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联合龙血竭胶囊、板蓝根冲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联合龙血竭胶囊、板蓝根冲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治疗,两组创面均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创面止疱、结痂、止痛和愈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结痂时间和止疱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神经痛的发生率和消失时间则明显短于西药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联合龙血竭胶囊、板蓝根冲剂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或明显缩短其疼痛时间,是临床较为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996年8月~2004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并设立48例对照组,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7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0例、西药组20例及中西医结合组36例.中药组给予中药配伍治疗,西药组予干扰素、VitB1、VitB12肌注治疗,中西结合组结合采用两种疗法结合治疗.比较三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带状疤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尤其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病率在增加。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3个月后,仍有神经痛或复发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本病迁延难愈,往往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明显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本文综诉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PHN的最新进展。以期对治疗PHN带来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汤。观察疗效、多时点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2、4、8周时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见少量一过性不良反应,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汤有助于提升西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西药内服、外敷、穴位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率为82.35%,好转率为16.18%,无效率为1.47%,总有效率为98.53%。结论本组采用中西药内服、外敷、穴位注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病程短,后遗神经痛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临床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01-102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以集簇性小水疱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相当于中医"缠腰火丹"、"蜘蛛疮"、"蛇窜疮",中医认为多因肝郁脾虚,湿毒内蕴,外溢肌肤而致,或因感染毒邪而成[1],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与药物。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法观察组68例,给予静脉用阿昔洛韦针5 mg/kg,q8h,口服强的松片10 mg,bid。对照组62例给予静脉用阿昔洛韦针5 mg/kg,q8h。两组患者均据病情给予其他对症治疗。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后追踪患者疱疹后神经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强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疗效,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泻肝利湿汤口服,同时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注射,聚肌胞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注射,聚肌胞肌肉注射。均以2周为一个观察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6%,对照组总有效率74.32%,两纽疗效相比较,治疗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带状疱疹临床表现的痊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两年来,用中西医结合及TDP治疗仪综合治疗带状疱疹15例,与单纯西医治疗带状疱疹15例对照,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人总数30例,均为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和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受侵犯的皮肤及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感受区内疼痛,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簇集成团,呈带状排列,最后水疱干燥,结痴脱落。中医称“缠腰火丹”、“蛇患疮”。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2例,对止痛和疱疹消退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2例,均为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结合临床表现而确诊。男13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26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5天。2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龙胆草10g、黄芩15g、双花20g、白花蛇舌草  相似文献   

13.
为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后遗症发生,本文对5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临床对比治疗。其中2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针刺(火针)、拔罐(小火罐闪火法)、内服中药综合治疗。疗程7天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60%。随访:病程最长1月仅3例,无后遗神经痛病例。西医对照组,疗程7天有效率72%,治愈率20%。随访:病程最长1.5月达9例,后遗神经痛3例。两组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本文就火针、拔罐、内服中成药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局部外用“疱疹散”,内服中药汤剂及阿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24例,观察其疱疹、神经痛消失的病程和后遗神经痛、继发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病程在7d内痊愈15例,10d内痊愈8例,有效率95.8%,15d以内痊愈1例,无一例继发感染,追踪20例1-2年无一例发生后遗神经痛。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有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Z)的临床表现、治疗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及临床转归。结果病程及PHN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法相关。结论及时治疗和合理用药对缩短病程及防止PHN的发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38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8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用相同的西药治疗,同时观察2组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5.5%,治疗组无一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6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好,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雪萍 《中国药业》2006,15(7):58-5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病毒治疗。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6.3 d,对照组为8.1 d(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疗效。方法将5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82.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1997年11月至2000年9月,采用阿昔洛韦和六神丸联合治疗43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入选标准为有典型带状疱疹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期在1周内,16岁以上.1周以内未用过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药物,总计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16~74岁,病程2~7天。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17~72岁;病程2~7天。皮损分布部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胸背部  相似文献   

20.
周齐航 《贵州医药》2002,26(5):476-476
带状疱疹是由含DNA的一种疱疹病毒所引起 ,其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组织。单纯西医对本病无特殊疗法 ,仅能用减轻疼痛和防止继发感染等对症处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本文就临床诊治的 5 6例带状疱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带状疱疹共计 5 6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35例 ;发于躯干 4 3例 ,上肢 5例 ,头面 5例 ,下肢 3例 ;表面为局部红斑性水疱簇集成群 ,沿单侧神经分布 ,伴明显搔痒 2 5例 ;发热、刺痛、头昏痛、恶寒 39例 ;腹胀、腹泻 ,纳少 2 7例。2 治疗方法2 1 中医 根据患者各种不同症状 ,舌、脉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