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6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血清中CRP含量,分析不同植入类型起搏器与CRP的关系。结果本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1.8±5.3)岁,分别植入单腔和双腔起搏器各30例。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CRP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术后第7天仍升高,与第1天相似。亚组分析:植入单腔和双腔起搏器患者年龄,男女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数均相当,两组术前、术后血清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腔起搏器植入者术后较双腔起搏器植入者轻微升高。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可使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升高并持续至少1周,手术创伤可诱发或加重炎症。  相似文献   

2.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5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治疗资料,回顾分析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全过程,并做出总结。结果:35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大多是可逆的。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全面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治疗顺利进行,术后恢复快,对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总结18例腹部手术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做好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和专科疾病手术准备;术后正确安置患者体位,做好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功能监测及护理,预防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加强心律失常观察与护理,做好专科疾病手术的护理。15例于手术完成后24h内取出临时心脏起搏器,3例于术后60~96h取出临时心脏起搏器;18例患者腹部手术后7~15d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永久性植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60例,按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34例与双腔起搏器组26例。计算2组患者的起搏成功率,采用超声心电图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前与植入6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F-36问卷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起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植入前比较,单腔起搏器组植入6个月后LVESV显著升高(P 0. 05),LVEF显著降低(P 0. 05),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双腔起搏器组植入6个月后的LVESV、LVEDV、LVEF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植入6个月后,与双腔起搏器组比较,单腔起搏器组LVESV显著更高(P 0. 05),LVEF显著更低(P 0. 05),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腔起搏器长期植入可降低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而双腔起搏器无此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分析可能影响其心肺耐力的因素,指导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植入组)与匹配的128例一般人群(非起搏器植入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心肺运动测试结果,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的因素。结果:起搏器植入组无氧阈心率、峰值心率、峰值心率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94.16±18.14 vs105.48±16.36bpm,P0.001;115.07±22.14 vs 130.14±20.93bpm,P0.001;75.67±13.64%vs 85.18±11.24%,P0.001),起搏器植入组峰值摄氧量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16.8±4.14 vs 18.65±3.90ml/kg/min,P0.05),两组摄氧效率斜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起搏器植入组进行亚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在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心室起搏比例≥40%是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0.167)。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是影响其心肺耐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心室起搏比例≥40%是影响心肺耐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丁敏 《现代护理》2007,13(8):703-704
目的评价双腔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36例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的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不仅防止了心搏骤停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是最常见的生理性起搏器,在围手术期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并给予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胸壁电极移位1例,其余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科学、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双腔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分析36例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的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患者不仅防止了心搏骤停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双腔心脏起搏器是最常见的生理性起搏器,在围手术期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程亚敏  成益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50-2351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年龄>80岁)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情况及处理策略.[方法]39 例行心脏起搏治疗的高龄患者,年龄>80(84.5±5.7)岁,植入单腔起搏器26例,双腔起搏器13例,分析其并发症及处理策略.[结果]术后并发囊袋血肿2例,电极脱位1例,囊袋感染1例,气胸1例,急性脑梗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加重1例;7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及调整起搏模式等处理后好转出院,1例脑梗死患者死亡.[结论]高龄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改善预后;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及模式可减少伴发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我院对29例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何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以患者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29例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起搏器,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其余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积极的综合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双腔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模拟正常心脏的生理性双腔按需起搏器,具有双腔起搏、双腔感知以及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方式。起搏治疗主要通过增加心率,影响心排血量(Co),在一定范围内,心率越快,Co越高。安置起搏器后,Co的增加还与房室顺序起搏、心室同步起搏、频率应答起搏,合适的A-V间期等因素有关。我科2000年5月~2002年10月份以来,共植入人工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10例,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死亡。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起搏器植入新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起搏器的应用探索从单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快速性心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2万人接受起搏器治疗[1],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993-2009年,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已达290万人[2].植入心脏起搏器对患者来说是一件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因此术后有效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增进舒适,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及术后护理干预的各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心脏双腔起搏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35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均顺利植入起搏器;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35)和22.86%(8/3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QLIPPV1.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围术期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安装心脏起搏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已在临床广泛运用,但是为了防止手术后起搏电极脱位,特别是三腔起搏器植入及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术后,患者常规需要卧床休息72 h,避免右侧卧位,术侧肩关节制动。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制动等可以造成患者腰酸、背痛、腹胀、骶尾部皮肤发红等术后并发症。而零压力床垫可以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1]。为了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科  相似文献   

15.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出院宣教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何华英  胡向荣 《中国康复》2004,19(5):314-314
目的探讨出院宣教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378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分为2组,均进行起搏器术后的常规生理护理和卫生宣教;教育组同时于出院前加强卫生宣教工作。结果教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体力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宣教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患者皮肤的准备、抗心律失常的处理,术后预防囊袋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的护理及心理护理,认为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完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右心起搏比率患者起搏方式与心功能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的关系。方法选择植入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研究组)42例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照组)42例。比较术后2年心功能与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年的检测结果发现,两组的LAD和LVEDD术后均显著增加,LVEF与NT-proBNP均显著降低。术后2年超声检测的LAD和NT-proBNP在研究组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和LVEDD在研究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植入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的高右心起搏比率的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RVS起搏较RVA起搏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依照植入起搏器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腔起搏植入治疗,实验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验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起搏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参数水平、有效率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起搏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水平,对预防和终止慢性心律失常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囊袋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9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囊袋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本组129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共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12例(9.3%),其中囊袋血肿5例(3.9%)、囊袋感染3例(2.3%)、囊袋部位疼痛4例(7.1%)。多数患者均能找到好发因素及诱发因素,通过加强护理及适当沟通教育可去除这些因素。结论做好术前评估,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可减少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胡建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2):1663-1663
目的探讨Kappa700型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护理方法.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及时处理患者的心律失常;术后观察起搏器的功能,满足患者舒适护理的需要.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9d康复出院.结果加强临床护理,可使Kappa700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