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扩张性心肌病 (扩心病 )患者内皮依赖性 (简称血管内皮功能 )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是否受损。方法 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 40例扩心病患者和 42例无扩心病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 5mg)后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扩心病患者血流介导性的肱动脉舒张 [( 2 3 2± 2 10 ) % ]较对照组 [( 7 87± 4 15 ) % ]明显降低 (P <0 0 1) ,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舒张 [( 16 89± 11 5 7) % ]也较对照组 [( 2 2 83± 6 93 ) % ]明显受损 (P <0 0 5 )。结论 扩心病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高血压性心脏病组30例、高血压组32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测定肱动脉血管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变化率;肱动脉基础血流量、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流量及其变化率以评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和高血压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②同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降低(P〈0.05);③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压、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病程呈负相关。结论①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比高血压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明显,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②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压、血脂和病程呈负相关。③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在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老年肺炎患者(肺炎组)和22例老年非肺炎者(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分别比较肺炎患者发病时、感染控制后及与对照组FMD和NMD的差异。结果肺炎组发病时F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21±0.16)%vs(2.80±0.21)%,P0.01],肺炎控制后较肺炎发病时FMD升高[(2.68±0.19)%vs(2.21±0.16)%,P0.05],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发病时NM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5.6±2.12)%vs(17.8±1.32)%,P0.01],控制后NMD较发病时明显下降[(18.4±1.96)%vs(25.6±2.12)%,P0.01﹚],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FMD受损,随着感染的控制,舒张功能有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有所修复。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血管内皮功能及内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肥胖青少年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内膜形态学改变程度和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分别检测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组40例和正常青少年组40例的血管内皮功能(FMD)及颈总动脉(CCA)、股动脉(FA)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内径(N)、SM峰值流速、DM峰值流速,并测定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肥胖组FM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BMI呈负相关;肥胖组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与BMI呈正相关;肥胖组FMD与肥胖组IMT呈负相关。肥胖组N、SM峰值流速、DM峰值流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组青少年的血管内皮及颈总动脉、股动脉内膜具有不同程度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改变,变化程度与BMI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外周血管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评价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se ,CA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对6 0例CAD患者和2 0例正常人,进行肱动脉气囊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结果 ①CAD组肱动脉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明显小于正常组P <0 .0 5 ;CAD组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31.97±9.0 2 )uml/l,比(5 7.6 7±10 .80 )uml/l],P <0 .0 1;②CAD组肱动脉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变化百分比与血浆NO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 =0 .83,P <0 .0 1)。结论 CA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结构特征与左室舒张功能进行对照研究,了解不同左室构型的舒张功能变化特点,并探讨高血压左室不同构型的关系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状态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对40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高血压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以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检测血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ET-1)、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组的FMD和NO、CGRP降低,ET-1、VWF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NO水平变化与FMD的变化一致(r=0.511,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已发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与NO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频超声在检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对82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组)及90例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对照组)检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高频超声对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彩超评价高血压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高血压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血浆中EMPs的水平,比较两组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EMPs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组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减低(P<0.01),循环EMPs水平与FMD值呈负相关(r=-0.142,P<0.01).结论 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EMPs是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减低的影响因素,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1mmHg=0.133kPa)组(39例)、脉压〉60mHg组(21例),分别测定静息、反应性充血、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及内径变化,计算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和容积扩张性(VD)、动脉僵硬度(B值)。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D、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之差(DS-DD)、峰值速度(Vmax)及最大剪切率(SR),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C、VD、DS—DD、(DS—DD)/DD、SR、Vmax减小,DS、DD、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缓冲功能都有损害,随脉压增加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刘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5,(Z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脉压(P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N(SBP)、舒张压(DBP)、PP及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并根据有无LVH分为两组:非LVH组42例,LVH组56例。其中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26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结果 (1)LVH组的SBP、PP明显大于非LVH组(P<0.01);LVMI与SBP、PP呈正相关(P<0.01)。(2)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PP高于LVH组心功能正常者(P<0.05)。结论 PP 增大在EH伴LVH发展中起作用,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1mmHg=0.133kPa)组(39例)、脉压>60mmHg组(21例),分别测定静息、反应性充血、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及内径变化,计算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和容积扩张性(VD)、动脉僵硬度(β值)。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D、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之差(DS-DD)、峰值速度(Vmax)及最大剪切率(SR),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C、VD、DS-DD、(DS-DD)/DD、SR、Vmax减小,DS、DD、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缓冲功能都有损害,随脉压增加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沙坦改善高血压患者中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120例Ⅰ期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分别进行12w的氯沙坦(Losartan 50mg每天一次)和氢氯噻嗪(HCT 25mg每天两次)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药物治疗后比治疗前血压有下降(P<0.05),降幅相等.氯沙坦组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FMD)增加,肱动脉血流速度增快,6-K-PGF1α、NO增加,ET-1降低(P均<0.05),而氢氯噻嗪组无此变化.两组的非内皮依赖性肱动脉舒张(NTG-MD)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可改善Ⅰ期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作用,可能产生良好的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5月在浙江金华广福医院临床确诊的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53例和绝经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并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评估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动态监测患者24 h血压评估血压变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MD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MD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绝经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FMD显著低于未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绝经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平均实际变异(ARV)、日间收缩压ARV、24 h舒张压ARV、日间舒张压ARV及夜间舒张压ARV均大于未绝经组,日间平均舒张压低于未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绝经组患者FMD与年龄、病程、三酰甘油水平、尿酸水平、24 h收缩压ARV和日间收缩压ARV之间具有相关性(r=-0. 403、-0. 355、-0. 298、-0. 302、-0. 416、-0. 390,P<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24 h收缩压ARV是影响FMD的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紊乱,其FMD与患者的年龄及24 h收缩压ARV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意义。方法使用美国产PHLIPS型号IUZZ高频超声对200例老年人,其中160例为高血压患者(脉压差≤45mmHg者为A组,脉压差>45mmHg者为B组),另外40例为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全身重大疾病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的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其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B组其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大于A组(P<0.001),高血压病1级、2级、3级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可使颈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增加,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损害随血压及脉压增高而加重,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情况,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检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幼保健》2019,(2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绝经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妇女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LT4)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体检中心或门诊检查确诊且未经治疗的SCH绝经后妇女40例(研究组),给予LT4替代治疗。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达到正常水平为观察起点,治疗后1年为观察终点,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TSH,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并选择42例与研究组患者年龄相匹配的绝经后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接受LT4治疗前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研究组接受LT4治疗后FMD、N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 05)。结论绝经后SCH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LT4替代治疗可以改善绝经后SC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产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7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产物组织因子抗原(TF-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并与100例健康妊娠妇女及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比较。结果妊娠高血压患者TF-Ag、PAI、vWF均升高,与健康的晚期妊娠妇女及非妊娠妇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上述指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妊娠妇女分别与非孕妇相比,tPA均明显升高(P〈0.01),但前两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皮细胞损伤导致TF-Ag、PAI、tPA、vWF释放,在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提示血浆TF-Ag、PAI、tPA、vWF水平有可能对妊娠高血压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观察与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9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9例应用常规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另选择39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每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相关指标并作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结论:体外反搏有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是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项有效而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