石成功3例,术后24~36 h出现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内镜治疗AOSC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相对简便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高龄、一般情况差、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附9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80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中,发现恶性胆道梗阻121例。93例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其中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60例,胆管内引流术(ERBD)33例(22例为塑料内置管,11例为金属支架)。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后留置鼻胆管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97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行鼻胆管引流分为鼻胆管组(538例)及对照组(159例),总结术后两组患者胰腺炎、胆管炎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鼻胆管组与对照组之间,术后胰腺炎(4.3%比6.3%,P〉0.05)及出血(1.3%比1.9%,P〉0.05)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1.3%比3.8%,P〈0.05)。结论ERCP取石术后留置鼻胆管可以降低胆管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